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如此孝敬父母为哪般?

 大秦之歌 2020-06-24

每一个

喜欢大秦的人

你我一起做大秦之歌的正真朋友

文  ∣ 樊广贤

他是明朝皇帝,排序第十一位。他叫朱厚熜,庙号明世宗,年号嘉靖。他的上位像其先祖朱棣一样,也是又一次改变了明王朝帝王的脉系。因为他承袭的是堂兄的帝位,非嫡长子承袭,且来的有些意外。

朱厚熜是兴献王之子,定居今湖北钟祥市。父亲过世他刚刚世袭王位,他及他的家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远在北京的皇宫仪仗队浩浩荡荡开进安陆(钟祥),带着皇帝遗诏毕恭毕敬地拜见他这个兴献王,而且接他即刻赴北京做天子,那一年他14岁。他当然不知道远在北京的皇帝堂兄突然病逝,是当廷首辅杨廷和等人在皇室后裔中推来算去相中了他,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这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帝王之位。据说这个朱厚熜很聪明,小时候跟父亲学古诗词,读几遍就可以烂熟于心,也非常熟悉各种典祖和礼仪规范,比如此次进京的过程就让皇室和朝廷大佬很头疼,领教了这位未曾谋面的少年天子过人之处。朝廷预设让朱厚熜从东华门经文华殿进入大内,这是传统的太子上位路径,意思是将来将他过继先皇帝,再继位正统,比较符合祖制历法。但这位14岁的少年坚决不从,非要从大明门直接入奉天殿,僵持许久,以朝廷和皇室退让收场。

朱厚熜继位之后,与朝廷文官集团和皇室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朝廷意见将朱厚熜过继给明孝宗,以皇子之名继承大位,但朱厚熜坚持要追封其生父兴献王为兴献皇帝,进入宗庙,自己是从父亲那里直接继承皇位,这在古代讲究正统、遵从祖宗历法的思想体系里,朱厚熜就是胡闹,是明显违背祖制,所以这场争论长达三年半之久,最后,又是以朱厚熜完全取胜告终。

这是朱厚熜第一次行孝,孤军作战,执意追授死去的父母为皇帝、皇后,为生父母争取名分和地位,死去的父母哪里知道死后多年自己由藩王升任为皇帝,在宗庙受后世供奉。第二次行孝是在自己做皇帝十七年之后,大兴土木精心设计建造父母陵墓,占地1·83平方公里,历时两年多建成,设计之精湛、用料之考究、内容之庞杂堪称典范,重新整修后的明显陵与后来的清东陵、清西陵并称为明清三大陵寝,现今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29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据史料记载,朱厚熜孝敬父母还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之中,每到重要节日和父母诞辰、忌日,他都要屏退身边所有人,独处祷告几个时辰。坚持一生,几乎无一例外。

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六十岁驾崩,也是明朝排名第三的高寿皇帝。他的一生处在我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段,彼时西方世界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本主义正在形成和扩张,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掠夺如火如荼,因而他在位的将近半个世纪,其政策和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后续沿袭有重要影响。本文只从行孝这一角度粗略分析一下这个明王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内心世界,试图更加客观地探寻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古代政治统治是孝行天下,施行以孝治世的理念,列三纲五常之一。常言道,唯有杀父之仇才可不共戴天,可见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和地位。史书描述朱厚熜所谓行孝完全是一种孝道,除了常人孝道思想观念外,更多的是帝王、君主的正统思想,他小小年纪,孤军奋战不遗余力为其父追封皇帝庙号,表面上是为其父争得名分和地位,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师出有名,自己做这个皇帝是子承父业,是按照祖宗历法应得的,是合法天子,符合正统观念。因而他封皇位也罢、入太庙也罢、重修父母陵墓也罢,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大家看的十分清楚,朱厚熜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妄为,说他瞒天过海、掩耳盗铃一点也不过分。他这种明目张胆篡改历史的行为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置事实于不顾,借孝心满足自己内心的逻辑圆通,不惜违背人世间大道公义,实际上是一种不自信,也是古代中国政治统治史上极其可悲的一个章节。

