分享

6-22【名医医案医话】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

 逸农农 2020-06-24

桂枝加附子汤

(一)原文及应用

1、原文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应用

桂枝加附子汤

【主症】恶风寒,汗多,肢体拘急。

【证候】阳气不足,风寒外束。

【临床运用】阳虚外感,流感,产后发热,产后大汗,过敏性鼻炎,风湿,类风湿,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自汗、盗汗、漏汗诸证,妇科阳虚之崩漏、带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管意外后半身不遂,肾盂肾炎,神经痛,小儿麻痹证等。

桂枝加葛根汤

【主症】恶风寒,汗出,肢体拘急。

【证候】风寒外束,经脉拘急。

【临床运用】风寒外感,颈椎病,落枕,三叉神经痛,肩周炎,风疹,瘾疹。

(二)经方新用,病案赏析

1、结缔组织未分化病

张某,女,30岁,2009年7月20日初诊。

主诉:双肘、双膝关节冷痛4年,全身恶寒、自汗半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产后出现恶风明显,受风后肘膝关节冷痛,半年前出现全身乏力、自汗,受风后全身肌肉、关节冷痛。入院检查:X片示:胸肺未见异常,胸椎、颈椎轻度骨质增生,双膝骨性关节炎。骨密度、心电图、腹部B超、甲状腺B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未见异常。HLA-B27(-),抗ds-DNA(-),抗CCP抗体(-),AKP(-),APF(-),ANA(1:80),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68.1 ↓,补体C4:11.0 ↓。眼科查示:双干眼征。西医诊断为:①双膝骨性关节炎。②颈椎病。③双干眼征。④结缔组织未分化病。中医诊断:尪痹(风寒闭阻证)。予鹿瓜多肽、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及祛风湿、补肝肾中药汤剂口服。经治疗后乏力好转,余症同前,出院。

刻下症见:全身恶寒怕风,双肘、双膝关节冷痛,受凉后加重,周身肌肉酸痛苦楚。乏力自汗,稍活动后加重。纳食可,睡眠差,入睡困难,二便调。体征:舌淡,边齿痕,苔薄白,脉虚数。面色白,形体消瘦。既往曾患妊娠糖尿病,产后恢复正常。青霉素过敏。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孕3产l流2,女儿及配偶体健。

【西医诊断】结缔组织未分化病。

【中医诊断】尪痹。

【中医辨证】阳气不足,寒凝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解肌发表,解痉通络。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15g,附子(先煎)30g,葛根60g,鸡血藤30g,当归15g,黄芪60g,防风12g,生姜3片,大枣5枚。

二诊(2009年9月30日):服上方2个月,自汗缓解,周身怕冷、酸痛稍减轻,仍恶风、怕冷、酸痛。药已对症,盖痼疾难除,重剂起沉疴,还需守方观变。处方:上方加重附子(先煎)至60g祛寒逐风,加白术30g为玉屏风散之意,益气以御风。

三诊(2009年10月28日):患者诉,自汗已愈,恶风、怕冷缓解80%,仍周身肌肉酸痛,四肢疼痛,遇冷及经期加重。睡眠差,入睡困难,余无不适。处方:9月30日方加重白芍至45g,柔肌以止痛,敛阳以安神。葛根增至120g加强解肌之功。

【按】(1)患者以“关节冷痛、周身酸痛、恶寒、自汗”为主诉,其症状典型急迫,病属痹病,但其“病”的特点并不典型,各项全身系统检查基本正常,此时以辨证论治为主。患者产后受风寒,邪气乘虚内侵,留于肌腠,行于肢节,闭阻经脉,阻气内阻,卫气布达失司;又阴邪久留,伤及阳气,故见恶寒、肢冷、肌酸诸症。卫气不能固外,玄府空虚、营卫不和,则见漏汗之症。

(2)桂枝汤长于调和营卫,附子有温阳散寒之功,阳虚漏汗或寒邪留滞加附子为宜;葛根强于解肌,项背强几几者加葛根。桂枝加附子汤用治阳虚漏汗,不同于治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温阳敛汗与固表止汗,治法迥异。又桂枝加附子汤蠲痹通络、温经散寒治疗痹病,寒湿痹痛较甚者,或见阳虚证者,辨证治之,同样奏效。该患者兼见痹病、漏汗,盖其病机一也,故选用桂枝加附子汤。又患者肌肉酸痛日久,故重用葛根为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肌。患者病久体虚消瘦,中气亏损,故加用玉屏风散以健脾益气,为治本之法以除后患,在祛邪的同时防止邪气再次侵犯,起屏风御邪之用。

