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来到卡色微分享课堂,为了感谢广大摄影爱好者对我们Kase卡色公司的支持,卡色公司将于晚上19:30举办由姚明来老师主讲的微分享课堂No.86《如何拍摄极具冲击力的风光大片》,希望能为大家的摄影之路带来一定的帮助。
【主持人】课堂开始前先来欣赏姚明来老师的手机摄影作品,点击大图观看更佳哦
【主持人】 下面,让我们有请姚明来老师开始精彩的分享!
大家好!我是姚明来。这次很高兴能够再次来到卡色的摄影课堂,为大家带来分享。今天课程的主题是《如何拍摄极具冲击力的风光大片》。
首先我想纠正一下前面主持人的口误,前面发出来的这些图片,其实不是我的手机的作品,是我用单反拍出来的,这个要纠正一下。
我个人很擅长拍摄这类具有很强冲击力的图片。我把图片发布到网络上,就很多人问我,怎么拍的啊?但是只言片语又很难去说的清楚。所以,这次的课程我就想讲一讲如何的去拍摄这类图片,让我们言归正传,开始今天的课程。
想要拍摄这类具有很强冲击的图片,我们首先需要一支广角镜头。通常,焦段在20以下就能够体现出图片的冲击力。我自己用的是16~35的超广角镜头,在其它的摄影类别,比如说,人像摄影,纪实摄影等等,其实,广角镜头用的不是很多。那是因为广角镜头虽然很广,但是就是有畸变。但是拍摄这种极具冲击力的风光图片,我们恰恰就是要利用镜头的畸变去夸张和强化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感。
当然,广角镜头谁都可以买得到,但是不是谁都能拍出这类极具冲击感的图片。那是因为很多人的图片中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图片的层次感。什么是层次感?说白了就是图片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空间的关系,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前景、中景和远景。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
这张图片是我拍摄于卡拉昆仑的K图区。这几乎那是一张原片,没有怎么处理,只是微调了一些高光和阴影。当天拍摄这张图片非常的艰辛,我们徒步了12小时,翻越了一座5700米的雪山,然后下车来到了这个叫做酷孜胖营地。然后我站在营地拍摄到的来拉皮卡来了粉。
这张图片,乍一看其实也不错。但这种图片,也是大家拍摄风光的最典型的这种拍摄方法。就是站在观景点拿着广角,然后调整一下构图,横图直接拍,但是这种类型的图片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层次,我这里所说的层次不是光影的层次,而是景物之间没有空间感。
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元素都集中在远景。显然我们可以看到山下的下面还有河流,因为我在现场,所以我知道河流是从近到远。然后从我们的营地一直延伸,流淌上雪山的,但是光从这张图片来看,我们感觉雪山和河流就像在同一个平面。缺少了景物之间明显的位置关系,这样呢看上去几张图片就感觉有点平。
但是呢,我不是说这里图片不好。很多时候确实是需要这种平铺直叙,非常简单的图片,反而是更加耐看的。但是我这里想说的是,你连脑子都不动一下,直接在观景点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你作为摄影师的创造力在哪?通过这张图片,其实我看不到你的任何想法,我们其实不是复印机,风光摄影师,我觉得更像是大自然的探索者。
然后接着我走到了图片中的河流区域,以下面的这些蜿蜒着的水为倒影,拍摄到了下面这张图片。
这张图片也几乎是原片,只是简简单的稍微裁剪了一下,然后我还压了一下高光。我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其实就比图一更加有层次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下方河流的泥摊区域,泥滩构成图片的中景,相较于图一,只有远景这一个层次而言,这张图片已经有了两个层次,就是远景的山和中景的泥滩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中景的泥滩,判断出画面中景物的空间的前后关系,这样图片的层次感就提升了。
