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棠论文:钟体志《澡雪堂联语》的苦寻与选解

 昵称29604659 2020-06-25

钟体志《澡雪堂联语》的苦寻与选解

景常春

二十多年前,笔者因悉钟体志有对联专集《澡雪堂联语》,曾努力苦苦搜寻此书与其生平。钟体志名不见经传,各类辞书与出生地四川均无踪迹可寻,仅见四川射洪县政协《文史资料》介绍钟氏的部分对联一文见于网上时,略有其简况,但无卒年、出生年有误、无功名、仕任缺少五分之二等。直到去年,终归查获钟氏的《澡雪堂诗文钞》,兹据此书有关文字与近代奉新名士赵成渠的《得寸草联语》梳理,补全其生平与仕途简况。

钟体志,字泽生,四川射洪县东岳乡人。生于一八四一年,一九〇〇年春殁于奉新县署。同治六年丁卯(一八六七)举人,一八六九、一八七〇年入成都县令沈旉山家课子。后两次会试进士不中,受同年举人、四川观察黄绶芙推荐,入贵州武字营、纬武营龚绶吾军门之幕,综理文案三。一八七四年春蒙贵州巡抚曾璧光、周渭臣军门会保,以知县签分江西补用,先后任江西浒湾县丞六载,继任德化、新喻、金谿(今并入浒湾)、南城、瑞金、奉新等七邑知县,时间长达近二十六年,所任之处居江西东西南北四方俱全。凡任中恪职尽责,兴利除弊,施行德政,口碑甚佳。当地民谣称颂道:“钟青天,古循吏。视国事,如家事。视民事,如己事。折狱民决,恤灾周至……”。

笔者自知钟体志有《澡雪堂联语》一书后,一直苦心搜寻。悉北京图书馆有藏,即托助于友人,孰知清末贵州一人著作与钟氏书名完全一样,结果获而非是;又悉南京图书馆有藏,因不知他这部书是附于其它书末,直按其联语书名查找,即总难找到。经多次查证后,始知此书在《筹海蠡言》内。《筹海蠡言》实为四种合集,即《筹海蠡言·澡雪堂诗钞·绵江别话·澡雪堂联语》各一卷。此书并无刊刻处与时间,只可见湖北孝感沈用增序《筹海蠡言》末尾落“光绪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阳月”。因《筹海蠡言》是钟氏于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时,呈送给会办南洋大臣陈宝琛的四封信函,钟氏力主御侮,所拟攻防战守具体,沈用增认为对国家、朝廷有益,故当时作单行本刊刻;《澡雪堂联语》首页书名下落“门人(江西)新喻赵辉德菴校编,(钟氏之)子崇楷、崇樑校对”,而此套书前三种却无此字样,“联语”一书收有对联七十一副。沈用增序《筹海蠡言》的时间为一八八五年,但“联语”一书中有一八八七至一八九四年五年之联。据以上几种情况看,估计为后来重刊《筹海蠡言》时,汇入后面三种之故。经核对,射洪文史所录之作有十三副未入《澡雪堂联语》,应该是射洪政协文史委搜集之作,但书中也有三十五副是射洪文史未录之作,原录五十一副仅有三副与“联语”相同,说明射洪政协所录之作不是依据的此书。为证实“联语”一书是否足本,笔者又与收入《晚清四部丛刊》的《澡雪堂诗文钞》核实,“联语”一书确实为七十一副,加上射洪文史的十三副,钟体志之联共八十四副。

