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书集成·河十四

 文化龙乡 2020-06-27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三十卷目录

 河部纪事二

山川典第二百三十卷

河部纪事二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四年秋九月,伊洛溢,合于河。《傅元传》:泰始四年,元为御史中丞。时颇有水旱灾。元上便宜五事。其三曰:以魏初未留意于水事,先帝统百揆,分河堤为四部,并本凡五谒者,以水功至大,与农事并兴,非一人所周故也。今谒者一人之力,行天下诸水,无时得遍。伏见河堤谒者车谊不知水势,转为他职,更选知水者代之。可分为五部,使各精其方宜。
《五行志》:泰始六年六月,大雨霖。甲辰,河、洛、伊、沁水同时并溢,流四千九百馀家,杀二百馀人,没秋稼千三百六十馀顷。
七年六月,大雨霖,河、洛、伊、沁皆溢,杀二百馀人。《武帝本纪》:泰始七年六月,伊、洛、河溢,流居人四千馀家,杀三百馀人。
十年十二月,凿陕南山,决河,东注洛,以通运漕。《王浚传》:初,诏书使浚下建平,受杜预节度,浚至西陵,预与之书曰:足下既摧其西藩,便当径取秣陵,讨累世之逋寇,释吴人于涂炭。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浚大悦。
《怀帝本纪》:永嘉三年春三月,大旱,河竭可涉。
《刘聪载记》:聪废乂为北部主,粲使准贼杀之。坑士众万五千馀人,平阳街巷为之空。氐羌叛者十馀万落,以靳准行车骑大将军以讨之。时聪境内大蝗,平阳、冀、雍尤甚。靳准讨之,震其二子而死。河汾大溢,漂没千馀家。
《异苑》:石勒伐刘曜于洛阳,从大河南济。时河冻将合,军至而冰自泮,舟楫无阂,遂生擒曜。谓是神灵之助,命曰灵昌津。
《晋书·石季龙载记》:咸康二年,使牙门将张弥徙洛阳钟虡、九龙、翁仲、铜驼、飞廉于邺。钟一没于河,募浮没三百人入河,系以竹縆,牛百头,鹿栌引之乃出。造万斛舟以渡之,以四轮缠辋车,辙广四尺,深二尺,运至邺。季龙大悦,赦二岁刑,赉百官谷帛,百姓爵一级。又纳解飞之说,于邺正南投石于河,以起飞桥,功费数千亿万,桥竟不成,役夫饥甚,乃止。
季龙起河桥于灵昌津,采石为中济,石无大小,下辄随流,用功五百馀万而不成。季龙遣使致祭,沉璧于河。俄而所沉璧流于渚上,地震,水波腾上,津所殿观莫不倾坏,压死者百馀人。季龙恚甚,斩工匠而止作焉。
《宋书·符瑞志》:晋孝武帝泰元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辛亥,神马二匹,一白一黑,忽出于河中,去岸百步。县民董总见之。
《徐州志》:恭帝元熙三年六月,河决滑州,漂没公私庐舍,历澶濮至徐州,与清河合,浸州城壁,不没者止四版。
《搜神记》:宋时弘农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又《五行书》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溺没不返。
《文献通考》:文帝元嘉十八年五月甲申,河水汎滥,害居人。
《符瑞志》:元嘉二十四年二月戊戌,河济俱清,龙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杜坦以闻。
孝武帝孝建三年九月,河济清,冀州刺史垣护之以闻。
大明五年九月庚戌,河济俱清,平原郡太守申纂以闻。
《异苑》:河内荀儒,字君林,乘冰省舅氏,陷河而死。兄伦,字君文,求儒尸,积日不得。设祭于冰侧,又以笺与河伯,投笺,一宿而岸侧冰开,尸手执笺浮出,荀伦又以笺谢之。