我这里要说一句,拍摄这类水面的图片。通常户外都会有风,或者说有一些水流的一些支流的交汇,就很难拍出非常清晰的倒影.这时候就可以使用ND滤镜,去压暗环境光,让我们获得充足的一个曝光时间,从而拍摄到一个相对清晰的倒影,水平如镜的一个湖面。所以说,我们其实可以选用一些高档位的滤镜,像ND1000或者ND64去长时间的延长曝光。
拍完这张图片,我又顺着河流往雪山方向走去。我想去周围再去探索一下,我找到了河流上游的狭窄区。河流的上游的形态已经不是如上图那样的波澜不惊的水面。而是非常急促的溪流,于是我拍摄到了下面这张图片。
这张是一张已经调色完毕的成片。我当时在拍摄的时候还顺手记录一下,就录了一段视频,我截取了视频的两针,给大家看一下当时在拍摄时的一个户外的机位以及状态。
上方图片因为是软件直接在视频页面截的图,所以也不是很清晰,大家其实感觉这个意思就好。然后我把三脚架架在了溪流中间。然后人站在溪流中的石头上,以奔腾的溪流为前景,用16毫米的超广角同时纳入的雪山和前方溪流,大家注意到,可以看第二张图片,我那个机位采用了一个略微俯拍的拍法,这样可以纳入更多的前景,用超广角的畸变去放大前景,从而强化冲击力。
然后这里还有一个技巧,就是说大家如果拍摄这种前景是动态的水流图片时,可以选购一些低档位的ND镜。如果选择,比如说ND1000、ND64,这里高档位的ND镜,我们都知道,安装以后,我们会得到一个非常长的曝光时间,虽然这样的曝光时间能够使动态的水流雾化,让水流变得柔美。但是,却失去了水流瞬态的那种动感。所以,此时安装一枚较低挡位的ND镜是更加合适的。这时候拍摄出来的水流略带有一点点略长时间曝光的柔美,又不失那种瞬态的动感。所以,在不同情况下,我们要选同选用不同档位的ND镜。
这张图片相较于前面两图,无论是气质还是层次都强得很多,为什么呢?我们从画面层次上分析,这张图片包含了三个层次,前景、中景和远景。
相较于,前面只有中景的图片。我们看到前景的纳入,让视觉在画面的最近处有了一个落脚点,从而视觉就很理所当然的,从前景,直到中景一直延伸到远方的远景,这样的紧张图片中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就很明了了,图片的层次感也强了很多。
各位听课同学,我们手机用手指滑一滑滑到前面看一下图一,图一再看一下是我刚才说到的那种最普通的拍法,因为只有远景。所以,图片就显得没有层次就显得平。一张图片的空间感其实是有前景、中景、远景各个元素位置的对比营造出来的。我们再往下划到我们最后这张图,是不是层次感就一下对比出来了。
为什么说画面的层次感,是通过元素之间的位置相互对比出来的。我举个例子,你用手机拍一只很大的螃蟹,你把螃蟹放地上直接拍,其实你看图,看不出来这个螃蟹大小,因为你没有个参照物对吧,但如果旁边放一个一元钱的硬币,这样的话,观者就可以通过硬币和螃蟹大小的对比,就能够知道这只螃蟹有多大。
所以,图片中如果只有远景就不算远景,只有加入了前景,这样大家通过远景元素和前景位置的透视对比,才能知道哪个是更远的,哪个是更近的,这样的话就构筑起的图片的空间感。
拍完上图我离开了溪流。爬到溪流右侧山坡。我找到一些野花,然后,我用野花作为前景拍摄到了下面的图片。
这张也是调色完毕的成片,大家看到同样的图片,由于纳入前景的元素,这张图片里面是野花,前面一张是溪流,所以,让图片更加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下面我会放两个小视频,当时用手机记录的拍摄花絮。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当时在野外,一个机位以及拍摄时候的状态吧。
但是针对上面这张图片,我必须很客观的说:这张图片存在一点问题,相较前面以溪流为前景图片,这张以花为前景的图案,其实层次略弱了一些,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大家可以仔细对比两张图片,看看到底这张花为前景的图片缺少了什么?