钟体志的八十四副联语,以题署联为主,共五十副,其次是挽联十七副,庆贺联十副,春联六副,赠友联一副。联语虽不多,却每副均甚精到。对联属于实用文体,要有需求才有创作。钟氏是一个小小的异地知县,人缘交往较少,仅能从职责与人缘关系所及而作,不能像其它少数大学者、名公卿关系广、兴趣浓,动辄创作即几百上千副。看某人可否作为联人,不是以数量取胜,虽然其联作仅有几十副,却质量较高、较有价值,就应当视为联人。但这种情况不应包括有的人如袁保龄《联语录存》、吴光奇《梅隐庐楹联》等,均偶尔而作仅十多副者。钟体志文学兴趣主要在文章,他的《澡雪堂诗文钞》十卷,有文近两百篇,共约百八十多万字,诗仅七十首并缀于书末。钟氏向来好读秦漢以来之道学文章,极擅古文辞,喜好韩愈、欧阳修诸家浩瀚奇妙、纵横恣肆的文笔,其文论述精深透彻,见解卓尔不群,益世作用极强,颇受当时彭祖贤、牛树梅、吴郁生等名家称道。

钟体志因致仕后都在江西任知县,故所作对联除几副是有关故乡射洪之作外,其它均为在赣之作。兹分为四类解读部分如下:

一、书院对联,个中惟重读书高。

钟体志自己原本擅文,自然对文化教育颇为重视。他曾说:“苍史摹鸟迹以造书,文字流传,遂焜耀今古。舍是,则往者无以存,来者无以导,直使有耳皆聋,有目皆瞶,有心皆冥顽,天下事孰有急切于此者。”可见他崇文重教的思想。旧时的县学大多设在文庙,生员成秀才后又进书院再读,但这些场所往往年久失修,或是被挤占等,钟氏每到一地,如遇此情况,必加以改善处置。如他曾捐款并筹集资金,修缮瑞金文庙黉宫,并聘请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力倡重建青云楼私塾学校,并带头捐款与动员募资,终促其成;又主持扩建绵江书院、捐款修缮洪都书院等等,事后他并为这些地方题联。

江西新余有座瀛洲书院,是福建屏南人张方矩重建。张氏是道光十八年进士,累官至五品粮台。道光廿九年张氏再任新喻知县时,重建了瀛洲书院。钟体志任新喻知县时作修缮并为书院撰题一联:

我从蜀江来,愧殿两范三苏,传心未探石室;

君问蓬山路,须寻广居安宅,转头即到瀛洲。

两范,指晋朝范宣、范宁。《晋书?儒林传》:“宣,虽闲居屡空,常以讲诵为业,谯国、戴逵等皆闻风宗仰……。范宁,为豫章太守,宁,亦儒博通综,在郡立乡校,教授恒数百人。由是江州人士并好经学,化二范之风也。”三苏,指苏东坡父、弟三人。传心,佛教用语。指离开文字而以慧心相传授。石室,古代指藏书处。上联有自谦之意,说自己从四川来,在重文兴教方面,有愧于江西先贤、四川三苏,没有潜心探究古代的藏书而把知识传授于弟子。蓬山、瀛洲,都是指仙人居住的地方。广居安宅,代指书院。句意出王阳明《重修山阴县学记》“求天下之广居安宅者而修诸其身焉,此为师、为弟子者之修学也。”下联大意是强调书院的重要,好比修道成仙登瀛洲,也要从书院认真读书、修身养性开始。第二句“愧殿两范”虽是四连仄,因后四字是当句对实为独立句,故前二字可略停顿,这在古文句式中常见。

瑞金的绵江书院,是明代治黄水利学家潘季驯在任江西巡抚期间,见绵江书院多次迁徙,学无定所,即支持知县李若愚在已故知县邓杞所修的书院故址上,重建拓新,使之成为江西著名书院之一。钟体志一度任职瑞金,先曾把书院临时借作听政公署,不久还归为书院,并题二联:

此阳明过化乡,道企致知,纵目谁为徇世铎;

是贡水发源地,我来问俗,扪心幸似在山泉。

赤水西流,何日人文追六隽;

輶车北至,问桥心迹证双清。

第一联大意是,这里曾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经过之地而教化其民的地方,要继续研究事物、求得其中道理,谁再来执掌教育;我来这赣江发源地问俗,因有过王阳明教化,这儿的民风都如在山中的泉水清纯朴素。第二联的赤水,本为今贵州辖市,因北宋时曾隶四川泸州合川,明初又隶四川行省之遵义军政府,加之赤水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故这里似代指四川。双清,瑞金城北石桥名。此联是说,望着赤水河西流,问何日何人能追赶杰出的人材;我来这里为官,要像那双清桥一样,思想及行事皆无尘俗气。

