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伤寒论,什么是传经,为什么会传经,如何判别

 藏经阁480 2020-06-26

什么是传经

伤寒论开创了六经辩证,六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经的简称。当邪气从一个经传入到另一个经,就叫传经。比如太阳感邪,正邪在表进行斗争,如果几天后头痛、恶寒、发热的证候没有了,而是出现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往来寒热的少阳证,或者大便燥结的阳明实证,这就是传经了。但需要注意,无论病证是从表入里,由阳入阴,还是由里出表,由阴转阳,都称为传经,区别是前者是邪气盛,病由外入里,后者是邪气衰退。

什么情况会传经

1、正气的盛衰

邪气的传变要取决于一个条件,就是正邪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其中,关键又在于正气。如果正气抗邪有力,邪气就不传经。若正气虚衰,邪气就容易内传。如果已经内传,但正气恢复了,具备驱邪外出的力量,就可以由阴转阳,由里出表。

2、邪气的盛衰

如果所感的邪气很重,邪气势大,就多会内传。如果邪气很轻,或者邪气势已衰,则一般不会内传

3、方法不当

没有使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比如本应发汗的,用的下法,结果导致外邪内陷。

4、人体的体质

体质虚弱的人,气血不足,正气无力抗邪,邪气就容易传经,并且多会传三阴经。身体强壮的人,正气充沛,则不易传经,即使传经,也多是三阳经。素有隐疾的人,传经多与隐疾所在的脏腑有关。

从《伤寒论》的治法用药仔细体会,就是既要祛邪,也要存正。祛邪本身也是为了存正,但千万不要祛邪而伤正。比如用麻黄汤发汗的同时就讲禁忌证,在什么条件之下可以发汗,在什么条件之下不可以发汗,为什么不可以发汗,应该发什么样的汗,汗出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祛邪存正。

如何在辨析传经

伤寒论中张仲景告诉我们,传经与不传经关键要看脉和证的静与不静,需要根据脉与证有没有发生新的变化来判断,并不能以病程日数的多少来推断 。伤寒论原文是这么说的:“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是太阳篇里的内容,意思是在太阳表证的阶段,如果脉还是浮脉,证也还是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就是不传,邪气仍在太阳的范围;如果脉见数急了,证也见到发烦、恶心,就是要传经了,邪气要从太阳经往阳明或少阳这两经传了。

因此,传经要讲辨证,要从脉上来看,从证候来看。

杂学博记,学以归真

博学广记,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专注健康、科技、职场、手工等领域。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欢迎指正交流,喜欢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