没错!这张图片其实少了中景对吧,其实这张图片,只有前景的花和远景的山。虽然也有中间的一些偏中间的区域了,但是不太明显,所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个中景。因为缺少了中间过渡连接的中景,所以说我觉得让这张图片感觉有一点脱节,导致这个空间感没有太好的被拉伸出来。我们看着图片,就感觉那个前景的花和山,其实关联度不是很够。
所以综上所述,拍摄这类图片的一个小技巧,就是再加入前景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要最好能够找到承上启下的中景,作为视觉的过渡区域,让画面的层次更加丰富,视觉引导更加流畅。
好!讲完了纳入前景对图片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要说一说如何的去选择前景。
其实风光摄影发展那么多年了,虽然器材和技术不断的在更迭和进步。但是,我们风光摄影拍摄对象是永恒不变的。风光风光,拍摄的肯定就是大自然的风光吧,所以,很多我们说的这些大片,其实构图上的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路。
我首先来说第一种构图的模式,这也是这种纳入前景拍摄的图片,最常用的一种前景安排方式就是寻找引导线,我们寻找那些具有线性延伸向远方的前景,然后,将这些前景纳入构图。这样的视觉就会顺着现行的引导指向远方的远景。这样的话,画面的前、中、远的元素就很容易的通过引导线被串联起来。
这张图片是我拍摄于某处的神秘海滩。我相信之前都没有任何国人摄影师拍过。画面的中景处有很多那种天然的凹陷的,海水冲刷出来的那种沟槽。当海浪打上来时候,因为海浪上来会退下来,因为有沟槽,所以说会退得非常快,很容易在我所站着的拍摄点形成拉丝,这些拉丝的海水就像是无数条引导线指向画面的远景,也就是我们想要拍摄的主体,就是远处那几个比较高耸的海礁石。
这种利用海水退潮时拉丝,作为引导性的拍法,也是海景摄影的常用技巧。
这张图片就比较特别了,是以匍匐在地面的根做为前景,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其实是旁边的树长出来的根,都长到了土的外面,用这种根作为引导线,将视觉从前一直引导向远方的山。这个地方我相信之前也没有任何国人摄影师拍过。我的图其实很难让你们猜到是在哪拍的。
而下面这张图是没有纳入前景的这种大众拍法。
很多人到这个地方可能就会像上图这样去拍。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上面这张上面的上面这张以根为前景的,无论从画面的丰富程度和层次感都差了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就感觉就像同一个平面一样,没有任何层次感,所以,我们在拍摄前一定要多想,多去找一些前景,让画面与众不同。
这两张图片也是一样,第一张是日出,第二张是月光。大家猜猜这两张图片是在哪拍的?都猜不到吧。我拍摄的主体这两张图片的主体都是瀑布。拍摄瀑布,我不会单单的只拍瀑布本身,通常我会水流作为前景,以前景的水流的纹理作为引导线,用水流的流向将视线引向远景。
而拍摄这类丛林题材图片,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从林的叶子,通常会造成太多的反光,导致画面的比较杂乱。即使是阴天,反光也会比较严重,但这种反光我们拍回来以后,后期非常难消除,因为叶子是一片一片的,有些叶子有反,而有些叶子没反。所以说非常难去处理。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把它消除掉,我们应该使用CPU偏振镜去消除叶子的反光,让画面尽量干净。同时,CPU也可以增加绿色的通透度和饱和度。
卡色的K9磁性支架和CPU偏振性的组合,能让你最快的完成切换,不错过任何时机,这款磁性真的是非常有创意的一款设计,非常快速的,能够卸载滤镜。
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那种引导线,需要你在拍摄前去仔细探索,就比如这一张。 这张你看花的排列和走向非常有意思,而且形成了那种由近及远的曲折的引导线。拍摄这张日照金山图片的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雨,雨水在低洼的草坡堆积成了一片小水滩,刚好倒映出远处的山峰。而花朵的排列,也恰好形成了完美的引导线,就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因为我前一天去踩点的时候,因为没有下雨,所以说根本没有水摊什么的,这个不是一个湖泊之类的,就只有下过雨才会有,所以说运气真的非常好。
说完了引导线这类前景最普遍的构图方式,接下来要说第二种重复。所谓的重复,就是找到很多具有相似属性的元素作为前景,用元素的重复,以及几何上的透视变化,去强化图片的一个空间感。
比如上面这张图片,这张图片是我拍摄于海拔4600米的糠沟底冰川营地。远景的这座金字塔一样山峰,就是世界第二高峰Ktwo。因为冰川区域非常的贫瘠,我当时探索的时候,探索了很久,我爬上了一处冰盖。发现了这样非常奇特的地貌,也不知道为什么冰面出现了这种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非常的奇特。所以,我决定将这些冰洞作为前景,这些重复的无规则的冰洞延伸向远方。不同的冰冻位置不同,透视也不一样对吧,所以这些几何上的变化,既表达的空间感又丰富了画面。
