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长什么样?

 白木01 2020-06-25

· 为什么我这么累,领导却觉得我什么都没做?

· 为什么我这么强,却不让我承担更多?

· 为什么领导更爱那个跟他四年的员工?

· 为什么领导会相信他的朋友圈?

类似的问题,想必我们都或多或少遇到过。

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领导的要求,完成布置的工作,理应得到对应的奖赏,至少应该被认可为「优秀」吧。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鸿沟,那就是领导和员工的视角差异。

那么,领导到底是怎么评价一个员工的?

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01 业绩:为什么我这么累,领导却觉得我什么都没做?

业绩这个指标很容易理解。

职场是目标导向,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是领导对下属评价的第一指标。

不过,业绩也有分类:有的是保障类,有的是亮点类。

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长什么样?

以公众号运营为例。

保障类工作是日常的文章写作、排版、校稿、发布、数据分析等。它们的特点是,不出错就是最好的结果。

亮点类工作是专题策划、活动策划等。它们的特点是,不定期,超预期,但是能带来特殊的价值。

保障类工作会占据我们大多数时间,但是,它们对于领导来说,是「看不见」的。因为在既有的认知里,做好是理所当然,做不好是这人不行。

所以,我们有必要腾出一些时间,完成亮点类工作。或者说,当一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出现时,请珍惜。

——因为它将成为你职场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02 能力和潜力:为什么我这么强,却不让我承担更多?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很多企业都有自己所看重的能力,取名为胜任力模型,公司用他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究竟如何。

如果没有,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能力辞典」,你将看到大量的指标和衡量标准。

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长什么样?

↑ 百度搜索「能力辞典」

一般来说,它们包括:

1.专业能力,即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做营销的,会策划活动,懂得品牌打造,知道如何定价等。

2.领导能力,即带领团队达成目标的能力。例如如何辅导下属,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如何与上司沟通,如何处理跨部门的冲突等。

3.通用能力,即作为一个合格职场人应具备的能力。例如职场礼仪、办公软件操作、结构化思维、写作技能、沟通技能等。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我感知能力到底如何。

但是有个建议,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给出案例,否则它难以被印证。

比如,如果我想说自己冲突管理能力很强,那就要给出一次处理冲突的案例,否则就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再看潜力,它是指个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可以看到,能力反映的是当前的状态,而潜力则对应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做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类比:长跑。

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长什么样?

能力就是现在的速度,而潜力是我们还能加速到多少。

那是什么支撑这个加速过程呢?

1.身体素质如何。比如我很久没锻炼了,体力不行,不能支撑我加速。

2.能量还有多少。比如一天没吃饭了,都快跑不动了,加速可能就倒下去了,不适合加速。

3.我想不想加速。比如我已经是第一名了,领先了第二名很远,那没必要加速。

这其实就对应了潜力的三个维度,我们以转岗为例:

1.我能不能。比如有没有相关的经验,如果之前做过一个项目,那么它可能可以支撑这个选择。

2.我适不适合。这个主要看性格,比如自己是比较狼性的人,而这个岗位则比较佛系,那可能不适合。

3.我想不想。比如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非转岗后的方向,那么这个选择就要打问号。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一些人,能力是很强,但那只是他在现在岗位上做得不错。但是如果到了新岗位,就是不适应——这背后对应的就是潜力不足。

03 忠诚度:为什么领导更爱那个跟他四年的员工?

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长什么样?

忠诚度代表的是下属愿意持续跟领导一起奋斗的程度。

认识一个朋友,他的做法很极端:团队有十多人,但只关注其中两人。这两人有个共同点,就是跟了他四年。

我问为什么。

他说,这四年来,团队人来人走,但这两人一直不离不弃。纵然有时候工作做得不完美,但是他也愿意带他们——因为,这是值得投入的长期关系。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老朋友和新朋友同时跟你借钱,如果只能给一人,大概率会借给老朋友吧。

要达到忠诚确实很难,不过我们可以考虑另一弱点的概念:信任度。

它包括了四个维度:

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长什么样?

1.信誉。有一个好的个人品牌(名声)。

2.可靠。总是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交待的工作。

3.亲密。与他人建立的情感联系。

4.无私。在日常沟通交往中,不介意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非将「这不是我的职责」挂在嘴上。

——我们可以按照这四个维度,将自己与领导喜欢的人进行对比,看看究竟差在哪里。

04 意愿度:为什么领导会相信他的朋友圈?

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长什么样?

认识一个朋友,朋友圈里全是正能量,「使命必达」「为了梦想」「加油奋斗」;而微博上则丧穿地心,「这工作怎么做得完」「为什么总是做不好」「老板怎么想的」。

倒不是说他虚与委蛇,因为所有的接触面都是评价的素材。而朋友圈发的内容,其实是在塑造人设,呈现出一个态度:我的工作意愿度高。

意愿度的背后,反应了两个驱动因子:一个是动机,一个是价值观。

他的言辞里,或多或少在极力表达对事业成就的渴望,是对公司的狼性文化的认同。

而这,会带给领导一种感觉:给他更大的机会,他是愿意去承担的。

当然,在工作中,也不一定非要这么累地表达出来。在接到工作任务时,积极一点;在日常沟通中,主动一点——这些都会体现出自己的意愿程度。

——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那些受到重用的人,基本都是(在领导面前)积极向上的人。

我是小结

今天我们讨论了一个大话题:换个角度,看看领导眼中的优秀员工到底长什么样。

第一是业绩,既要看保障性的业绩,更要看亮点类的业绩。

第二是能力和潜力,能力反映的是当下的状态,潜力反映的是未来的可能性。

第三是忠诚度,即是否愿意跟着领导一直干下去,这个有点高,降一点就是信任度,它包括了信誉、可靠性、亲密性和无私性。

第四是意愿,它反映的是你的职业动机和价值观,是否认同企业的文化,是否认同自己做的事情。

其实用一句话就能归纳:

'想做事(意愿),能做事(能力和潜力),做成事(业绩),而且是跟着领导做事(忠诚度)。'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