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论撷英」初学从什么碑帖入手?看看古人怎么说

 知识聚滴成海 2020-06-26

不少初学的朋友问,刚开始临什么帖比较好?今天我们读两则关于学书顺序的书论:

唐人各自立家,皆欲打破右军铁围,然规格方整,转不能变,此有心无心之别也。然欲自然,先须有意,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久习之,自有会通处,故求魏晋之变化,正须从唐始。——清·王澍《论书剩语》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具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清·梁巘《学书论》

从唐楷入手

初学书法,一般从唐楷入手比较好,法度最完备,结体相对平正。就像小朋友学走路,先要站稳,才能在跑、跳中保持平衡。亦如对小朋友的教育,先要让他懂得守规矩,长大了才会懂得如何在规矩之内变通,否则会变成“野孩子”。书法同理,如果不讲究法度,任笔为体,就会是野路子。

法度规矩掌握到一定程度,可上溯魏晋,打破程式化的审美,体会自然天成的韵味。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平正并非刻板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平正”,并不是说像印刷体那么刻板僵硬、四平八稳。唐代几大经典名碑,内在变化都是很丰富的,充满了动势。如果我们看不到那些细微的变化,就很容易临得死板。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字为什么会显得死板?如果所有笔画起笔一样,收笔一样,粗细一样,方向一样,等距平行,就会显得刻板;而经典作品,恰恰是相反的,起收不同,中段有粗细曲直的变化,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俯仰、向背、开合、聚散等关系,仔细分析,并不是等距平行的。这些对立关系使一个字内充满了矛盾冲突,也展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柳公权《玄秘塔碑》

对比下来,我感觉几大唐碑中,颜真卿《勤礼碑》变化最丰富,对立关系表现非常充分,对于理解“一点入帖法”也很直观,所以常推荐作入门首选。当然,如果特别喜欢其他几个碑,作为入门选择,也并无不可。

颜真卿《勤礼碑》

初学一个碑帖,并不意味着只会写这个

将《勤礼碑》作为入门首选,并不意味着只会写这个。实际上,我们通过临习,掌握了笔法动作,理解了那些丰富的变化,换一个碑帖,依然看得懂,后来想学的话,随时都可以临习。

关键是首先理解要通透,这是第一阶段的目标。我工作室的同学在一年内学完楷书、隶书、行书、草书之后,往往会说,临什么都是一样的。我说能有这个感受,说明笔法真通了,发现无论写什么体,都不过是那些手腕动作。

魏晋是根基

笔法通透以后,我们一般主张上溯魏晋,这还涉及到“取法乎上”的问题,以后专门再谈谈。

这一阶段就要“求精”,根扎得尽量深,所谓根深才能叶茂。打个比方,这就像我们的出身或血统,深入魏晋,血统是魏晋的,深入宋元,血统是宋元的。

魏晋书法的变化更加丰富、自然。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工整漂亮,而是要讲求韵味、趣味的。再深入进去,我们发现书法中其实蕴含着古人对宇宙、人生的认知和体悟,字只是载体。技近乎道。

路很远,我们慢慢深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