这几张图片的都是同样的套路。用重复的元素就是前景的野花作为前景,而且这种重复感,就是这类野花的堆叠的重复感,从前景一直延伸到中景。这样的这张图片就看起来一气呵成,非常流畅。
接着我想要说的是前景第三种经典的安排模式,就是画框式构图。所谓的画框式前景,其实和上面两种构图模式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有所不同,前面两种,更多突出的是图片的纵深感和空间层次。但是这种画框式的前景构图方法,纵深感没有那么强,更多的是起到填充图片多余空间,丰富画面内容的效果。
上图这张的是我拍摄于火山口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中间那个远处蓝色的湖泊就是火山湖。听说是世界上PH值最低的就是硫酸湖,非常可怕。我晚上睡在上面的,就是左边大家可以看到还有硫磺冒出的烟,就比较可怕。而月亮从火山湖的尽头落下,如果没有前景的树木,因为这张图片的元素也很多,比如有星空、月露、琥珀、火山口,这张图片仍然是张好图。但是加入的前景蜿蜒的枯木,则给这张图片带入了不一样的意境美。前景蜿蜒的枯木,像画框一样包裹住远方缓缓落下的月亮,这真的是非常的鬼斧神工。
另外我想说的是,大家可以看到远方的月亮,可能很多人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月亮像太阳一样是暖色的?月出月落,其实跟日出日落是相似的,都是暖黄色的,低色温的光线。但一旦升高了,光线就发白了,我们通常在城市里面很难看到月升月出月落,因为我们的高楼都比较高,月亮在出落的时候,在地平线附近就被那些高楼大厦给挡住了,当我们通常看到的时候,都已经升的比较高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月光就是惨白的。
此时此刻我想吟诗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说月光就比较高的时候到床前了,透过窗口我们看到的时候,就比较高了,就是此时散发出来的光线是比较白的,白的地上像白花花的霜一样。
这张图也是典型的框式构图。当天天空的云量不是很多,所以我找到了一处山洞,用山洞作为画框,填充了少云的天空区域,这样既掩盖了本来不是很好的天,又让图片显得比较别致,一举两得。说来也怪,当天我在拍摄的时候,日出的时候,其实云还很多,后来光线来了就越来越少,这种情况我想大家也经常碰到,就很尬。
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如果你碰到那种光板天的情况,那么你可以找找附近,有没有一些树木,树叶之类的,能够形成一个框似的构图,去遮盖掉略显乏味的光板的天空。
这张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这个情况,这张图片就是仅仅微调了曝光,把阴影拉了起来,高光降低了一下,我都没怎么修。我有很多图片拍的都不想动了,因为好评太多了,当天是尴尬的光板天,万里无云,于是我选择了用树木作为前景去填充空白的天空。而且这样的构图更加凸显了远方的火山,远方那个是印尼的ROM火山。大家可以看到左边那个孔,还在冒气就是活火山。同时这样的构图也交代了当地的植被、地形等元素。所以说能够很大的丰富图片的丰富程度。
我上面所说的这些图片,这些构图方法已经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情况了。有人可能会问,如果我真的找不到前景,那怎么办?没有关系,还有终极的方法就是把人物也给纳入构图当中,你可以把你自己或者是同伴当作前景,如果安排的好,可能会成为你图片的点睛之笔。
这些图片我都是把我自己放进画面中当作前景。让原本比较空洞的风光图片有了一种精神的内涵。你可以说我装酷也好,也可以说征服自然也罢,就看你怎么解读了。国外的著名摄影师,我想大家都知道叫做Maxwell,就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拍摄题材而闻名的。但是他图会更加的极致,就是说景占了更加多一点,我前面发的这四张其实是属于偏向人物多一点。
另外,我要提一下这张图片的拍摄。我当时拍摄的是在火山下面,像这种日出时分是光比非常大的时候,地景通常会非常的暗。而天空和山体就这张图片而言会非常的亮,普通的拍摄方法很难同时兼顾暗部和亮部。所以说,如果我们用相机的宽容度来硬拍硬刚。那么的话,后期拉出来噪点会非常的多,画质比较差。所以这类明暗部交界线几乎是一条水平线的图片,这时候我们可以用GND,也就是渐变滤镜去平衡上下的光比。
有人说我长得太丑了身材太差,不适合放入画面,怎么办?没关系,人放不进去,那我们就把动物放进去。
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图片的前景的右边有两只野鸭,本来野鸭不是在这个位置的,当时我拍的时候发现右侧的前景有点空。因为左边有包裹着一些水草,右边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但是,我发现很远处,镜头外面有一些野鸭在活动,所以,我在前景右侧的湖面扔了些面包,没过多久野鸭就游过来了,正好充当了我的前景。但是这种投喂野生动物来作为前景,大家要小心一点,不要引来一些凶猛的动物。还有一些保护动物,最好不要去喂,野鸭这种动物,我觉得问题不大。