(3)方药特色,桂枝辛温,解表祛寒,温通经脉,白芍味酸微寒,益阴柔筋而和营气,桂芍配伍,一散一收,具调和营卫之功。《金匮要略》中桂枝附子汤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仅后者较前者少白芍一味。其实,白芍能养阴和营,缓急止痛,与桂枝相伍,用于肢体烦疼,切中病情,又可制约桂、附之辛。炙甘草味甘,补中缓急,与白芍合用则酸甘化阴,养阴敛营,缓急止痛;与桂枝相配伍刚辛甘化阳,鼓舞阳气以助邪外出。附子味辛而大热,性燥烈而善走,通行十二经以除肢节之寒痹。仲景用附子的经验,生附子回阳救逆,炮附子轻用温补阳气,重用散寒除湿、止痹痛。该患者为寒湿之邪内闭,故当重用炮附子以温经散寒,且与桂枝相伍,加强扶阳温通之功。又加入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养血以安内,活血以祛风,“血行风自灭”。加防风以御外风;加黄芪益气以增加后援,固卫以止汗;后又加白术成玉屏风之力。重用葛根以疏肌解表。生姜、大枣是脾胃药,此乃援“脾胃为生化之源”“血汗同源”之义。

2、荨麻疹

范某,女,27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

主诉:荨麻疹反复发作1年。

2008年冬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面积红色丘疹,高出皮肤约1cm,痒甚,20~30 min可自行消退,丘疹主要集中于大腿和面部,多在受寒后发作,平素怕冷。

刻下症见:全身丘疹,瘙痒,口干,但不欲多饮,月经常延期7~14日,量尚可,伴有痛经,纳可,寐可,大便每日1次,舌淡红苔厚,脉略滑。既往8年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一直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至今,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正常。

【西医诊断】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

【中医辨证】风寒内伏,阳气亏虚。

【治法】温阳散寒。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15g,黑附子(先煎2-4 h)45g,生姜5大片,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7剂后丘疹减少,怕冷改善。守方加减,另加三七9g、当归15g,继服28剂后复诊,诸症缓解,且自觉较从前耐寒。

【按】(1)患者以“丘疹”为主诉,伴有瘙痒、怕冷等症。“疹性喜透,非透难解”,患者因2008年冬开始发作,且丘疹伴有痒感,加之后来多在受寒后发作,可推断当时因感受风寒之邪,人体正气无力与之相搏,从平素怕冷可知素体阳气不足,使风寒之邪冰伏体内与人体阳气相争。当体内冰伏之风寒不敌人体之阳气时,表现为丘疹消退,当感受寒邪时,加之体内之伏寒,人体正气不足与邪气抗争,丘疹即再次发作,且伏寒进一步耗伤人体的阳气而使阳气亏虚。口干但不欲多饮,乃阳亏虚不能蒸腾津液上承所致;痛经以及月经延期皆乃阳虚寒凝,不通则痛,经血亦不能如期而至。总病机乃属风寒内伏,阳气亏虚。

(2)桂枝加附子汤扶阳透表,使阳复邪透,符合病机,故投之即效。方中以桂枝汤祛风透表、调和营卫,此时桂枝汤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解表,因患者无表证的相关症状,而在于开表或透表,使伏于体内的风寒之邪得以外出,即是“邪之入路,亦乃邪之出路”。《本草备要》言:“(附子)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附子以其大热纯阳、浮而不沉、走而不守之功,鼓动阳气驱逐邪气向外透达。《本草崇原》更谓:“附子味辛性温,生于彰明赤水,是禀大热之气,而益太阳之标阳。”可知其能直接振奋表阳。附子与辛温发散的桂枝相配能逐表之风寒,开通腠理,除内外之寒,二者合用既能逐伏寒又能开通,故收效明显。

二诊时知已收效,故效不更方,在原有基础上随症加减加用养血活血之品。寒邪凝滞易造成血瘀而致寒瘀,温阳散寒外佐以养血活血有助于瘀血消散,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三七、当归养血活血以祛风,又二药亦能扶正,且活血化瘀以治疗痛经。《本草求真》谓:“(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试以诸血之中入以三七,则血旋化为水矣。”其化瘀血之功可见一斑,合当归补血活血,又能使祛瘀而不伤正。

3,产后风

余某,女,41岁,2009年2月16日初诊。

主诉:生育后畏寒5年。

2004年因产后失于护理导致肢体畏寒,曾服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等中成药,未见明显疗效。

刻下症见:体表怕冷,恶风,易汗出,汗出后畏寒甚,受凉易落枕、易肌肉紧张,受凉处喜温喜按,怕食凉物,纳可,多梦易醒,大便先干后稀,受凉则日行3~4次,小便清长,舌淡底瘀,脉细弦数。既往有2次自然流产史。

【西医诊断】产后综合征。

【中医诊断】产后风。

【中医辨证】风寒外束,营卫不和,阳气亏虚。

【治法】温阳散寒,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9g,黑附子(先煎2h)15g,当归15g,三七12g,生蒲黄15g,柴胡6g,黄芩30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14剂后,怕冷、怕风、汗出皆减轻,仍易醒,近日出现左锁骨中线一过性刺痛。遂在原方基础上去生蒲黄、柴胡、黄芩,加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血竭粉(分冲)3g,葛根30g,鸡血藤30g,生姜5大片,炒酸枣仁30g,五味子9g。14剂后诸症皆明显好转,以此基础上稍作加减,调治3月而愈,后因他病来诊,诉此病未再复发。

