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蕊、乐婉均为宋代名妓,且二人皆写了一首《卜算子》。今天,就来看看两位才女此词。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作者存疑)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卜算子·答施 宋代: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初看这两首词,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严蕊的第二句"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和第四句"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与乐婉的第二句"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和第四句"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字数不一样。 其实,这涉及到词的格律体例问题。同为《卜算子》,严蕊和乐婉的格律体例不同,自然就可能会字数不同。 严蕊的是44字,乐婉的是46字,除此以外,《卜算子》还有45字的。 关于45字的《卜算子》,刚好能以乐婉情郎施酒监的为例,是施酒监先赠了乐婉一首《卜算子》,然后乐婉才回赠了前文摘录的那首《卜算子》。 卜算子·赠乐婉杭妓 宋代: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当然,词的格律体例不仅仅与字数有关,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二、严蕊的《卜算子》关于前文摘录的第一首卜算子,作者是否是严蕊,还存有争议。 晚清文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说(不想看王国维这段话的可以直接跳过,下一段会解释王国维说的是什么内容):"宋人小说,多不足信。如《雪舟膛语》谓:台州知府唐仲友眷官妓严葛奴。朱晦庵系治之。及晦庵移去,提刑岳霖行部至台,事乞自便。 岳问曰:'去将安归?'事赋《卜算子》词云:'住也如何住'云云。案此词系仲友威高宣教作,使事歌以惰筋者,见朱子 '纠唐仲友奏牍'。则《齐东野语》所纪朱庸公案,恐亦未可信也。" 王国维说的是,据朱熹记载,严蕊的情郎唐仲友出入筵席时,喜欢带着严蕊,有一次,唐仲友举行家宴,他的亲戚高宣教写了一首卜算子,后半段恰好是"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而严蕊诉此词,是在被抓释放时,提点刑狱问她以后的归宿,她才如此回答的。 因此,总结一下,目前有两点说法: 1、 《卜算子》作者是严蕊,也是目前的主流看法; 2、 《卜算子》作者是高教宣,严蕊仅仅是借用。 无论作者是谁,这首词都无疑道出了严蕊的心声。 您问我以后的归宿,我只想说,沦落风尘并非是我心之所向,可能只是前缘的阴差阳错。花开花落由东君掌管,而我的命运也如此这般,由别人掌控。总之,我最终是要远离风尘的,若是仍然留住在风尘之地,我该如何自处呢!如果能像普通女子一样,山花插满头,那就不必问我的归宿了,因为,这就是我想要的。 释放严蕊的提点刑狱名叫岳霖,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人。他在听了严蕊这首词后,判严蕊从良。后来,赵宋宗室纳严蕊为妾。 严蕊终于脱离了苦海。 三、乐婉的《卜算子》乐婉就没有这么幸运,她不得不忍受与爱人分离的痛苦。 乐婉的爱人是施酒监,两人十分恩爱。但是,施酒监在杭州任满后,就要调往外地,且无力为乐婉赎身。因此,这对鸳鸯不得不天各一方。 施酒监以词相赠,以诉忠情。 乐婉也回赠一词,聊表相思。 我对你的思念,像海一样深,我们的往昔,已经像天那么远了。因为你,我已经流了不知多少眼泪,然而,这样却更让我愁思不止、肝肠寸断。想要跟你见面,却又无法相见,想要舍弃这段感情,却狠不下心。如果前生没有缘分,那就等来生结为夫妻,实现我们的愿望吧。 这首词里,乐婉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爱恋之深,忠贞不渝。思念你,痛苦得泪流满面、愁肠百结,我却并不因此放弃。既然今生无法在一起,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来生了。 4、 愿世上没有妓女无论古今,妓女的身份都非常低微。她们有的可能是被父母卖了,有的可能是被人贩子拐卖,有的可能是不谙世事时误入歧途……因此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令人不禁为她们叹息伤感。 多么希望,这个世界上,以后都没有妓女这种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