这时候可能又有人会来问:如果湖面没有野鸭你会怎么拍?这时候,我可能会在前景的右侧扔一块石头下去,石头掉进水里,会有涟漪激荡开来罢对吧,这样的话,可以用涟漪作为前景的元素,也会非常有趣。所以说,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小聪明,去适度的创造一些对拍摄有利的前景,给作品加分。
说完了前景的各种构图方式,接下来,我要讲一讲我常用的拍摄思路和技巧。首先,想要获得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前景,我们需要用广角镜头贴的非常近,离你的前景。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用超广角的畸变去放大前景,让前景更加有震撼力。
这张图片来说,前景的黄色花朵其实是非常小的,如果按我们平时的拍法站在远远的拍,怎么拍出来的花是非常不起眼的,所以,当时我在拍摄这张图片的时候,去掉了三脚架的中轴,将三脚架匍匐在地面,利用超广角的畸变,离那个花非常非常的近,去放大花朵。那因为花朵那个时候是长在斜坡上。所以很难匍匐的固定住三脚架,所以当时我拍摄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三脚架。
我建议大家在选购三脚架的时候,尽量选购那些可以拆卸中轴的架子。这样的话可以在这种拍摄非常低矮的前景的时候,你可以卸掉你的中轴。让你的架子匍匐在地面,这样的话会让你的相机,你的镜头离前景更加近,更加的接近这些地表的前景,更方便拍摄。
大家在这张图片里看到了什么?山峰、星空、还有瀑布。其实这个瀑布,在现实拍摄的时候只是一个溪流的一个小小的落差,落差估计只有20厘米左右,我在裁剪的时候发现这个小落差,然后,也用这种广角镜头贴的非常近的拍法。超广角的畸变放大了水流,这时候拍出来的图片,就感觉像是一个非常壮观的瀑布。
这里可能有学员会问:是不是镜头贴的越近越好,其实是错误的。每一枚镜头,都有自己最近的对焦距离,如果你的镜头离前景太近,一旦小于这个最近对焦距离,那么拍摄出来的前景会虚。这是我们包含前景的极致的风光的拍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前景是清晰的。所以,我们在拍摄时,要了解自己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通常对于超广角来说,这个距离是很近的,然后,我们拍摄的时候要经常看看图片,我看一下前景最前面有没有虚。是的,我们拍完一张看一下,如果虚的话,就意味着离得太近,我们这时候将三角架撤的远一点,一定要保证前景是充分合焦的。
这种离得非常近的拍摄手法,我们还必须要用到一个手段,就是焦点合成。因为前景和远景的跨度实在太大了,无论你把焦点放在哪儿,无论光圈缩到再小,图片都是不可能清晰的。所谓的焦点合成,那就是拍摄一系列焦点,涵盖最近到最远的图片。其实用后期手段将这一系列的图片融合,得到从近到远都无比清晰的图片。
这个技术听起来比较复杂,但是熟练运用以后还是比较快的。我通常会用拧焦距环的方法。先将镜头拨到手动对焦,接着将焦距环拧到最近处拍一张;接着将焦距环再稍微拧远一点,再拍一张;再拧远一点再拍一张;以此类推,一直拧到无穷远,拍最后一张。这样就获得了焦点,直到从最近一直到最远的这一系列的所有的图片。接着将这些图片放到先放到itunes里面批量同步。然后再载入photoshop中,让photoshop进行自动的焦点融合。
我这次课程,本来是打算详细讲一下焦点合成技巧。大家,也应该在课程提高上看到了。但是我这次在备课的时候感觉,课程时长不太够。所以焦点合成就不深入去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搜索我的名字:姚明来,然后,另外一个关键词,输入“焦点合成”就可以看到我之前写的一些很多详细的焦点合成的文章,我还有一些视频的教程,大家可以看一下。
有的时候,如果你想纳入更多的前景,你把镜头贴的太近,可能元素会比较少,这时候其实我觉得可以适当退远一点,这样的话纳入更多的元素进镜头里面,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就比如这张图片,当时在拍摄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前景包含了太多的细节。前景右边大家可以看到有高山杜鹃,中间和左边有一些奇特的石头儿,石头之间,有一些五彩的花。如果一味的我们用广角怼上去拍,会把前景的花拍出冲击力确实是没错,但是却舍弃了太多的元素。所以,我决定退远一点,将全景的所有细节都纳入,这样其实对于这个场景来说更好的交代的地貌。
这种的离前景不是很近的拍摄方法,我们其实可以不用。焦点合成这样复杂的技巧,其实用超焦距的手段,就可以让画面从近到远都保持清晰锐利。
所谓的超焦距大家肯定都就是将焦点,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焦点对在画面三个下面三分之一处,用小光圈拍摄,比如F8、F11这样都可以,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图片基本上保持清晰。