《隋书·五行志》:梁天监二年六月,大永、信安、安丰三县大水。《春秋·考异邮》曰:阴盛,臣逆人悲则水出河决。是时江州刺史陈伯之、益州刺史刘季连,举兵反叛,师旅数兴,百姓愁怨,臣逆人悲之应也。
《魏书·昭成帝本纪》:建国二十一年,阏头部民多叛,惧而东走。渡河,半济而冰陷。
三十年冬十月,帝征卫辰。时河冰未成,帝乃以苇縆约澌,俄然冰合,犹未能坚,乃散苇于上,冰草相结,如浮桥焉。众军利涉。《灵徵志》:太祖登国中,河南有虎七,卧于河侧,三月乃去。后一年,蚍蜉、白鹿尽渡河北。后一年,河水赤如血。此卫辰灭亡之应。及诛其族类,悉投之河中,其地遂空。
《酉阳杂俎》:魏贾,家累千金,博学善著作,有苍头善别水。常令乘小艇于黄河中,以瓠匏接河源水,一日不过七八升。经宿器中,色赤如绛,以酿酒,名昆崙觞。酒之芳味,世中所绝。曾以三十斛上魏庄帝。
《伽蓝记》:尔朱兆自雷陂涉渡,擒庄帝于式乾殿。帝初以黄河奔急,谓兆未得猝济,不意兆不由,舟楫凭流而渡,是日水浅不及马腹,故及此难。书契所记,未之有也。
《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元年夏四月乙巳,青州刺史上言,今月庚寅河、济清。以河、济清,改大宁二年为河清,降罪人各有差。
《徐州志》:高流之为徐州刺史时,河决,水冲破城一古墓,铭曰:死后三百年,背底生流泉,赖有高流之迁吾上高原。流之为造棺椁,改葬。
《北史·高昂传》:昂,字敖曹,为西南道大都督,径趣商、洛。昂渡河祭河伯曰:河伯,水中之神;高敖曹,地上之虎。行经君所,故相沃酹。
《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四年夏六月壬子,开渠,自渭达河以通漕运。
开皇十五年六月,诏凿底柱。
《开封府志》:开皇十八年,河决。
《隋书·王劭传》:劭,拜著作郎,上表言符命曰:昔周保定二年,岁在壬午五月五日,青州黄河变清,十里镜彻。齐氏以为己瑞,改元曰河清。是月至尊以大兴,公始作隋州刺史,历年二十,隋果大兴。臣谨按易坤灵图曰圣人受命,瑞先见于河。河者,最浊未能清也。窃以灵贶休祥,理无虚发。河清启圣,实属大隋。午为鹑火,以明火德。仲夏火王,亦明火德。月五日五,合天数地,数既得受命之辰,允当先见之兆。
《炀帝本纪》:仁寿四年七月即位。冬十一月景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雒,以置关防。
大业元年春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大业杂记》:元年,发河南道诸州郡兵夫五十馀万开通济渠,自河起荥泽入淮千馀里。
冬十月,车驾至江都。十二月,至城皋关,于武牢城西边黄河汜水之上。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三年春正月,武阳郡上言,河水清。
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五年夏四月癸亥,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陈兵讲武。
七年冬十月乙卯,底柱山崩,偃河逆流数十里。《册府元龟》:大业七年,同州治中云得臣开渠自龙门引黄河,溉灌六千馀顷。
《济南府志》:大业七年夏四月,山东河决,大水漂没三十馀郡。
《山西通志》:大业十一年,河清于龙门。
《大业拾遗记》:十二年,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浚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御命甚酷,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鹅止,谓浚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
