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写得不分高下,原因在这里

 寻梦向天歌 2020-06-25

(文/水无香)

读《红楼梦》,一个很通俗,很直接,很吊人胃口,又很让人困惑的问题是: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的才情和相貌都写得不分高下?他到底喜欢她们中的哪一个?

《红楼梦》: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写得不分高下,原因在这里

有人很笃定地认为作者是抑钗扬黛的,因为黛玉纯真、叛逆、超逸的个性,既是男主宝玉的最爱,也很符合对反封建反礼教的标准。而相比之下,宝钗的正统和虚伪是作者讨厌和批判的;有人则认为正好相反,理由是作者笔下的宝钗比黛玉更完美、更成熟、更全面;还有人认为钗黛其实是合一的,她们分别代表女性美的两个方面,单看一个都有不足,合在一起才是完美,故作者有“兼美“之说。

我认为这三种种说法都不对。

我觉得,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他想要书写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更加深刻、更加悲怆的东西——他泣血表达的,是对生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悲剧命运的深深的悲叹和痛惜。

他站立的位置,其实更高。

他不是仅仅站在一个男人的高度来写女人的,也不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写同类的,他是站在一个佛的高度来写众生的,是站在一个文学家的高度来写社会、时代和命运的。

莫言说:世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可怜人。如果你站在历史的,社会的,人文的高度看,黛玉和宝钗,没有谁好谁坏,也不是需要互补起来才能完美的两半,而是封建末世摆在人们面前的两条路——不管你走哪一条,殊途同归,结果都是走向不可逆转的悲剧的命运。

惟其如此,才能解释书中关于钗黛的所有困惑,所有争议。

1, 为何在作者笔下,钗黛的才和貌都不分高下?

看到很多读者讨论过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在《红楼梦》中,光从相貌看,是宝钗更美,还是黛玉更美?

《红楼梦》: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写得不分高下,原因在这里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在书中,作者从没将她们的外貌分出过高下。一个鲜艳妩媚,一个风流袅娜,你能说得清楚,是鲜艳妩媚更美,还是风流袅娜更美?说不清。

别人的看法也就不说了,就算在《红楼梦》的男主角宝玉眼里,钗黛两人的外貌,也是各有魅力的。虽然宝玉因为灵魂相通而独爱黛玉,可是直面宝钗的美貌时,他还是会变成一只呆雁。而在他跟黛玉产生日渐明显和强烈爱情之前,他在太虚幻境里遇到的性启蒙的对象,也是一半像宝钗,一半像黛玉的——可见,两人的美在他眼中具有各具千秋。

不仅是相貌,就连才华,虽然宝玉偏爱黛玉的诗词,可是无论如何她们如何比拼,在众人眼里,宝钗始终和黛玉不相上下。

作者为何要这么写呢?明明钗黛是情敌,既然宝玉独爱黛玉,那么作者为何不把天平向黛玉倾斜,而是把她们写得不分高下呢?

《红楼梦》: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写得不分高下,原因在这里

也许,作者不是仅仅把她们作为情敌,而是作为时代摆在人们面前的两条路来写的。

你看,她们是两个几乎对立的个体: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壮,一个弱;一个世故,一个天真;一个圆滑,一个直率——传统和叛逆,她们是相反的两类人。

如果把她们放进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去看,就很容易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那个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时代,严酷的礼教和等级制度都还在,可是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意识已经萌芽。人们的思想开始分化,一部分人还像宝钗一样,严守着礼教的束缚,仍然做道德的典范。可是一部分有超前意识的人,像宝玉和黛玉,则已经觉醒,他们渴望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真我和自由。

钗和黛,分别代表了这两个走向。

这种不可回避的分裂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悲剧必然不可避免地发生,最终,新的思想被无情所扼杀,宝黛恋情以失败告终,而旧的体制也被决绝地抛弃,宝玉离家出走,宝钗孤独终老。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了给人看。唯有把两人写得一样美,才情一样高,把了两种不同的思想都演绎到了极致,当它们被毁掉之后,悲剧的意味才更强烈,批判的力度才更强大吧。

这,应该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把钗黛两个人写得不分高下的原因。

2, 作者为何让钗黛两人做朋友?

很多人可能都困惑过,作者为何最后把钗黛两人写成了朋友,知己——让两个情敌做朋友,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吗?

《红楼梦》: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写得不分高下,原因在这里

有人质疑宝黛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有人认为那是宝钗的手段和诡计,说她用虚情假意俘获了黛玉的心。

我认为作者未必是这个意思。

钗黛两人能做朋友吗?单纯从爱情的角度看,应该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爱情都是自私的。可是,放在《红楼梦》的故事中,我认为是可能的。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宝钗爱宝玉吗?这个问题,好像很难有明白无误的答案。因为从宝钗在宝玉挨打时吐露的真情看,她也是爱着对宝玉的。但是在元妃端午赐礼之后,她知道自己和宝玉的礼物一样时,表现出来的不是开心和惊喜,而是觉得“很没意思”的表现看,宝钗又似乎不爱宝玉。

那她到底爱不爱宝玉?在宝钗所遵循的封建礼教的观念里,女人是不应该私自对男人产生爱情的。所以,即便是她爱,即便是她心里喜欢,她也是要竭力从内心否定自己的感情——对宝钗,用我们自己的标准,根本就无法判断她。只能说,她自己其实也是矛盾和模糊的。

《红楼梦》: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写得不分高下,原因在这里

这种心态,注定她不会把黛玉当成单纯的情敌。像她这样的人,即便将来她不是嫁给宝玉,而是嫁给了别人,但只要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是能够接受的。同理,就算到时候宝黛成婚,但只要那是长辈们的意思,她同样觉得合情合理——这种礼教渗透出来的观念,怎么可能让她变成跟人争风吃醋的情敌呢?

不可能。

而以她所受的教育,做封建淑女的道德规范,也要求她温良恭俭让。她的宽厚大度不全是装出来的,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她在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跟黛玉做朋友和知己,在宝钗这里完全是可能的。

而黛玉这一方面呢,她的纯粹,真诚,不谙世故的性格,寄人篱下的孤独处境,也决定了她一旦从宝钗那里获得温暖,将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真心。

《红楼梦》:作者为何把钗黛两人写得不分高下,原因在这里

爱情,虽然在黛玉的心里是至高无上的,但是,生在那样的环境里,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其实那时已经很清楚:宝玉对她绝无二心,可是婚姻终归不是他们自己能做主的。所以,日渐成熟的她,也不会再把宝钗当作情敌来看了。

在这样的心境和处境之下,钗黛成为朋友是完全可能的。而作者这么处理,其实是把悲剧的根源推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推向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陈腐观念、推向了旧制度的崩塌和时代的大河奔流式的变迁上,而不是某个人的身上。

这么一来,小说的主题,也进一步得到了深化。

其实纵观《红楼梦》里的十二钗,纵观里面的几百个人,哪个人物个不是承载着这个宏大的主题,去分头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呢?他们既是我们,也不是我们,他们其实是作者从我们身上创造出来的,因为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啊。我们只有站在艺术的、文学的角度去看,才能看得清楚和明白。

所有认为宝钗或者黛玉更美,笃定宝钗爱或者不爱宝玉,认为宝钗是纯虚伪或者是纯高明的想法,都是片面的,都是你站得不够高,挖得不够深,看得不够明白时的观点,如果你站在足够高的地方,就能更深刻,更清楚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如同拨开迷雾,看到了太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