接下来的我想说一些,大家错误的拍摄问题。经常有同学会拿他们拍的片问我好坏。所以,我也看到了很多这类具有冲击力图片的错误的拍摄方式,我这里,把大家最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总结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出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硬塞前景。我经常跟同学说,图片需要前景去增加层次感,这确实是没错的,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有些场景其实更适合用中焦段去拍特写,你听了我的课程以后,就认为所有的景都 要用广角去拍,所有的景都要加入前景,这是不正确的。有些场景如果纳入了太多元素,这样就会让图片显的比较散。
错误案例:
就比如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张图片,我们用野花作为前景,是衬托雪山,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图片的拍摄主体一定是远方的雪山,野花是陪衬。但是由于广角畸变放大了野花,让山显得太小了,这样的话我觉得就本末倒置了,你一定要记住的是,拍摄这种山加花的经典题材的图片,山一定是主角。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冲击力去破坏元素之间的平衡。
大家再来看下这张,这张我之前发过啊,我如果舍弃掉的前景,但拍这座山。大家可以看到,上图就是我单拍这座山,是不是山的气势就直接出来了,所以呢,我们在拍摄的图片的时候啊,要具有判断力,而不是盲目地给图片强加前景。
为什么我们会犯这种头重脚轻的毛病。那是因为很多情况,前景和远景距离太远了,远景本来就小,再用广角去拍,镜头畸变放大的前景,缩小的远景,远景只会更小。所以说,拍出来图片就会更加小。所以说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如果觉得前景不合适,那么建议你去探索一下,选一个离远景更近的前景,或者就干脆换上中长焦。只拍远景舍弃掉前景。
另外,我说一句题外话,中国其实由于地理地貌的原因,很难用超广角去拍摄这种花加雪山的场景。那是因为中国的雪山,绝对海拔都太高了,而且往往雪山和地面之间都隔着很深的峡谷,经常去往川西去跑那些同学肯定知道,就是典型的,比如卡瓦格博、南迦巴瓦、还有共嘎。还有众多喜马拉雅区域的山体,我们通常的都只能够到达阿离山区很远,离山体很远的区域,因为往往山和你之间隔着大峡谷,我们很难跨越过去。这样的话就导致前景离远景实在太远,如果我们要用这种拍法的话,就会出现上面这种情况,头重脚轻。所以说,中国的很多雪山,我觉得拍摄难度非常大。
错误案例:
这也是个例子,这是我拍的,拍摄于昭苏夏特。那一年我记得是我刚刚户外入门的时候,我第一次露营就在那边里面露营的。然后图一,我用了超广角拍摄,大家可以看到,将前景纳入构图,但是由于前景和远景距离太远,这样拍会让山显得非常非常小。而我换成了中焦段,只拍这座山。我们可以看下图二,山的气势立马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拍摄的时候,要动动脑子灵活变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人也会犯的,就是说加上去的前景非常奇怪,根本不好看,这种你其实作为平时的练习是OK的,但是不建议发到网上。
错误案例:
就比如这种前景的草毫无美感,这里就是单纯为了加前景儿而加前景,出来效果感觉很违合,有些同学,也确实找到了更漂亮的元素,比如说花朵。但是广角对的很近,拍摄放大前景的同时也会让前景变得稀疏,这跟长焦的压缩功能是相反的,广角我们对的很近,前景会被放大的比较稀疏。所以说,我们如果选择那些原本不是很茂密的花朵作为前景的话,这样的话,这些空白区域就会被暴露出来,也会影响我们拍摄图片的质量,所以我们在拍摄时,拧可不加前景,也要选择足够好的前景,去填充到画面里。
错误案例:
这张图片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这种超广角拍法的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前面这几张图片里也存在。没错,就是前景太虚了,上面说过由于前景和远景的距离太大,所以说我们只能用焦点合成的方法让画面全部清晰。所以说,我们在这种拍法的时候千万不要偷懒,一定要用景深合成,也就是说焦点合成,去前期拍到位。所以说,景深合成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而且是所有后期都没办法去代替的。
时间也不早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接下去应该是答疑环节,大家可以问我一些问题,我在线为大家解答一下。
【主持人】感谢姚明来老师的精彩讲解,下面进入答疑环节,大家可以踊跃提问哦!有疑问的朋友,可长按下方二维码直接添加小助手为好友,按照“老师名 你的问题”的格式提出问题,由Kase小助手转发主群,老师会针对部分问题进行相应的回复
【主持人】问题:老师,要做景深合成,前期拍摄的时候是否一样要用到滤镜?