钟体志不仅对书院题联,而且对私塾也照样挥墨书联,如瑞金有家杨姓家塾,他题联曰:

学绍龟山,须先理会,心是何物;

塾临绵水,得其活泼,文必在兹。

龟山,指宋代教育思想家杨时,因晚年隐居龟山,世称龟山先生。赣江正源贡水,在瑞金城区与黄沙河交汇称绵水。上联借杨时而切姓,意指而今施教要传承杨时的思想学识。下联意为求学要如绵水一样,得其一片活泼生机。

射洪金华山麓有座金华书院,旧为唐诗人陈子昂读书处。宋代始建书院,明末毁于兵火,清乾隆、道光中知县何辰、钱秉德分别两度增修。钟体志早年就读于该书院,后曾题一联云:

与闻大道高深,只忠恕两言,下尽人伦,上达天德;

记省旧时辛苦,曾寝馈三载,夜研竹露,晓挹蕉云。

大道,此指正道、常理、正确的道理。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天德,天的德性。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天德,也称天德贵人。上联意谓大道虽然高深不可测,但只要恪守忠恕二字,下则涵尽了人伦思想,上则可成为一生吉利,荣华富贵,命里有天德贵人星的人。这是以出生月份的地支,结合出生日期、时辰的天干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吉星。书院中蕉、竹甚多,下联说自己曾在书院苦读三年,每天都是从夜晚竹荫浓露到拂晓云霞辉映着芭蕉的时候。

从这些书院联中,我们不难看出,钟体志对读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诚如他的书斋联写道:

读古人书,勉所未逮;

任天下事,求无自欺。

一副简洁的联语,激励自己要饱读古圣贤之书,不可有遗漏;明白为官不论大小,都关系到天下大事之理,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二、题署对联,尽职方为父母官。

旧时的一县之长,就是一地的父母官,事无巨细均要管理。权限说小也小,说大也大,如是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盘剥钱财,就可见其权利之大了,所以要做个真正的父母官并不容易。钟体志从小受儒家文化教养熏陶,思想尊崇儒道,为人正直,在廿五年的为官生涯中,恪尽职守,所任之地兴利除弊,施行德政,留下了称赞有嘉的口碑。在数县任知县,多题对联鞭策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父母官。如题新余县署:

勉今人学古人,品谊似三刘尚矣;

视民事知己事,忧乐与万家共之。

三刘,指北宋新余人刘奉世、刘敞、刘攽父子三人。三人均为进士,父官户部尚书;敞官至集贤院学士、南京留寺司御史台;攽官亳州、蔡州等数州知州。联语勉励今人学习古人的品德道谊,要以三刘为榜样,作为一方的父母官应把民众之事当作自己的事,不论是忧是喜,都应与千家万户相共。上联切地,下联切作者,分寸得当。又如题德化县署:

夙慕希文为人,后乐先忧,有负初心如浔水;

比来渊明故里,扬清激浊,幸留真面对庐山。

此联以名重古今的范仲淹(字希文)、陶渊明作喻,一言忧乐,一言清浊,均属为官之道。再如题奉新大堂:

我从浔渝绵水而来,计八载奔驰,心期再证冯川月;

政溯高沈诚斋之旧,愿万家丰乐,生意同回越岭春。

浔,水名,是德化县境内最长的河流;渝水,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今设为区;冯川,镇名,地处奉新县东北部,是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沈,为二人姓,失考;诚斋,北宋大诗人杨万里之号,此三人都曾任奉新知县。此联为作者从德化、渝水、瑞金迁任奉新而作,寓辛劳于求百姓五谷丰登,生活快乐之中,写得铿锵激越,踌躇满志。作此联时,恰逢许振祎由河南调任广东巡抚,许顺道回此籍(作者当时为迎接许,曾专搭行台,并拟联数副)扫墓,故联末“越岭”涉许。