其实,对朱厚熜的做法,当时朝廷文官是明确反对的。首辅大臣杨廷和不惜与皇帝闹掰而当庭抗争、激烈反对,最后也没有争取到所谓的公道大义。由此可以推断,朱厚熜就是一个思想顽固、不会听取别人意见、心胸狭窄自我意识浓厚的人,他做皇帝,势必与中国古代典籍制度和文化心理期盼帝王都是明君,有仁爱之心的愿望相去甚远,要他君临天下、恩泽四方,信奉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信条,对当时的臣民来说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尊重事实,维护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无论何时何地,是普遍的价值取向。朱厚熜从藩王升格做皇帝,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很正常的一种变化,是一个基本事实,符合祖宗历法,完全没有必要做一连串生硬的变通,硬是给自己脸上抹粉,贴上自以为高尚的标签,彰显自己正统血脉,结果只能是越描越黑,引起世人反感。可以看出朱厚熜内心十分恐慌,生怕这个皇权来的容易、走的也快,实质仍是迷恋皇权、采取历法变通的手段强化自己天子之位长久永固的意愿。

单就行孝的角度分析朱厚熜的内心世界,不难看出,他不是一个具有高尚情怀、道德完美之人,无底线追求自我,与远古时期传说的禅让礼仪相比,其世界观、价值观退步很多,由此判断他做不了一个好皇帝,在历史上起到正面积极作用很有限。实际上从后面的表现看,确实差强人意。起初还有些作为,革除了部分前朝时弊,打击了一些权臣和贵族,但天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意图,不久又回到大礼仪的阴霾之下。政纲松弛,消极荒殆,导致整个朝廷风气败坏,官员们不思进取,普通百姓吃不上饭、过不上安心的日子就是必然结果。

象中国古代帝王一样,朱厚熜也是自恋狂,一切以自我需要为先,特别是后期贪图长生不老,迷信道教,二十多年不上朝,信任严嵩父子管理朝政,整个朝廷弥漫献媚之气,为官的只求讨好上级,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百姓只能怨声载道。就是这样一个冷血皇帝,今天竟有人评价为“明朝第一明君”,虽不在朝,却能掌控天下,溢美之词委实不少,这种艳羡之意与我们学历史、反思历史的意愿相去甚远。

回看朱厚熜,他一生大部分精力是在变革祭礼、兴修宫殿、重录大典、崇道禁佛、京城造坛、整治后室等狭小境界里循环往复,如此境界,怎能开创盛世时代,带领民族创新发展?

在他未成年之时,父母就相继离世,有父母相伴成长的日子并不多。他人生大部分经历中,与他相伴时间较多的应该是他那些八十多位皇后、嫔妃以及她们生养的子女,尽管健康活下来的并不多,但对他来说已经很珍贵了,夫妻恩爱、子女绕膝应该是人之常情。但事实正好相反,每每在重大节日及父母诞辰,他都会把自己关起来,独处几个时辰,思念离世的父母。平时的日子里,也很少与子女皇妃们相见、相守,夫妻之爱、父子之情几乎不存在。他宁愿沉浸在对已故亲人幻化的思念里,而不能感受夫妻恩爱、子女萦绕膝下的正常人情感世界,只能说他已陷入精神空虚、心理孤僻的病态。这样的状况,做一个皇帝,领导一个时代,其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只能说朱厚熜孝敬一生父母,其真实意图是为了强化自我存在,借父母之虚壳,显自己之本位。他没有自己完全的人格尊严,精神境界了里缺少积极向上、温暖环境的因子,他的人生动力就是突出和满足自我。我们不知道他小时候经历了什么,也许是成长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然,但现实就是我们的文化培养和选择了这样一个人做了皇帝,这便是我们的历史,是我们与世界接轨的基础。欣喜也罢,遗憾也罢,只能真实地刨开我们自身,也许能真的找到我们迈开步子的法宝。

就是这么一个人,一生与孤独为伴。早年失去父母,孤独成长;做了皇帝以后,又与当朝文官作对,以自己那点可怜的见识独立支撑;中后期只信一人,把整个朝廷也打包出去,潜心研道。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孤独之人。我们不能规定政治家应该怎样生活,但作为皇帝选择了孤独就是选择了与这个世界脱节,脱离了生活,必然心中没有百姓的烟火,还要百姓支持、朝代不亡,哪有这个道理?

朱厚熜是过去了,但历史不会断档。他孤独也罢,病态也罢,自我也罢,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已经渗进我们的血液里,如果感觉不适,只有靠自己的造血能力慢慢排掉那些曾经侵入我们肌体有害之毒。

 

 ·END· 

大秦之歌在秦史里徜徉

 公众号:daqinzhifeng1018  

洞见 · 价值 · 有趣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大秦之歌》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151170588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