对,是需要用到的。因为我们摄影拍摄的最佳时机是一早一晚。所以说那个时候的光比一定是很大的,无论是景深合成还是更高级的焦段合成之类的,都会面临光比过大的问题。这时候,是需要用渐变滤镜,ND镜去平衡光比。就比如说拍水,同样如果在亮光下拍摄,如果要拍出那种丝滑感,我们还是要用ND镜去减光。再比如说拍摄丛林,当你向拍摄那种极具冲击力的大片景深合成的时候,就可以装上CPL,就是偏振镜,去消除叶面的反光,让图片保持和谐。
【主持人】问题:请问老师焦点合成在哪里能找到?应该怎么拍,谢谢?
焦点合成,因为我们这次课程时长的原因,所以说我只是粗略的讲解一下,一些具体的合成的操作和步骤,大家可以百度搜索我的名字,姚明来。然后再加上关键词,焦点合成或者景深合成,就可以搜到我之前写的一些攻略,还有视频教程。怎么拍摄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写的教程,这种操作,其实入门以后上手还是比较快的。
因为焦点合成,你要仔细的讲的话,没半个小时又讲不下来,本来我这次是在课程大纲中有写焦点合成,想详细讲一下。但我后来备课的时候,越写越多,就一些内容就感觉讲不过来,所以说这次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下。
【主持人】问题:姚老师好!请问在风比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拍摄前景有花朵的慢门风光片?谢谢!
在这位同学问在风比较大的时候,如何拍前景有花朵的慢门风光片。我其实不太理解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在风较大的时候拍摄慢门,同时花朵又定格住对吧?我可以这样说,现在没有任何的手段能够达到这样的图片效果,因为我们慢门就意味着长曝光,长曝光不要说是风大了,就是有一点的轻微的吹动,花都会虚。所以说,现在还没有办法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但是的话,你可以用晃动的花为前景。把快门速度曝的不要时间太长,因为时间太长前景长爆了以后,就会糊开来了,我觉得应该用比较低一点的快门速度,然后,如果非要拍这种稍微低一点的快门速度,然后前景稍微带一点模糊感,然后再加上远方的远景。其实可能也会不错。
【主持人】问题:景深合成你一般是用几张图片,是否用M档固定参数?
我通常不会用M档。虽然M当我们可以获得一致的曝光,比如说我拍了七张景深合成的图片,七张的曝光都是一样的。这样,听起来好像比较利于我们后期的合成。但是我们要交待户外,光线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太阳在云的外面,这时候光线比较亮,有的时候,太阳又躲进了云层里面,这时候光线比较暗,所以,如果你用M档的话,可能会出现曝光上的失误错误,比如说你如果比较暗的时候,你如果用比较亮的时候的曝光,就会欠曝很多,所以说尽量,我是用AV档去拍摄,就是说光圈优先去拍摄,虽然说几张照片之间的曝光会有差异,但是放进来LTRM里面以后软件会自动的去处理。
然后我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景深合成一般用几张图片?这是根据我们镜头离前景的距离而定的,如果离前景非常非常近,那么就意味着前景和远景的一个距离比过大,所以说我们需要拍摄更多的张数,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景深从近到远都非常清晰,如果我们镜头离前景比较远,稍微远一点,可能你就前景对一张,远景再对一张两张就能够完事。所以说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就是说,看你镜头和前景的距离大小,如果距离太大的话,那确实比较大的话,拍摄张数可以比较少,如果距离比较近的话张数要多一点。
但是我通常拍的时候是用拧焦距环的拍摄方法。你拧一点拍一点、拧一点拍一点,前期都是盲拍。然后,比如说拧了从近到远,拍了大概20张,然后我会把它放到LTRM里面去,去选择那些焦平面是互补的图片。所以说我前期其实是一个盲拍的一个状态,这个拍摄方法,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我写的教程,就因为一言难尽,我说也说不完的。
【主持人】问题:老师:拍摄海景时,我选择前景是石头,拍出来的时候石头表面的水渍总会反光,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这种情况如果直接拍,拍出来的石头的高光会分散视觉的注意力。所以我们要在拍摄时就消除这种令人讨厌的高光,我们可以选择CPU偏振镜,通过偏振镜的旋转,这种物理的作用去抵消除掉高光。偏振镜我觉得真的非常有用,无论是拍水景还是丛林,都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高光。而且偏振镜我觉得哪怕是在未来,也很可能没有任何技术手段可以去替代,我觉得是一个不可以被任何东西、任何技术手段替代的一款滤镜。所以说,针对你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去买一块偏振镜装在上面去拍摄,然后一转这个的话,石头的高光就没了。
【主持人】问题:前景是斜着的话,那我在插上渐变镜后,上下调整到哪个位置才是最合理的?