【按】(1)因产后失于护理,外邪乘虚而入,致人体阳气亏虚而表现出畏寒。体表怕冷、恶风、汗出乃表阳虚的表现,“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后进一步耗损阳气,故汗出后畏寒甚。《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亏虚时再加受凉伤阳,阳气失其精柔之性,表现为筋脉肌肉拘挛,故受凉后容易出现落枕、肌肉紧张。喜温喜按、怕食凉物、小便清长皆乃里阳虚的表现。纵观此患者病机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阳气亏虚。

(2)桂枝加附子汤方为太阳病发汗太过致阳虚汗漏不止,且表邪仍未解而设的证治,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附子温经扶阳、振奋卫阳。患者虽始因产后体虚感受外邪所致,但邪气未伏留体内,又出现风寒表虚证的相关表现,故此案中桂枝汤的功用不在于透表,而在于解表,取其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作用。黑附子和桂枝亦为温肾壮阳之用。舌底瘀乃阳虚寒凝或久病所致血瘀的表现,故配以当归、三七、生蒲黄活血化瘀,又桂枝配当归出自当归四逆汤,温经汤,温经活血通络。又因脉中夹有弦数之象可知表虚的太阳证兼少阳证,故以小剂量柴胡与大剂量黄芩配伍和解少阳,并协同生蒲黄以清少阳之里热为主,此配伍在方中还具有“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作用。二诊时肝热之象已无,故去生蒲黄、柴胡、黄芩,再对症选药,配以煅龙骨、煅牡蛎收涩敛汗;炒酸枣仁、五味子安神;血竭粉、葛根、鸡血藤舒筋解肌通痹,血竭粉、鸡血藤还能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3)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附子汤在药味组成上仅相差一味白芍,但桂枝附子汤为治疗风湿在表兼表里阳虚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4条提及:“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方中无酸敛之白芍,以防白芍留滞湿邪,碍邪外出,且增加桂枝、炮附子的剂量,桂枝由桂枝加附子汤的三两增加为四两,炮附子由一枚增加至三枚,桂枝与附子相配大具温阳化湿之功,故二方在治疗上侧重点不同,桂枝加附子汤在扶阳基础上,透邪外出或祛风解肌、调和营卫,桂枝附子汤重点在于温阳化湿解表。

凡因感受外邪而致的阳气亏虚,无论是否兼夹表邪,治宜仍表里同治,单纯解表阳气无力鼓动,单纯治里外邪伏而不出,故应鼓动阳气并开表引伏邪外出。徐灵胎谓:“盗贼入室,定当先驱盗贼,而后固其墙垣,未有盗贼未去,而先固其墙垣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有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脏腑,治脏腑者,半生半死矣!”可知治表不仅为有表证立法,亦为沉难痼疾的法宝,皮毛乃外邪入侵的重要途径,亦应为邪气外出的通道,开门逐盗最为上策。俞嘉言更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表出里,不死不休!”桂枝加附子汤正乃以附子温肾壮阳、鼓动阳气,桂枝汤乃为有表证解表之用,无表证起开门逐盗之功。

(三)小结

桂枝加附子汤本为误汗或过度发汗而设,但临床只要有津液代谢中津液丢失过多,造成阳气虚弱,抓住阳虚不固的主要病机,可扩大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运用,如汗液过多,尿液过多,唾液过多,或素体阳虚,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且时间较长,阳气更虚,临证时凡遇上述患者,用之效果都很好。仲景之为方,组方严谨,丝丝人扣,若方证相合,诚能奏药到病除之效;若能合其机要,亦能起异病沉病之疾。异病同治,病证不同,病机相同,治法则一是也。经方应用范围广,疗效高,取效速,前景可观,是故,《医宗金鉴》谓:“善治伤寒杂证易,能疗痈疽肿毒精。”

病案1为结缔组织未分化病,用桂枝加附子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当归补血汤益气养血活血、玉屏风散益气健脾扶正,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养血通痹,加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重用白芍、甘草柔痉缓急。病案2为荨麻疹,用桂枝加附子汤,加三七、当归养血温经,活血祛风。病案3为产后风,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当归、三七、坐蒲黄、血竭、葛根、鸡血藤等活血通络。就附子剂量,根据病情寒凝之轻重而定,病案1附子先给予30g,后病情好转,加大剂量至60g乘胜追击,温阳散寒,以温里消痼疾为主;病案2附子45g,因患者荨麻疹病情较急,以祛风寒之邪为主,1周收效;病案3产后风,附子予15g,配人大量养血活血药物,把握产后受寒的诱因。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中医经方防治疑难病基础与临床

图书作者:仝小林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