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夏至节1

 钟家台 2020-06-27

古时夏至有哪些我们今天不见的习俗?夏至都要吃什么食物?为何夏至节在现代走向了消亡?大锤今天为列位讲讲夏至的故事~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夜晚最短,过了夏至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短了。

在我国古代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夏至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但是如今,夏至原有的传统节日内涵已经消失无踪,夏至节消失而夏至犹在。在夏至来临之际,讲述我国夏至节是如何消失的。

夏至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根据《尚书》记载,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而在《周礼》一书中,每年的夏至日,都需要祭祀地神。按照先秦古人的脑洞,地神主要是管灾害瘟疫之类的,祭祀地神就是希望防灾减灾的。

古人之所以选择在夏至这一天祭祀地神防灾减灾,主要原因是夏至这一天被古人认为是至阳之日,也就是阳气指数爆棚的日子,从这一天以后,白天日照时间逐步减少,阴气指数逐步上升,一直到冬至那一天达到阴气的顶点。而地神的属性就是阴,所以选在夏至这一天祭祀它。

周礼的这种规定,在儒学从汉代上升为统治思想之后,就成为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封建君主一直沿袭遵守的夏至活动。比如在如今的北京城,我们仍旧能够找到封建王朝当年在夏至节这一天举行国家祭祀大典的遗迹。这就是保留至今的方泽坛,说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一些读者听友不太了解,其实这个方泽坛还有一个比较普及的大众名字叫做地坛,地址就在今天北京的地坛公园。

所谓方泽,就是古人沿袭天圆地方的错误认知,在地上挖一个方形的水池,储上水,这就是方形的水泽了,也就是方泽,然后在水中央设置祭坛,这在古人观念里就可以代表“地”了,所以地坛也叫做方泽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