《文献通考》:大业十二年,龙门又河清。
《山西通志》:大业十三年,河复清于龙门。
《隋书·尧君素传》:君素,魏郡汤阴人也。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兵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以君素有胆略,署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谓君素曰:吾军已败,义旗所指,莫不响应。事势如此,卿当早降,以取富贵。君素答曰:公当爪牙之寄,为国大臣。主上委公以关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国祚隆替悬之于公。奈何不思报效,以至于此。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于是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苦之。
《唐书·五行志》:高祖武德九年二月,蒲州河清。襄楷以为:河,诸侯象;清,阳明之效也。
《太宗本纪》:贞观十一年九月丁亥,河溢坏陕州河北县,毁河阳中潬。幸白司马坂观之,赐濒河遭水家粟帛。贞观十二年春二月癸亥,如河北县观砥柱。
《五行志》:贞观十四年二月,陕州、泰州河清。
十六年正月,怀州河清。
十七年十二月,郑州、滑州河清。
《启颜录》:唐赵元楷与令狐德棻,从驾,至陕,元楷召德棻同往河边观砥柱。德棻不去,遂独行。及还,德棻曰:砥柱共公作何语。答曰:砥柱附参承公。德棻应声曰:石不能言,物或凭焉。时群公以为佳对。
《唐书·五行志》:高宗永徽元年正月,济州河清。
二年十二月,卫州河清。
五年六月,济州河清十六里。
《高宗本纪》:永徽六年十月,齐州黄河溢。
《五行志》:调露二年夏,丰州河清。
永淳二年七月己巳,河溢,坏河阳桥。
《高宗本纪》:弘道元年秋八月己巳,河溢,坏河阳城。《续文献通考》:中宗嗣圣十年夏五月,棣州河溢。《河南通志》:嗣圣十六年,河溢。
《五行志》:武后如意元年八月,河溢,坏河阳县。
《武后本纪》:长寿元年秋八月甲戌,河溢,坏河阳县。二年五月癸丑,河溢棣州。
《五行志》:长寿二年五月,棣州河溢,坏居民二千馀家。《武后本纪》:圣历元年秋,黄河溢。
《文献通考》:圣历二年秋,河溢,怀州漂千馀家。
《元宗本纪》:开元十年六月丁巳,河决慱棣二州。《册府元龟》:开元十年六月,慱州黄河堤坏,湍悍洋溢,不可禁止。诏慱州刺史李畬、冀州刺史裴子馀、赵州刺史柳儒乘传旁午分理,兼命按察使萧嵩总理其事。
《平阳府志》:开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荣光出于河,帝祀后土。太史奏: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神风绕坛,日扬其光。
《元宗本纪》:开元十四年秋八月丙午,河决魏州。《文献通考》:开元十四年秋,河及支川皆溢,坏卫郑滑汴濮,人或巢或舟以居,死者千计。
《续文献通考》:开元十五年,河溢冀。
《册府元龟》:开元十六年正月,以魏州刺史宇文融兼检校,汴州刺史依前充河北沟渠堤堰涉九河使。融上请言:禹贡九河,旧道兴役甚多。事竟不就。
《唐书·裴耀卿传》:耀卿,字焕之,为济州刺史,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堤成,发诏而去。济人为立碑颂德。《续文献通考》:开元二十二年,置河口转场。
《五行志》:开元二十五年,淄州棣州河清。
