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山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民族大学杰出人才。主要从事突厥族语言与古籍教学和研究。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等各类课题20余项。 内容摘要:云南大理发现回鹘文墓碑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将对该残碑所存回鹘文进行释读,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该碑的历史进行梳理,提出其断代应为1260年9 月21日。 关键词:云南大理 回鹘文残碑 释读 断代 2016年7月13-15日我在云南民族大学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期间,收到一张微信照片,告知在云南发现一方蒙古文残碑。经我当时辨识,识别应为回鹘文。打听到具体收藏地点后,会议一结束即动身前往大理市博物馆追问残碑情况。经与大理市博物馆馆长段进明先生联系,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并在其带领下很快见到了该回鹘文残碑。据段馆长介绍,该残碑的发现地点不详,“文革”期间,曾与其他墓碑一起用作地基被埋于一球场下。2011年对球场翻修时重新挖出,后被大理市博物馆与其他墓碑一并收入馆内,幸得保留,但这些墓碑现还未整理,仍散乱地摆放在博物馆院内。当时我 即对残碑进行了测量和拍照,返京后,段馆长又将残碑拓片寄给本人。 该回鹘文残碑现仅存墓碑的碑额部分,残高62cm,宽61cm,厚21cm。正面残存回鹘文5行,加框,所幸完整清晰,以及梵文“常乐我净”和莲花图案。背面为梵文“常乐我净”、 菩萨坐像及莲花图案(见图版)。 残碑原图(正面) 残碑图版(背面) 云南发现回鹘文此为首例,其意义不言而喻。下面先对残碑进行文献学研究,然后探讨碑主及墓碑的年代。 一、语文学译释 原文换写 1 byčyn yyl twqwz ”y 2 yygyrmy byr-k” t”myr twng” 3 q”čynty bw y”rtynčw-t” 4 y”rγ”n-lyq kwni ”rtyp 5 tŋry yrlγ-yn bwdwrty. 原文转写 1 bičin yıl toquzunč ay 2 yigirmi bir-kä tämir toŋa 3 qačıntı bu yärtinčü-tä 4 yarγan-lıq küni ärtip 5 t(ä)ŋri y(a)rl(ı)γ-ın büdürti. 汉译文: 1. 猴年九月 2. 二十一(日)铁木耳·通阿 3. 离开了此世界。 4. 度过屠杀之日, 5. 实现了天意(他去世了)。 注释(数字表示原文行数): 1. 猴年,此墓碑仍使用回鹘人常用之十二属相纪年。 2. 铁木耳·通阿,原文写作tämir toŋa,此乃回鹘人常用的名字。 3. qačıntı:原意为“逃离”,由动词qačın-“逃离”+tı(第三人称过去时附加成分)构成。 4. yarγan-lıq küni:yarγan-lıq有“屠杀”之意。yarγan-lıq küni此处译为“屠杀之日”,可能指蒙古军灭大理过程中的某一次残酷战争的时间。 5. t(ä)ŋri y(a)rl(ı)γ:原义为“上天之命令”,此处译为“天意”。 二、碑主及墓碑年代考释 该碑的具体年代很难确定,但从回鹘文字体、文中“屠杀日”词语来看,这与元代蒙古灭大理的战争有关。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大理“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省境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并在南诏行政区划的基础上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南宋晚期,大理政权衰败,各部拥兵自重,相互杀伐。 1251年,蒙哥(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长子)继任蒙古汗国汗位,进攻南宋。1252年,他派其弟忽必烈薛禅率军南征大理,以图在征服大理后,一方面可利用西南少数民族军队增强伐宋的兵力,一方面可从背后包抄夹击南宋的长江中游地区。 蒙古灭大理之战发生在1252年(蒙古宪宗二年、大理天定元年)至1254年(蒙古宪宗四年、大理天定三年)。忽必烈即位后,1265年派军队扑灭舍利畏起义,蒙古与大理的战争最终结束。大理最终为元朝的属地,后改为元云南行省,原大理东部成为元梁王国。 查历史年表可知,从1252-1265年,仅1260年属于寅申,即猴年。由此可确定,该墓碑所记主人应死于1260年9月21日。立碑时间也应在此时或此后不久。 元代入滇的畏兀儿人属于西州回鹘,即高昌畏兀儿人。据《元史》记载,自1209年起,高昌畏兀儿人归附蒙古,并随蒙古军进入中原征灭南宋。高昌畏兀儿人进入云南,主要是从忽必烈于宪宗二年(1252)平大理开始的。据《元史》及地方碑石资料来看,有关畏兀儿人为官云南者,记载较少,并未发现名为“铁木耳·通阿”的。但碑主有可能也是来自西州回鹘,即高昌畏兀儿人。 从残碑正面和背面所记梵文“常乐我净”、菩萨坐像及莲花图案来看,该碑主当时是信仰佛教的。蒙哥热衷佛教。他曾供僧书经,修建佛塔,并继续推行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以僧海云掌释教事,以道士李真掌道教事。”元世祖忽必烈在宗教方面仍持宽容的态度。“他敬 奉儒家的礼教,但他却利用佛教和道教的力量与儒家作斗争。尤其是利用佛教的力量,对于佛教,他可能感到有着某种特殊的宽容之心。” 大理自古就有“妙香佛国”之称。早在公元8世纪前后,就与印度、西藏、四川有文化交流,因此,佛教传入较早。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征云南,破大理,建云南省,改大理为太和,属大理府。大理己有的佛教基础与元代推行的佛教虽有不同之处,但其主体是相同的。 西州回鹘人信仰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存大量的回鹘文佛教文献就是明证。1285-1287年,元世祖曾对《大藏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参加这次整理工作的大师一共29人,其中领衔的回鹘人就有5人之多:1.北庭都护二国言音,解显密教迦鲁孥答思奉诏译西番语;2.翰林学士嘉议大夫脫印都统奉诏译畏兀儿语;3.翰林学士承旨正奉大夫安藏奉诏译语证义;4.资德大夫释教都总统正宗弘教大师合台萨里奉诏译语证义;5.北庭都护府通里密教讲经论律沙门斋牙答思奉诏证西天语。该残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进入大理的畏兀儿人信仰佛教这一事实。 【注】文章原载于《民族语文》2017年第3期。 责编:曲晓辉 声 明 |
|
来自: 行者aw7sg93q3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