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分钟读完《最好的抉择:关于看病就医你要知道的常识》

 成靖 2020-06-27

引言

对于大部分现代人来说,做决定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这不是难在缺乏信息——形形色色的专家,包括网上的、电视节目里的、广播节目里的、杂志上的、各式各样的家庭医疗必备手册上的,所有的这些专家都会告诉你做什么最好。其实,答案往往不是专家给出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后做决定的还是你自己。


01 迷失在庞杂的医疗数据里

认知心理学家将这种别人的故事对我们施加的强烈影响称为“易得性偏差”。一些故事或者某人的经历,特别是那些激烈的、不平常的部分,会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会很容易记住这些故事,当遇到艰难的选择,在千钧一发之际,就会很容易地想起这些我们已“获得”的别人的经历。

病人刚刚开始判断自己的病情,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的时候,受到“易得性偏差”的影响最大;这是决定他们偏差最强大也是最常见的力量。

许多人认为他们应该依靠锻炼和食疗,比方说食用燕麦或者红酒,抑或其他“自然的”食材来治疗高胆固醇。他们认为药物不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可能会带来事先无法预知的危害。这种思路叫作“自然主义”,或者用认知科学的话来说,这叫作“自然主义偏差”。

对于一种治疗的风险和益处,一般人可能感到非常抽象,通过这些个案你似乎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感觉。但是这些案例也有可能会误导你,让你高估这些案例发生的概率。

了解某种治疗手段所带来的风险和益处的能力,专家们称之为“健康素养”。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关键点在于这种技能能让我们了解一种疗法的科学数据,让我们在做医疗决定时更加深思熟虑,最后获得的效果远比听故事选择的方法好。

健康素养的第二个关键点在于,同样一份数据,可以从积极角度看,也可以从消极角度看。这种改变数据呈现方式的方法叫作“框架效应”。

健康素养的第三个关键点就在于,理解某种治疗手段可能带来的风险。

就算拥有清晰易懂的信息,病人还是不愿意为了看起来比较小的未来收益而冒发生副作用的风险,这就是“损失厌恶”。信息越清晰,“损失厌恶”的作用就越明显。

作为医生,只有意识到病人完全可以不服用你开的处方时你才会明白:就算你认为某种方式对病人真的有好处,并希望他们采纳,还是必须跟他们坐下来好好谈谈,与他们达成共识。医生给病人治病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个双方谈判的过程。

我们需要了解病人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而要想搞清楚这个,我们必须了解自己对医疗的观点最初是怎么产生的,在我们的一生中它又是怎么发展的。


02 相信现代医学还是怀疑它的可靠性

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考虑病人自己的意见,因为疗效好坏均由病人承受。

遇到所谓“固执己见”的病人,不妨坐下来跟他们好好谈谈。

了解了患者的背景和疾病观,就能够知道他们是笃信者还是怀疑者,也才能找到他们也认可的治疗方式。

最好的抉择,既不是家长式的命令,也不是冷冰冰地把各种选项摊在病人面前任其选择,而是医生和病人相互信任,医生提供专业的判断,病人可以自行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病情,双方共同承担,共同决策。


03 如何找到对自己有效的疗法

医生经常将自己的好恶施加在自己病人的身上。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其实也很好理解。

结果概率×结果效用=期望效用

每个人在不同方案中做选择的时候都应该考虑两个要素:某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情况对于我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这个公式充分考虑了这两个要素。

在决策分析领域,一个人对某种结果所赋予的效用或者价值,称为这个人的“偏好”。研究人员发现,病人其实是在医生做出诊断和推荐某种疗法的那一刻,才形成了自己的偏好。

病人们应该明白,医生和其他的专家在提供信息的时候,其实会受到他们自己偏好的影响。而作为医生,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告诉病人们我们觉得哪种治疗方式比较好,却没有花时间跟病人讨论,去理解他们对于疾病和治疗的认识。

某种疾病的“最佳疗法”又是从何而来?某一种疾病的“最佳疗法”,是由专家委员会在一起开会制定出来的。制定指南的原则是:指南必须有最坚实的证据,要由这个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家们来制定。这些指南也正是所谓的循证医学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指南是影响病人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人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指南本身算不上是“科学的”。指南里面存在偏见和主观判断。


04 未来会不会后悔现在的决定

“痛苦指数”:在医学领域,这个词汇被用来衡量某种疾病的患者所经受的痛苦以及他正常生活的受限程度。不同人的痛觉阈值各不相同;一些人忍受疾病不适的能力强,就算不舒服,对他们的生活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另一些人稍有不适就感到生活变得一团糟。

