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跨越南北两宋,其词风亦跨越过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北宋的经济腾飞,百姓的安居乐业,长期的国泰民安,在这种优越的创作条件下,李清照自然明快爽朗,其词自然积极向上,她不是调皮撒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是飞扬青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然而,随着南宋的偏安一隅,李清照的词旋即镀上了一层晦暗的色彩。金人的冷兵铁骑踏破了她的小资生活梦,'浓睡不消残酒'一去不返,萦绕在心头的已经不是儿女情长,而换成了家仇国恨:《声声慢》的字字泣血,《渔家傲》的长嗟日暮,《武陵春》里那船都载不动的愁。 宋高宗建炎三年深秋,赵明诚含恨离世,李清照被孤独地抛在人世间继续流浪。这时期,她的眉头与心头都挂满了无尽的哀愁,国破家亡,抚今追昔,身世飘零,遭际凄苦,随便想一想,愁苦都浓得化不开。就在此年深秋,她写下了这首词。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易安起笔就先声夺人,看似寻常的言语之间,却蕴含不寻常的情绪:星河'转'动是很慢的,而作者能够注意到这一点,说明她无心睡眠;'帘幕垂'本应是大自然的,而她偏说是'人间',这是一种隐藏的对比,对比的就是其他人的入睡与自己的无眠。 '天上'与'人间'的对比,恰恰营造出一种'人天远隔'的韵味,对应的是丈夫的离去,如此一来,瞬间就有那味了。李清照夜不能眠,刚想解衣入睡却发现天已近清亮,'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询问的是夜色如何,引申出来就是问时辰。 如果说上片主要通过环境来映衬心情,那么下片就是直抒胸臆了。'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李清照解衣过程中,突然发现用翠线缝的莲蓬变小了、用金线缝的藕叶也变稀了,这是长时间穿用的结果,但李清照却由此一下子陷进了回忆里,更加睡不着了,脑袋里想的全是曾经的美好时光。 '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非常寻常的口语,更甚至是比较矫情的话,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心酸。这秋夜之凉依然如旧,这穿着的衣服依然如旧,'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只是人变了。'情怀'并非我们现代所指情怀,而是指心情。 物是人非的慨叹,看似有些非主流,但实际上,这种时刻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通过一件物品或一件小事,又或者别人无意的一个细节,我们就回忆起与旧人的点点滴滴,天气相似,衣着未变,只是主人公换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心境油然而生。而如果仅仅是思念亡夫也就罢了,李清照所背负的更有挥之不去的当头国恨,这愁上加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另一方面,李清照通过一个小事就引发了大哀愁,按照这种状态,她的日子必定不好过,必定每日以泪洗面,而且还洗不掉无尽的哀愁。这首《南歌子》凭借深刻的内涵与高超的技巧,成为易安后期词作的巅峰神品,被誉为绝妙好词,是名不虚传的。 总体来说,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用语也是极为寻常,不惊不怒,完全没有《声声慢》那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异,但李清照的感情就在这份平静中爆发,将她作为一个孀妇兼逃亡人的真实状态表现了出来,惊艳得很深沉。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