清末时每个县都设有管理征收厘金的机关名厘局,下设卡,卡又有分卡、巡卡。钟体志作为一地之长,曾连续几年春节之时为各厘局题作春联六副,联文中也不乏其认真执政的思想。如:

又从古渡观桃李;             

且祝厘筹焕日星。            

喜近书林探道蕴;

频司榷务识时艰。

另外,其联作多可见钟氏恪尽职守,为地方切实办好事之例。旧时人们十分重视社稷坛,钟氏深知社为五土之神,稷为原隰之神,社祭土,稷祭谷,社稷与民众休戚相关,各地均应有坛。瑞金社稷坛因年久朽颓,光绪癸巳(一八九三)年,他在瑞金知县任上,就捐资集款,主持重建,工竣时特作二联,联意蕴含以上内容,联为: 

六府论功归土谷;        

百年缺典焕坛壝。  

土谷为民命国本所关,惟神默参化育;

坛壝乃螺岭象湖之主,与甿共切瞻依。

又如瑞金城隍庙,其跋亦可为证:“城隍尊神彰善瘅恶,素著灵应。自体志来权邑篆,屡叨庇佑,俾要犯就擒,借伸国法,实深寅感。比瞻庙宇浸颓,侍像剥落,特勼工葺而新之。惟民俗强粱尚赖赫声濯灵为吾民一洗心面也。”联为:

神道福仁祸滛,不爽厥施,幸妙相重新,替宰官现身说法;

善人胜残去杀,愧难为役,赖灵光四照,俾吾民革面洗心。

“神道福仁祸滛”,出《左传·成公五年》“神福仁而祸滛”。滛:淫讹字。“善人胜残去杀”,出《论语》“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可见当地民谣称颂“钟青天,古循吏……”并非奉承之语。

三、名胜对联,异乡山水故乡情。

钟体志题于江西的一些胜迹联,或颂扬赣境文化,或带有浓厚的乡情。如题章垣四川会馆联:

二水南来,每当极浦春生,一样浣花濯锦;

三湖东滟,安得灌园客至,重论世道乡情。

此联为题南昌四川会馆之作。二水,指章、贡二水;联语借用王勃名作《滕王阁序》“极浦春生”代指南昌,以成都的“浣花濯锦”代指四川;以“灌园”代指会馆。其联切题切意,情景与乡情并重。南昌百花洲曾有祭祀苏东坡的苏公祠,作者题联云:

公是吾蜀伟人,终古允增枌社耀;

圃占花洲胜概,至今犹嚼菜根香。

南昌有座万寿宫在象眼湖,规模宏丽,文化深厚。瑞金也有座万寿宫和四川会馆,作者有联不仅对仗工稳,亦饱含乡情。万寿宫联曰:

现吾蜀宰官身,教孝作忠,声华掩映峨眉月;

列秘府神仙传,祛邪辅正,惠泽旁流象眼湖。

四川会馆联为:

同是宦游人,泽物膏民,阴骘留心崇帝训;

小开真率会,检书烧烛,公馀把臂话巴山。

阴骘,即阴德;帝,指馆中奉祀文昌帝君。

其他描绘赣境人文景观之联亦颇优美。奉新城南滨冯川,北去三里许,有巨石崛起江中,名叫游鱼石,前人建有九天阁于其上。岸左为歧峰,重峦耸拔,俯瞰滔滔逝水,但不能动摇砥柱中流的游鱼石。钟体志乃题四联于九天阁:

一石当江,漫号游鱼同砥柱;             

九天垂荫,犹期鸣凤到歧峰。   

九天垂湛露;

片石障狂澜。

世变沧桑,幸一石昂藏无恙; 

阁凌霄汉,问九天消息何如。

力障颓波石犹胜我;

高穷于穆德孰参天。

瑞金秀才詹炳中的祖母萧太孺人,持柏节孝,奉旨立坊旌表。炳中建坊于七堡瑰山岭中,同建诵芬亭作茶亭以憩行旅,作者曾撰记文勒石,并题联于亭、坊云:

清芬永馥千年树;           

慈荫长留七堡亭。   

瑰岭春回芳馨未歇;

绵江月朗清节同昭。

另如题回龙寺之联也别具风味,把孔夫子、关圣人同菩萨相提并论:

惊心遍地迷津,乃文乃武乃圣神,能牖民如篪,同上慈航归觉路;

回首六年对越,斯藏斯修斯游息,知还山何日,重随旧友荐清樽。

四、贺挽对联,民俗情浓实用强。

祝贺、哀挽联是对联实用性的主要体现之一,旧时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婚寿丧吊,尽以对联相送,从联意中可见到浓厚的民风民俗。钟体志的贺、挽联作颇可称道。如代友人撰贺赘婿喜联,写得古雅而满带贺喜之意:

贰室馆甥谐锦瑟;

徽音勖女述葩经。

贰室,借指女婿在女家的居室;馆甥,女婿的别称。语出《孟子?万章下》:“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锦瑟,喻男女婚姻好合、美满。葩经,本是《诗经》的别称,因《诗经》中有描写女德的篇章,此代指女德。

作者有个二母舅号馨亭,光绪丁亥年十月时七秩晋一华诞,并于龙门垭增建宅邸落成,恰逢体志权德化县,因职守攸属,未能鞠跽上寿,即撰联写实寄祝云:

堂构启龙门,有如松茂竹苞,永歌式好;

笑言违鸠杖,喜值梅开桃熟,遥祝恒春。

光绪甲午年十月,他的亲家荣卿郡伯,刚从江西南康太守卸任,同元配温淑人荣开六秩,庆寿前四日,又添孙子,筵喜骈臻,作者书联志庆:

芃黍膏新,五老欢迓阳春脚;

大椿荫满,再世欣添玉树枝。

芃黍膏新,语出《诗经》:“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芃,是草木茂盛之貌。此句意思是借喻荣卿的子孙如黍苗生长很茁壮,好雨及时来滋养。五老,指南康县西北的五老峰。

安徽宣城人周浩,官至江西布政使。一八九六年周浩曾为赣州虔南道员,次年为其六十大寿,虔南政通人和,钟体志送贺寿联曰:

道脉证崆峒,惟静则寿;

治功追茂叔,所存者神。

虔南距湖北黄州不远,黄州之南六十里有崆峒山,故上联借以作喻。宋代周茂叔曾通判虔州,故下联借以为颂。

湖南益阳人龚绶吾,名生环,为军门,倜傥有大志,少时从周谓臣军门转战于秦蜀,迭奏肤功。在黔统带武字副左营及纬武前后营等,征剿叛苗时,战绩尤著。同治癸酉年夏末,因旧伤触发,离营至成都医治,十月初十病殁。作者在这两年为龚氏司理文案,闻耗挽以慷慨悲壮之联:

共虎帐经年,谬称揖客,犹忆秋风试剑,夜雨谈兵,落落雄心,曾约同袍夷大难;

赋骊歌八日,遽作尸臣,最怜黔塞魂羁,湘江梦断,茫茫后事,那堪归旐痛慈晖。

江西人涂翔麟,字恩九,是道光丙午年举人,大挑分发四川,历署射洪、珙县、丹陵等县。此人温良朴直,学道爱人,所至有政声。同治癸亥年权射洪县时,钟体志才应童子试就读于金华、广寒两书院,屡蒙拔取优等,作者识为生平文字知遇。当涂去世时,即撰联深情恭挽云:

曾蒙识拔童军,愧齿长,不空群,远到何年慰知己;

忽报神归阆苑,卜心香,齐飨爇,近乡多我述循声。

四川中江的罗琼章,廪生出身。其四女嫁体志次子。罗琼章夫人戴宜人,有贤德,通书史。光绪己丑年作者权新余县时,送女出嫁来新余,返程抵南昌,忽患暑疟而卒。此时琼章方由馀干县丞升选如皋县令,喜忧并集,体志挽戴宜人亲家为:

