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学习中医?李辛老师强调的这几点,和你想的不一样

 牛妈古法育儿 2020-06-27

编者按


牛妈前两天在学员群里讲了她药灸师父的传奇经历,提到老人家曾经在重病的恢复期,通过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站桩,让身体完全恢复到健康,而且还发展出了一种特别功能——他的手能感应到万物散发的气性,牛妈说,这让她见识到中医非常落地的一个分支——通过自己的修炼能直接感应到中药的属性,而不是通过书本背诵药性。

她自己在练习一段时间的站桩后,也能感受到手上有一层麻酥酥的气感,而且随着功夫加深,她在按摩推拿的时候,手上的感知力越来越强,能探出散发出病气的部位。

相关阅读:

采天地之气调理一切慢性病、亚健康的秘诀(动图、视频演示)

她这些年读过很多遍中医的经典著作,学过很多流派和技术,也接触过许多明医和民间高手,带领过上成千上万学员,越来越觉得中医不是学书本学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练出来、活出来的,尤其是从推拿、艾灸等外治疗法入手,一门深入,不断地用心去感知、体会、揣摩、实践,看似是很平常的一条路,却是的中医学习的一条捷径。

这让我想起了李辛老师去年在妙手莲华《六位明师中医启迪-中医养心系列课》里的一次讲座,内容也是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他讲的道理与牛妈的观点不谋而合。李辛老师这些年一直在国内外讲课,接触了无数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医生,对于如何学习中医,尤其是初学者如何入门,有很深的体会。

我们今天就把这次讲座以文字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想听音频版,可以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 ”。


目前学中医确实有很多很多的书,还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大家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困惑,学什么样的书?学什么样的理论?怎么入手比较好?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中医爱好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是往一个专业医生的方向发展,我建议大家学习时,有几个重点:

01

从锻炼自己的身体入手

第一个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先从锻炼自己的身体入手,练一些传统的功法,如太极、瑜伽、八段锦、易筋经、八部金刚……。这些功法能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的状态更好一点,就像磨刀一样,另外在做这些传统功法训练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中医所说的气血、虚实、寒气、热气,等你有了这些感受之后,你学习起来会容易一点。

练功是很扎实的东西,不是理论,你即使看一万本书,包括看现在一些人写的关于量子力学对中医气的研究,其实对你真正来理解这个气,并没有太多帮助,因为这些理论只是增加了你思想上的东西,但对你真正去理解它是没有用的,就像你吃过这个苹果自然就知道苹果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在你没有吃到这个苹果之前,看一万本关于苹果的书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02

从观察生活入手

第二点,不要太注重只是在理论学习上入手,不要过多地花时间在理论的学习上,而是应该从实践入手。

实践的部分,一个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有一个“对生活的观察”,就是开始观察自己和家人,牛妈这个群对小孩子观察多一点,那我们就要关注小孩子身心状态的变化,跟生活过程当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最简单的就是观察小朋友的睡眠、饮食、大小便、出汗的情况,手脚冷不冷,还有就是小孩子的精神状态、情绪状态。每天最好还可以看看小孩子的舌头,看是厚的还是薄的,看它干不干净,你可以不去学很细的舌诊,但最起码能看出干不干净。

比如观察孩子的饮食,对于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烹调方法,对我们身体的不同影响。不是说这个食物是祛湿的,那个食物是补肾的,这都是理论,重要的的是吃进去之后的观察和感受,或者说观察到孩子吃什么样的食物,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吃,他身体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部分才是重点,我们称之为一个人生命活动的基本面。

当他出现任何不舒服的时候,你同时也可以观察到,生活当中一些具体的因素和它的关系,比如最近运动够不够、有没有受寒、吃的东西对不对、睡眠够不够,家庭的气氛……,这些和最近的生病有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你需要非常熟悉你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而且在这个观察当中找到一些规律,这种感性认知是学习中医所必备的基础条件,也是学习中医最重要的一点。

具备了这一基础,你学习中医的方法、理论的时候才会有一个着力点,如果没有这些生活上的观察和体验,些理论、概念,对你来说,可能就会比较难以理解。概念是概念,你恐怕理解不了,也无法去照着做。