后悔是痛苦的,它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点一点带走病人生命中的幸福和快乐。

在思考临床医疗选择的时候,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忽略偏差”的概念。一些人选择不去积极主动地进行治疗,是因为他们担心万一自己的治疗失败了,特别是出现副作用的话,那么他们可能会感到更加后悔。这种对于后悔的预期可能会使得一些病人回避(“忽略”)而不去进行(“投入”)治疗。

如果患者在做决定的时候完全依靠自己,那么他们很可能术后会更加后悔;

后悔往往伴随着自责,但是失望却没有这方面的负面情绪。

医生应该不断鼓励患者,鼓励他去探索自己的感觉和偏好。

医生有时候会把自己的偏好和偏见情不自禁地施加在病人身上。

对于病人来说,如果能够跟一个对于自己的偏好知根知底的医生一起做决定,就相当于分担了做决定的压力,也就降低了之后会后悔的风险。


05 听听病友的意见

比较不同治疗手段效果的3个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作“等级量表”。

第二种方法叫作“寿命交换”。

第三种方法叫作“标准博弈”。

想要通过量化数据的办法来决定医疗选择是不周全的,它们想把一个复杂又让人烦恼的想法简化,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冲突,因为它总被人们的情绪所左右。

与常规思维不同,跟没那么多选择的人相比,选择太多带给人的压力更大,甚至会影响人们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严重时人们甚至根本没有办法做任何决定。选择没那么多时,人的认知负担就没有那么重,不用仔细检查那么多不同的选项。但是错误的选择不仅会让病人感到失望,还会感到深深的后悔。

研究调查显示,我们每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会高估疾病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可避免的种种恼人的副作用,因为我们往往只盯着生命中的种种负面消息,而忽略了无数的正能量。这种“聚焦错觉”会扭曲我们的认知:明明很辛苦地想要畅想未来,但是这种错觉会让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做选择之前若需要查阅信息,一定要去权威医疗网站。

选择治疗手段,不要只考虑眼前还要考虑长远效用。

找个与自己相似的人,可能会让你准确了解治疗后的副作用。


06 我的病情我参与

病人必须在各种抉择中拿定自己的主意——没有任何一个决定能够确保成功,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存在风险。卢斯和其他研究人员将此称为“决策冲突”,病人除了要忍受疾病和治疗的痛苦以外,还要进行艰难的选择,这往往让他们格外焦虑。

“并非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可以用数字来计算,也并非每一件可以用数字计算的事情都是重要的。”

决策冲突是给病人带来压力的主要原因。

自主权是所有病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当一个病人感到病得很重、恐惧、无助的时候,医护人员平时一些微不足道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对病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真正的自主决策,意味着病人能够把握好自己做决定的分寸。此外,自主决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病人可以自行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病情。


07 患者与医生谁更有“权”做决定

医患共同决策的6个前提:

首先,大家对这种疾病的方方面面都很了解;

其次,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是公开的,也都应该被加以考虑;

第三,医患双方目标统一,并且以明文规定;

第四,各种解决方案和治疗方式都被认真考虑过;

第五,大家都非常清楚各种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后果;

第六,每种治疗方法都应该能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评价。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准确评估患病之后不断变化的情况。

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况的能力。

人们的适应能力其实是很强的,我们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价值”,总有未爆发的抗挫潜力。

医生应该在考虑了疾病的各方面、治疗的副作用和各种解决方案后做决定,并让病人也了解,不懂之处,病人会去查的。

医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医疗决策不像商业规划那样理性和客观,要允许有副作用出现的风险。

若双方确立了“医患关系”,请给予对方必要的“信任”。

将就医本身看作生活状态的重要部分,要知道它没有那么可怕,你会比想象中更能适应它。


08 怎样选择告别人生的姿态

一般来说,当患者失去为自己做医疗决定的能力的时候,医生会请患者的代理人出面做出“代替判断”,代理人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如果是患者自己的话会做什么决定。

当患者没有办法自己做主的时候,还有一项原则,即行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有义务从病人自己的“最大合法利益”出发,将此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除了病人自主原则和行善原则之外,伦理学家和律师还提出了第三项适用于医学决定的原则,即“不伤害原则”。简单地说,这项原则要求尽可能不要引起对病人的伤害。

“放任别人死去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维持病人的生命,让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则需要大量的努力、决心和毅力。”

在考虑要不要放弃治疗时,可以利用科学的概率模型和标准来帮助你做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