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诗词千百,这首词不可不读

 江山携手 2020-06-26

文|慕瞻舟人

图|网络

但苏轼又曾多次问身边的朋友,他的词和柳永比如何?所以苏轼俨然又是把柳永当作一把衡量自己水平的标尺。

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在一次会猎后,他纵笔狂书,写下一首词。自认为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在给好友鲜于子骏的信中,他难掩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首词就是揭开豪放派旗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般也被认为是苏轼人生中第一首豪放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


作这首词时,苏轼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任。但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诗人通过这次打猎,便产生了远赴边疆、征讨西夏的想法。文人要求戍边,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自唐宋以来,诗人多有此志。这里诗人的重点是要表达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发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片写出猎盛况,下片写报国豪情。

“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7个字就给人无限豪迈之情,一个“狂”字贯穿全词,进而抒写胸中但一腔热情和无限豪气。此时诗人才四十岁,正当壮年,诗人却以“老夫”开篇,明显是谦词,但诗人毕竟已经进入中年,不再是少年儿郎,正所谓年少轻狂,所以诗人说我这个糟老头子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这一抒发就了不得,那哪是姑且,分明犹如火山喷发,豪情壮志满溢而出,狂态毕露。只见诗人左手牵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再看看随从的武士,一个个也是“锦帽貂裘”,千骑呼啸而过,腾空越野,扬起漫天尘土,把整个山冈像席子一般卷过。

这还不算,全城的老百姓都来看太守打猎了,可谓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会猎画卷。所以诗人也倍受鼓舞,决定像少年英主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用来报答全城百姓随行出猎的深情厚意。足见诗人姿态之狂、气势之豪。


下片诗人开始转入抒发内心戍边守疆、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诗人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也更为豪壮,纵使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这使得原本就豪放不羁的苏轼更加豪迈激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句诗人以云中太守魏尚的典故来自喻,借以抒发渴望得到朝廷信任、渴望报效朝廷的豪兴之志。《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虚报功绩,获罪削职。冯唐为其辩白,认为判得太重,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

前面说了写这首词时,诗人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自请离京外任。所以这里诗人内心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将我调赴边疆、委以重任呢?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如果说前面几句诗人内心的豪情还有一丝丝隐匿,到这里,诗人则是将一腔豪情完全展露无疑:我将用力拉满雕弓犹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在的最后,

诗人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用以自况,英勇神武,气宇轩昂。


纵观整首词,气势恢宏,雄健豪迈,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彻底打破“词为艳科”之樊笼,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家。

同时这首词的出现,拓展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格,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是词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词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为词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苏东坡诗词千百,这首词不可不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