03

从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等理疗入手

再有一点就是,不要急于去学习一些高精尖的内容,或者过于专业的内容,比如不要着急去学脉诊、伤寒论、针灸、用药,应该去学那些最扎实、最实在的东西。

这个不仅对爱好者,对于中医医生,这个部分也是基础,锻炼身体、练功、生活观察,然后从理疗入手,这个是很实在的。最简单的就是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这四样大家其实可以好好学。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当我们老老实实在做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的时候,你对这个孩子肌肉的厚薄、皮肤是比较透明的还是比较厚实的、你摸他的时候是干燥的还是比较滋润的,揉了以后你手里是粘的还是不粘的,或者你能感觉到他里面有寒还是有热还是有湿,这都是非常实在的东西,这个部分对于你以后要学习针灸、用药,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相反如果你没有前面说的锻炼身体、观察生活,理疗的训练,直接去学理论,很容易被绕晕。

中医的辨证,对初学者是比较难的,要辨到底是虚实寒热,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你要辨伤寒论的太阴、少阴!有些同学一开始就去学《伤寒论》,这个其实是要小心一点,就像小学还没上完,就直接去读大学的教材,看起来好像我直接去看最难的书了,但是你的理解力、你的经验是有限的,甚至会产生错误地理解。

我举个例子,昨天我有一个朋友,她孩子发烧咳嗽,已经拖了一个礼拜了,她自己也是中医爱好者,她孩子的病史上写得很清楚,这个孩子是跟小朋友出去玩,吃了西瓜,又吃了冰棍,吃的东西杂了一点,回来以后就肚子不舒服,然后就开始发烧。从这个病史来看,明显是受了寒,她也发来了孩子的舌相照片,舌头也是水滑滑的,这个一般说明是有寒湿,中间还有点厚,是脾胃不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因吃了冰棍,吃得不对导致的脾胃虚寒,又有一些脾胃运化不利的孩子,可这个妈妈就用朱黄散,金莲清热、白虎汤这些汤剂,都是一些寒药,越吃越麻烦,不知道怎么办了。

那这里面就出现一个问题,这个妈妈可能已学了不少关于中药的内容,学了不少的理论,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中医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大方向的判断,这个孩子现在这个情况,不管是发烧还是拉肚子、咳嗽,或者任何一种症状,你最起码应该判断出来他的寒热虚实,如果这个寒热虚实错了,其实不管是用药还是按摩,就全错了。

所以不要学习太复杂的理论,或者急于去看很多很多书,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传统的功法,练习对生活的观察、练习理疗,老老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这个道理在任何行业中都是一样的。

这个也是我在国内、国外教中医爱好者、中医医生的一个体会,就是他要从这些比较扎实的部分学习,不要在还没有基础的时候,去学那些过于理论化的东西。

我在国外训练一些学生时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我现在在国内训练愿意深入学习的中医爱好者,也要求他们必须要练功,必须要从按摩、艾灸入手。

前面谈到,中医的治疗也好、调理也好,最重要的是判断大方向,这个人是虚的还是实的,决定你是补还是泻,是寒的还是热的,也决定了你给他能用艾灸还是不能用艾灸,是把能量从身体里排出去还是增加能量,这就不会弄反。

初学者在这么多辨证体系、这么多理论当中,还没有形成自己清晰的思路的时候,其实按摩很容易让你知道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只要你稍微有一些给人做按摩的经验,比如你把手放在一个人的小腿上,我们很容易知道这个小腿是结实的还是不结实的,是有弹性的还是干涩的,如果放到后腰上或肚子上,里面是冷的还是热的,其实是当下就能知道的,所以这个部分是非常实在的,而且按摩效果好不好,你在做的时候,当下就能有效果,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反馈,能够提示你的判断是对的还是错的,需不需要调整,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按摩调理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地来澄清和优化自己的操作思路和手法。所以这个部分大家要认真学习。