这种情况我建议你选购卡塞的K9方镜支架,当我们插上渐变镜以后,然后我们只要旋转一下支架,旋转完以后,接着我们上下调整滤镜,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就可以拍摄了,我觉得K9方镜支架的设计和操作都非常的便捷和人性化,我们都知道摄影是光的艺术。而在户外拍摄,光线瞬息万变,这时候时效速度就非常重要了,所以,K9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问题:在拍日出或者日落的时候,拍出来的天空总会过曝,地面欠曝,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处理?
日出日落是我们摄影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光比最大的时候。因为现在相机的宽容度有限,所以很难拍摄出完美、低噪点的图片。这时候就必须要用到渐变滤镜,渐变滤镜是一个从明到暗渐变的这样一个滤镜,当我们把渐变镜暗的那一部分区域遮挡在明亮的天空,这时候天空的亮度就下来了,地面的暗部区域,由于遮挡的是前方的是明亮的部分,所以说亮度几乎不变,所以,这样的话上下的这个光笔就平衡了。光比平衡了以后,我们就用一个统一的参数,就可以拍摄出不太欠曝也不会过曝的这样一张图片。
【主持人】问题:您提到的用ND镜拍摄慢门,我要准备哪些档位的ND镜比较好?
ND镜的话有不同的档位,比如ND8、ND64、ND1000,数字越大我们可以得到的曝光时间也越久。如果我们想要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去模拟那种快门拉丝的这种效果,那么就可以选择ND1000,它可以降低十档曝光。如果在白天阴影下,就是阴影下光线略弱,那么可以选择ND64,当然ND1000也OK,又比如,你想在暗光条件下拍摄出水流的动态感,那么则可以选择更低档位的ND镜,这样曝光时间不长,水流既保持着瞬态的冲击力,又带有一点柔和唯美的那种模糊感,所以说,根据适用的广泛性而言,我推荐大家购买金刚狼ND1000或者64。
【主持人】问题:姚老师,请问减光镜与渐变镜有什么区别?分别适用在什么场景中?
减光镜,我们镜头上面插上这个镜片以后,会迅速地变暗,通常是我们想要拍摄那种慢门的效果,减光镜可以用来让快门更加的慢,拍摄出那种柔和丝滑的效果。而渐变镜,就是说镜片有一个从明到暗的过渡,我们插上这个镜片以后,通常的作用就是平衡光比。比如我之前,前面的这些问题回答所说的,就是说在日出日落的时候光比很大,我们这时候就可以插上渐变镜把黑的那一端就是说稍微暗一点的那一侧,对准亮点的天空,然后下面亮点的那个部位,我们对准下面的地景,这样的话光比就被平衡的一致了。
在风光拍摄中,使用偏振镜,可以消除前景水面和岩石的反光,还能使天空更蓝,色彩更鲜艳。ND减光镜能为您带来效果不一样的流水拉丝、雾化、光滑效果。渐变镜能压暗天空中的高光,还原画面的细节。Kase 金刚狼大师滤镜套装(K9系列),让您的摄影作品更出色! K9支架的安装及使用说明请点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50wPEz8TTOwQNOHcU0CKeg
【主持人】因为时间有限,此次分享会暂告一段落。再次感谢姚明来老师精彩讲解。同时,感谢大家对此次微分享会的支持,希望能对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主持人】感谢大家对此次微分享会的支持,希望能对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另外,后期Kase卡色公司将每月举办两场微信分享会,为大家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摄影知识,请大家多多关注卡色哦!我们下次再见咯!
更新于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