《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九年,陕州刺史李齐物避三门河路浚急,于其北凿石渠,通运船。为漫流,河泥旋填淤塞,不可漕而止。
《河南通志》:天宝十一载夏六月,阌乡黄河中女娲墓移。
《唐书·哥舒翰传》:舒翰,封凉国公,兼河西节度使。玫破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收黄河九曲,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进封西平郡王。
《文献通考》:肃宗乾元二年七月,岚州合河、关河三十里清如井水,四日而变。
《安禄山传》:乾元元年九月,帝诏郭子仪率九节度兵凡二十万讨庆绪,攻卫州,遂度河,师背水壁而待。《文献通考》:宝应元年九月甲午,太州至陜州二百馀里河清,澄澈见底。
《河南通志》:宝应二年九月甲午,河清。
《代宗本纪》:大历十二年秋,河溢。
《乾𦠆子郭》:汾阳镇蒲欲造浮桥而急流毁墠,公酹酒,许以小女妻之。其夕,水退,木立墠上,遂成桥,而小女寻卒,因塑庙中人,因立公祠,号为河渎亲家翁。《唐书·德宗本纪》:建中元年冬,无雪,黄河溢。
《五行志》:建中四年五月乙巳,滑州濮州河清。
十四年闰五月乙丑,滑州河清。
《东昌府志》:兴元四年五月,濮州河清。
《唐书·五行志》:贞元二年六月丁酉,东都、河南、荆南、淮南江河溢。
《德宗本纪》:贞元四年七月,河水黑。
《五行志》:贞元四年七月,自陕至河阴,河水黑,流入汴,至汴州城下,一宿而复。近黑祥也。
《薛平传》:平,字垣涂,授郑滑节度使。始,河溢瓠子,东泛滑,距城才二里许。平按求故道出黎阳西南,因命其佐裴弘泰往请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弘正许之。乃籍民田所当者易以它地,疏道二十里,以酾水悍,还壖田七百顷于河南,自是滑人无患。
《五行志》:贞观二十三年四月,灵州河清。
《宪宗本纪》:元和七年春正月癸酉,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
《册府元龟》:元和八年十二月,魏博观察使田弘正奏准,诏开卫州黎阳县古黄河道,从郑滑观察使薛平之请也。先是滑州岁多水灾,其城西去黄河二里,每夏雨涨,溢则浸坏城郭,水及羊马之半。平询诸将吏,得古河道于卫州黎阳县界,遣从事裴弘泰以水患告于弘正,请开古河,用分水力。弘正遂与平皆上闻,诏许之。乃于郑滑两郡徵役万人凿古河,南北长十四里,东西阔六十步,深一丈七尺。引旧河以注新河,滑人遂无水患。诏褒美平,仍加弘泰弘正官,以奖监作之功焉。
《唐书·五行志》:穆宗长庆元年七月戊午,河水赤,三日止。
《文宗本纪》:太和二年夏,河溢,坏棣州城。
《酉阳杂俎》:李彦佐,在沧景太和九年有诏,召浮阳兵北渡黄河。时冬十二月,至济南郡,使击冰进舟。冰触舟,舟覆,诏失。李公惊惧,不寝食。六日,鬓发暴白,至貌侵肤削。从事亦讶其仪形也。乃令津吏,不得诏,尽死。吏惧。且请公一祝,沉浮于河。吏凭公诚明,以死索之。李公乃令具爵酒,言祝传语,诘河伯其旨曰:明天子在上,川渎山岳祝史咸秩,予境之内,祀未尝匮,尔河伯洎鳞之长,当卫天子诏,何反溺之。予或不获,予斋告于天,天将谪尔。吏酹冰辞已,忽有声如震,河冰中断,可三十丈。吏知李公精诚已达,乃沉钩索一,一钩而出,封角如旧,唯篆印微湿耳。李公所至,令务严简,推诚于物,著于官下。如河水色浑,驶流大木如纤芥,顷而千里矣,安有舟覆六日。一酹而坚冰陷,一钩而沉诏获得,非精诚之至乎。
《云仙杂记》:顾希微开成二年遇河神屈莫多曰:更二千年大,江所在,堤岸当崩沙九里。
《兖州府志》:开成二年夏,河决曹濮等州。
《唐书·五行志》:开成三年夏,河决浸郑滑外城。
《河南通志》:开成八年,陕州河清。
《唐书·五行志》:宣宗大中八年正月,陕州河清。
