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挚友,王安石变法图强,为何司马光要彻底否定?

 大秦之歌 2020-06-24

每一个

喜欢大秦的人

你我一起做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大秦之歌

作者简介:头条号历史问答达人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曾今发生过很多次变法,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大明万历时期的张居正变法,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等,这些变法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促进作用,但所有变法除了商鞅变法最终延续了下来,其它都要不半途而废,胎死腹中,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历史上的变法历来都是一种新旧势力的博弈,发起变法的人往往要冒很大风险,历朝历代主张变法的人,下场都不是很好,他们制定的政策会被推翻,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更有甚者,他们的家族都会被株连九族,牺牲是相当大的。最终能活下来的基本上是凤毛麟角,概率非常小。

为何历史上所有主导变法的人,都会落下一个凄惨的结局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双方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持不同政见,有了分歧或争论之后,逐渐会变成置对方死地而后快的怨恨。

这些变法者,如果说身死之后能够善终的,恐怕只有王安石一个人了。

公元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正月初六,王安石得知自己制定的变法政策,被好友司马光一一废除,疾病加重,很快病故于江宁。

但是王安石想不到的是,司马光得知王安石病死之后,并没有落井下石,穷追猛打,而是上书皇帝,追赠王安石为正一品太傅,盖棺定论,等于承认了王安石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司马光的做法既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两个的关系说起,他们既是秉性耿直的诤友,又是朝廷新旧势力的代表;既是相互欣赏的文坛偶像,又是充满宿怨的政治对手。

首先,我们来说说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情,看看他们的人生履历上都有哪些交集呢?

说司马光和王安石死故交,一点也不奇怪,而且这两个人不是一般的关系,他们两人“十年有余,屡尝同僚”,不但有十几年的同事关系,而且关系还非常铁,能做到“游处相好之日久”,“平生相善”。

一般而言,我们看一个人,只要他善良,就可以完全肯定这人没大毛病。两个善良的人一起共事,指定是和睦相处了。

除了同事关系,这两个人还有共同的人生导师欧阳修,有共同的忘年交梅尧臣。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当时社会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能得到这两人赏识和指点,说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能力水平和人生际遇都很不错,关系更铁。

王安石曾在别出心裁的作了一首《明妃曲》,他邀请好兄弟司马光,老师欧阳修和忘年交梅尧臣一起合作,成了当年最火爆的流行曲目。

北宋嘉祐年间,司马光、王安石、韩维、吕公著四人共同担任皇帝的文学侍从,四人特别友善,友谊的小船在碧波中荡漾,“暇日多会于僧坊,往往宴谈终日”。

他们一起修录国史,一起赏花钓鱼,一起赴宴题词,一起沐浴游嬉,过着充实快乐的生活。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嘉祐四友”,共同享受着人们的赞许和羡慕。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朋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被实锤了的。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所以他不但欣赏王安石的才学,而且因为欣赏,在他心里已经把王安石当着自家兄弟一样看待。

司马光比王安石早两年中举进士,遇到王安石并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说王安石“才高学富”,“议论高奇”,“刚直不屈”,“友爱诸弟”,对王安石评价很高。

王安石也对这个年长自己两岁的司马光视同兄长,他敬重司马光“操行修洁、博知经术”、“文学行治,有称于时”,对司马光也是由衷的佩服。

如果说这是两位文人的相互吹捧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该说这是长期共事,相互了解之后产生的真感情。

其次,我们在一起看看这两个人的为人处世如何?有什么样的共同品德?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司马光和王安石有共同的品格和志趣,这两个人“不爱官职,不殖货利”,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淡泊名利,对金钱根本不喜欢,核心价值观没毛病。

人常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两人还有几乎一样的生活习惯,都不喜欢饮酒,也讨厌声色,生活简朴远离奢靡。而且都喜欢读书,看见好书总是爱不释手。相互之间的“倾慕之心,未始变移”,就连两个的租住的房屋,都在一个院子里,成为彼此的邻居。

熙宁二年,王安石初任副宰相时,老师欧阳修写了一份祝贺信,挚友司马光也高兴的“弹冠相庆”,韩维、吕公著这些哥们也都相互庆贺,几个人还准备抱团发展,助力王安石。

这年五月一次朝会,吕诲写了一份弹劾王安石的奏文,准备呈送给皇帝时被司马光发现。司马光当时感觉很吃惊,便使劲劝阻吕诲不要将这份文件呈送上去,一旦呈送上去,可能会对王安石造成不利。回到学士馆之后,司马光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老友王安石到底有何“不善之举”。

由此可见,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文人之间的互相吹捧。

既然两个人的关系这么好,那么司马光为何还要铁了心反对王安石的变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王安石的变法说起。

熙宁二年,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走到了台前,北宋王朝面对日益动荡和危机四伏的社会,不得不让王安石挂帅变法。

当时的北宋政权面对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表现的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改变。为此,朝廷内部也经历了多次争辩,在激烈的争辩中,出现了变革求新的变法派和维持现状的守旧派,王安石成了变法派的带头大哥,司马光成了守旧派的带头大哥。昔日的两个好友,因为变法成了争辩的正反两派。

王安石的变法从一开始就不顺,但他以惊人的气魄实施了变法方案,所触及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方面。在他的大力推行下,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随着变法的实施和推进,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昔日好友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实施,刚开始还是支持的,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有时候还给王安石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到了变法的第二年,王安石发现出现了一些问题,感觉局势有点难以控制,如此发展下去,可能会给朝廷带来很大的危险。

于是,他开始弹劾王安石,不但给神宗皇帝写奏折,还先后三次借“以尽益友之忠”之名写信给王安石,劝导王安石不能“用心太过,自信太重”。

事情闹到神宗皇帝跟前,年轻的皇帝考虑之后,还是支持了王安石的变法,让他放开手脚去做。

司马光一看自己改变不了现状,皇帝对他的建议也不予理睬,于是就辞职,回到洛阳专心治学,十五年如一日,撰写成功了他的代表作《资政通鉴》一书。

又过了几年,王安石也遇到了问题,他被一个自己最信任的助手出卖,又遭遇了家庭的变故,心灰意冷之下,依然决然的高挂相印,来到江宁谢家墩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

又过了不久,已经67岁高龄的司马光被皇帝召回朝廷担任丞相,开始担当起拯救北宋政权的重任。

走马上任的司马光一上台,就改变自己一向稳健推进的工作作风,对王安石的新发逐条一一废除,把所有维新派全部一一撤换。

司马光虽然废除了好友王安石所颁布的所有变法方案,但他并没有对王安石这个进行攻击,甚至置王安石于死地而后快,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也对当时危机四伏的北宋王朝有清晰的认知和意识,都在寻找解决北宋王朝变革的最佳方案,两个人都倾向于对现状进行革新,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第二,司马光对王安石新法推行不满,主要是在有些操作技术、方法上、手段和王安石存在分歧。司马光承认“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意思是他们两个大方向是一致的。王安石也曾讲自己和司马光是“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王安石死后半年,同年的九月初一,司马光也在开封病逝,两个生前相互欣赏,相互争辩的挚友留给我们的除了惋惜,更多的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END· 

大秦之歌在秦史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