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思乡”还是“思人”? 这句词出自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全词为: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首句“人人尽说”,其实作者自己并没有认为江南好,只是听别人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是指远游的人应该在江南终老,这暗含了别人劝说之意。那为什么别人要劝韦庄留在江南而不劝他回家呢?原因在于:韦庄去江南之时正值中原战乱。 ![]() 唐僖宗广明元年冬到中和三年春,黄巢起义军驻扎长安,唐末农民起义发展到高潮,由于农民领袖战略失策,李唐王朝对其进行疯狂镇压,战斗十分残酷,双方损伤惨重,但都没有百姓遭受的苦多,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什么时候,百姓都是牺牲最多的。 此时,韦庄因为到长安参加科举,在兵荒马乱中与弟妹失散,又因多日卧病在床,因此成为这次农民起义兴衰的见证者。 他在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中写道:“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长安城内,不再是歌舞升平的人间乐土,而是白骨森森、民不聊生、战乱频发的炼狱。 ![]() 2 二、江南虽景美,但终究不是吾乡 韦庄滞留异乡难以归家,所以有人劝说他在江南终老。那么多地方为什么选了江南?我想这与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有关,花红柳绿,水暖鸭知,这些安逸的美景确实适合养老。就连韦庄自己也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水比碧天更绿,在这样的江水上,在画船中卧听潇潇细雨,多么惬意的生活啊!与战乱中的长安相比,确实是人间天堂了。 江南景美,生活舒适,人也美得难以描述,“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当垆酒女清丽动人,让人大饱眼福,更令人有美的享受,以上尽说江南好,如果没有最后一句,则会让人产生词人留恋江南美景而不思归的错觉。 但最后一句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如果是“不还乡”,那么说明词人是发自内心的不想归去,而“莫还乡”则有嘱咐的意思,与上文中规劝之意相同,是不要回乡的意思。 ![]() 中国自古就有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人到老年,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为何不想回家呢?是因为当时有家难归。一旦回到充满硝烟战乱的家乡,他只会更加悲伤难过:人无法回家,即便回了家,因为战争的原因,亲人不在,到处残垣断壁,屋瓦不存,仍然处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思乡,归根到底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栖息地,如果找不到了,心只能游荡四野,灵魂也无处安放。 由此可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委婉地表达自己有家难回的悲痛心情,他的思乡之情比那些直接表露的诗句更加深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