有了这个按摩的基础后,第二波的训练就是艾灸,艾灸我们都知道就是拿一个艾条悬空,在穴位的上方,利用艾条的能量引导身体里能量的变化,所以你会感觉到有些穴位里面有能量在吸,或有能量在顶,这个补和泄,你自然也就知道了。

我们现在人对人体,尤其对生命活动的无形层面、能量层面、信息层面、精神心理层面还不是很熟悉,所以通过这些理疗来熟悉是非常必要的一步,而且像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它本身也是比较安全的方式,分在操作起来不会有太多风险。

04

深入、用心,细腻

这些年我也观察到就是凡是学习中医的朋友们,一般年纪都在三十几岁到四十几岁是最多的,也有二十几岁、五十几岁、六十几岁,甚至年纪更大的,相比较学习其他课程的人,学习中医的人他相对来说会更加扎实一点的,有时间又注意力来优化自己的生活了。

大家开始学习中医,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中医这件事情更靠近我们身体、内心、生活,它确实有助于让我们更关心自己,和更关心作为一个人他应该怎么活着。我跟大家一样,过去学很多东西,更多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有社会交换价值的的人力资源,这部分会更多的向外提升自己,也是必要的,而作为一个均衡,我们学习一下中医,通过锻炼身体、给人做按摩,其实也是一个向内的平衡,所以这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相比较而言,学习中医其实是需要这种安静的状态,所以大家要量力而行,不要在时间、精力、体力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去报很多班,或看很多书,其实你不慌不忙地去给人做一次按摩,可能比你急急忙忙地看很多人、看很多书,要快得多,要深入得多,我们需要的是深入、而又用心,而又很细腻,这个深入、用心、细腻的状态,它本身也会滋养到我们自己,而这个过程也能带来内心的扎实感,这个训练的过程其实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的水平。

05

不要闷头学中医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不要闷头中地学这些东西,而是应该在大自然当中去体会这些大自然的美和大自然的能量。

就如刚才上课前我在外面走了一个小时,在我来看这个也是备课,我看看河流、河边的落日,非常好看,这种光线的变化,河边有南方的玉兰,非常香,你还能看到一些树,风吹过来时河面上的水气会飘起来,你甚至会闻到这个味道,这些东西我们不能只是从文学作品里去看到,而是自己要亲身体验到,这个过程是很真实的,是活在这个地方。

还要更多的去观察和感受自己的内心和自己身体的需要,最好去比较丰富的菜市场买菜,把买菜当做一个好玩的过程,去挑你真正想吃的东西,去买那些新鲜的东西,而不是急急忙忙冲到超市里从冷柜里拿出不知道放了几个礼拜的产品,这个部分对我们的生活,内心的充实感,包括对我们学习中医、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好处的,这就是一种比较扎实的感觉。

然后在运动、睡眠、休闲、食物的选择、烹调的方式,生活节奏的把控中学习中医,这些东西都很重要,因为只有这些东西没有做对,或者做的不够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去针灸吃药,找人调理,所以生活的方式本来就是中医最重要的基础。

也可以欣赏一些比较好的音乐,绘画 电影,很好的书,这些部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也是养我们的精神的。我们需要食物来养肉体,需要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来养我们的能量,养我们的气,也需要好的精神作品来养我们的神,这都是传统中医里说得很多的一个部分。

06

推荐的书籍

看哪些书比较好,怎么来判断哪些书是好书,其实这个判断是跟你的经验,和全观的观察思考能力是有关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别的领域有比较完整的深入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那你在中医这个领域肯定也有的。唯一不同的是你需要在中医这个领域里来建立一些基础的经验,那这些基础的经验,其实就是从传统的功法、观察日常生活、练习理疗中来的。

可见所有这些东西需要自己来得出一个结论和判断,而不是通过别人来告诉你,刚开始我们算是比较有经验的医生,给你指一些开头的东西,但这条路还是需要自己走的,答案也需要自己找。

对传统文化、中医感兴趣的不一定只是看中医的书,可以看些别的,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本非中医专业的人写的《人体使用手册》,十多年前,有一个叫吴清忠的人写的。还有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也建议大家看一看。关于静坐,可以看南怀瑾老师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