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鸡芦花儿

 汐钰文艺范 2020-06-25
芦花儿是我小时候三奶奶家养的一只母鸡。

  那年春天,柳树刚长出嫩芽,芦花儿就照例开始抱窝,不再下蛋,食量减少,体温升高,整天愣头愣脑的像害了病。可是三奶奶不想让老母鸡抱窝孵小鸡儿,家里更需要它乖乖地下蛋,于是,就要残忍地让它醒抱了。

  三奶奶先是在院子里的两棵枣树间拴牢一根粗麻绳,又从她的旧裹脚带子上撕下一块黑布条儿,绑在了老母鸡的眼睛上。然后,三奶奶把它抱到麻绳上,让它站在上面。麻绳晃晃悠悠的,一般情况下,母鸡因眼睛看不见,身子被晃得战战兢兢,几个小时后回到地面,就像遭受了一场酷刑,早把抱窝孵小鸡儿忘到了九霄云外,过两天就又下蛋了。可是,这次芦花儿却不肯就范,受刑两天后,还是痴心不改地一副抱窝的状态。

  这难不倒三奶奶,在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早晨,她拎着芦花儿就奔向村北的小河。春天的河水湛清碧绿,微风吹起的细浪一波一波地涌向岸边,此时的河水凉得扎手。三奶奶站在河边随手一扬,芦花儿在空中只形成了一条并不潇洒的短短抛物线,然后就“咚”的一声落进水里。在落水的一瞬间,芦花儿竟然像受惊的马似的突然蹿起老高,又重重落进水里,然后就开始瞎扑腾。挣扎了一阵子,水里的芦花儿渐渐安静下来。三奶奶看火候儿差不多了,就从水里拎出它扔到岸边控水,此时的芦花儿全身羽毛都湿透了,身子筛糠般抖个不停。看着落汤鸡哆哆嗦嗦的惨样,三奶奶轻蔑地笑了。

  三奶奶以为受了二茬罪的芦花儿该收了心,继续下蛋了。可老谋深算的她笑得太早了,大难不死的芦花儿越挫越勇,不仅继续抱窝,还开始不饮不食,一副要死给你看的架势。

  三奶奶还有绝招儿,她让三爷爷找公社兽医站王大夫买一种药,据说抱窝的母鸡只要吃了这药,迷糊几天,就会把抱窝的念头忘了。心眼儿软的三爷爷却看不下去了,他说可怜的芦花儿不过是想孵出一窝小鸡儿,别再折磨它了,还是随了它的心愿吧。三爷爷平时在家里很少说话,说了就必须无条件执行。三奶奶终于不再算计芦花儿,开始心不甘情不愿为它做抱窝的准备。她对芦花儿的成见应该就是这时候开始形成的。

  三奶奶在柴房地上的箩筐里铺上厚厚的麦秸,刚把选好的蛋放入筐内,芦花儿就迫不及待地趴上去,张开两个大翅膀紧紧护着蛋,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小幸福。过了一星期,三奶奶开始照蛋,提前判断鸡蛋是不是都能孵出小鸡。黑灯瞎火的屋里点一盏煤油灯,三奶奶一边用手拢着光线照鸡蛋,一边用眼恶狠狠地剜着芦花儿,神情在黑暗的小屋里很是恐怖。

  鸡孵鸡,二十一。大概三个星期,芦花儿的一窝小鸡就出壳了。一天之后,芦花儿就开始领着小鸡们四处找食物了。休息时,小鸡们或躲到母鸡翅膀下,或蹦到其背上,场面很是温馨。

  芦花儿立了大功一件,可三奶奶还是一直不用正眼看它。差不多三个月后,芦花儿一反常态,不再发出咯咯的声音,也不再宠爱小鸡,它已醒抱了。醒抱后的芦花儿像做了一场梦,什么都忘却了。可三奶奶好像没忘,总是骂它至少耽误了一百个鸡蛋。

  地里该种黄豆了,怕地蚕吃种在土里的黄豆种子,播种之前,生产队要用农药浸种。忙于春耕的社员不小心遗落了一些浸了农药的黄豆种在麦场边上,不巧被芦花儿吃了。眼看它绷直了身子,蹬着腿要死,三爷爷赶紧找出掐谷子用的爪镰刀、又准备了一盆清水、一把绿豆和几瓣剥好的蒜,还让三奶奶准备好了针和线。三爷爷一边抓一把绿豆扔在嘴里不停地嚼,一边将芦花儿嗉囊外的鸡毛拔掉,用爪镰刀刃把鸡皮切开,露出嗉囊,再错开切口把嗉囊切开,抠出里面的毒黄豆,用清水把嗉囊里外彻底清洗干净,最后,三爷爷把嘴里已经嚼碎的绿豆吐在手心里,跟拍好的蒜末裹成一个团,轻轻塞进嗉囊里,再用针线仔细地把嗉囊和皮肤缝合好;缝合时,还撒上了一些消炎粉。

  芦花儿的命是保住了,可就是没精神,每天吃几口食儿后就低着头,蹲在墙角一动不动。芦花儿仿佛难受得要死,三奶奶却依旧骂声不断。三爷爷听烦了,就将芦花儿捆实了,再把鸡头弯回来压在翅膀底下,又拿出那把铮亮的爪镰刀,在鸡脖子上猛割两下,芦花儿一声没吭,只是浑身抖动了两下就死了。

  芦花儿被炖着吃了。肢解它的时候,三奶奶把菜板子剁得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