相夫子花县分猷,以勤襄政,以俭治家,举鸿案卅年,方喜剧邑新除,行佐玄歌传海澨;

偕冢嗣芷江泛棹,载德而来,结缡而返,别鱼轩五日,何意媊星遽殒,徒濡斑管纪懿徽。

彭祖贤,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咸丰五年举人,以荫生授户部主事,官至湖北巡抚,一度兼署湖广总督。钟体志所著书曾请他作序,彭氏回函时并赐手书称道云:“才非百里,仰伟抱之匡时;业富千秋,卜大文之寿世。” 闻彭仙逝,钟不禁涕零,撰联语恭挽,以志向往,联云:

正学廸前光,发抒济世宏谋,孔思周情同穆穆;

菲材愧知己,敢翊匡时伟抱,千秋百里两茫茫。

云南石屏人朱庭桂,为四川候补直隶州,曾为四川懋功厅之长。其次子笠青为翰林,曾从钟体志肄业三载。朱庭桂喜作诗,不落前人窠臼,书法尤卓荦不群。一八九二年秋由四川资州(今资中)鹺局差次寄赠钟体志五言长古一首,过数月后忽接朱讣音,钟不胜旧雨零落之感!乃撰联语致挽:

妙墨已堪传,况治谱炳存,池上凤毛宜继美;

新诗刚见赠,忽恶音驰告,天涯骚客倍怆神。

钟体志在浒湾有个挚友赵承恩,号省庵,咸丰、同治、光绪朝三次被荐为举人,皆不就。晚年应聘主讲章山书院,学养深厚,著述宏富,为赣地著名学者。为了便于著述付梓行世,创办红杏山房,一边刻书销售,一边藏书自娱。终生乐于课徒,刊刻书籍,是当地著名的刻书家。凡是钟氏认为有益于人于世的书籍,他均热忱捐款助其刊刻,先后为其所刻的《司马温公文集》《重刻梁石门先生集》等十馀种书捐款。赵氏一八九四年去世时,钟氏挽以联深表哀惜,对赵氏以全面较高评价。联曰:

木铎递传薪,裁狂翼狷,志绍五贤,洎临江继起多英,方向苏门沾化雨;

山房初染杏,纂坠抱遗,功垂千古,惜明水订锓未竟,遽教陶令泣停云。

从以上选介可知,钟体志的对联平仄和谐,对仗工稳,格律严,文词精,意蕴深。尤其是对仗,无论各种词性,还是虚实相对等,都甚为工稳;而且用词用典精当雅致,表达得体,切地、切人、切景、切事。既可见其文化修养较深,又见其对联水平之高,足以证实联人不以数量多而取胜的道理。

【作者简介】

景常春,字旦夫,号默名生等,69岁。现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暨《天府联苑》副主编、枫华诗社顾问、中华诗词网版块常务管理、中国楹联论坛版主、中华联文院研究员、中日韩新书家友盟会员等。酷嗜诗词对联五十多年,长于对联研究。搜集古今联著600多部,出版专著8本,确定了众多革命家和名人在对联界的地位。研究论文80多篇,不少刊发于有关杂志、网站,多次参加全国学朮论坛研讨会;编注名家对联书稿6部;撰写《往昔联书经眼录》考证介绍460多种民国前对联专著;参与大型巨著《楹联纪事》编纂任副主编。研究论文观点对联律、联风、近现代对联状况等贡献较大,曾首次提出“近现代仍是对联艺术的繁荣鼎盛阶段”论点、第一个解开对联名家吴恭亨生卒年之谜等;创作诗词、联千多首(副),所作尽遵古韵并风格多样,好作长联,不少作品收入50多部专著及发布于各网站。曾获海内外各征联大赛奖50多次。传略事迹载入《中国对联大辞典》《当代对联家大辞典》等30多部。获全国“联坛十秀”、“嵌名妙手”、四川省“五一文艺奖”等称号,中联会二次至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