僖宗乾符五年秋,大霖雨,汾浍及河溢流,害稼。《续文献通考》:昭宗乾宁二年夏四月,河涨,将毁滑州。朱全忠决为二河,而东为害滋甚。
《画墁录》:唐家二百八十馀年,河洛二谷,洛城岁为患,攘天津,浸宫阙,垫城郭不已。本朝无五年不河决,而谷洛之患殊稀。
《唐书·裴枢传》:枢字纪圣,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哀帝嗣位,全忠以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枢以为廷范勋臣,自宜任方镇,何用为卿,恐非王意,持不下。全忠怒,即罢枢政事,拜左仆射。俄贬登州刺史,又贬泷州司户参军。至滑州,全忠遣人杀之白马驿,投尸于河,年六十五。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谓清流,宜投诸河,永为浊流。忠笑而许之。
《五代史·华温琪传》:温琪为绛、棣二州刺史。棣州苦河水为患,温琪徙于新州以避之,民赖其利。
《唐·庄宗本纪》:天祐十五年正月,梁晋相拒于扬,刘彦章决河水以隔晋军。
《册府元龟》:同光二年四月癸酉,蔡州朱勍奏开淘雒河到故雒城。七月甲辰,右监门卫上将军娄继英督汴滑兵士修酸枣县堤,连年河水溺曹濮故也。《续文献通考》:同光二年秋七月,发兵塞决河,先是梁所决河连年为濮患,至是命将军娄继英督汴滑兵塞之,未几复坏。
《五代史·庄宗本纪》:二年八月,大雨霖,河溢。
《册府元龟》:同光三年正月壬子,青州符习承命左役徒修酸枣县尧堤。初,伪廷决此堤引河水东注,至于郓濮,以限我军。自是民罹水患。帝先遣娄继英领诸军修塞,寻而复坏。乃命习以济厥功。三月壬寅,符习奏修尧堤水口毕。
五年正月,租庸使奏,邺都差夫一万五千,于卫州界修河堤。
《五代史·段凝传》:凝为招讨使,军于王村。是时,唐已下郓州,凝乃自酸枣决河东注郓州,以隔绝唐军,号护驾水。
《册府元龟》:张敬询为滑州节度使,长兴初敬询以河水连年溢堤,乃自酸枣县界,至濮州,广堤防一丈五尺,东西二百里。
唐明宗长兴四年二月辛酉,濮州进重堤图,备载沿河地里。名帝指示行台砦麻石砦德胜南北城铁丘,帝愀然兴叹曰:吾佐先朝,定天下于此堤坞间,大小数百战,时事如昨,奄忽十年,遽阅此图,令人悲叹。又指一丘阜曰:此吾擐甲之台也。四月灵武奏开渠白河引黄河水入大城溉田。
晋高祖天福二年九月,判详定院梁文矩奏:以前汴州阳武县主簿左墀进策十七条,可行者有四。其一请于黄河夹岸防秋水暴涨,差上户充堤长,一年一替,委本县令十日一巡,如怯弱处不早处治,旋令修补,致临时渝决,有害秋苗。既失王租,俱为堕事。堤长、刺史、县令勒停。敕曰:修葺河岸,深护田农,每岁差堤长检巡,深为济要。逐旬遣县令看行,稍恐烦劳。堤长可差,县令宜止。
天福三年二月,杨光远进黄河冲注水势图。
《兖州府志》:天福三年冬十月,河决郓州。
《五代史·高祖本纪》:天福四年秋八月己亥,朔河决博平。
六年九月丁丑,吐谷浑使白可久来,河决中都,入于沓河。冬十月,河决滑濮郓澶州。
《文献通考》:天福六年九月,河决于滑州,一溉东流,居民登丘,家为水所。隔诏所在,发舟船以救之。兖州濮州界皆为水所漂溺,兖州奏河水东流,阔七十里,水势南流入沓河及扬州河。《五代史·高祖本纪》:天福七年三月,归德军节度使安彦威塞决河于滑州。
《安彦威传》:晋高祖入立,拜彦威北京留守,徙镇归德。是时,河决滑州,命彦威塞之,彦威出私钱募民治堤。迁西京留守。
《册府元龟》:天福七年三月己未,宋州节度安彦威奏到滑州修河堤,时以瓠子河涨溢,诏彦威督诸道军民自豕韦之北筑堰数十里,给私财以犒民。民无散者。竟止其害。郓曹濮赖之。以功加邠国公。诏于河决之地建碑立庙。四月诏曰:近年以来,大河濒决,漂荡人户,妨废农业。言念蒸黎,因兹凋弊。凡居牧守,皆委山河。既已在封,巡所宜专。切起今后,宜令沿河广晋开封府尹逐处观察防禦,使刺史等并兼河堤,使名额任便,差选职员分擘勾当,有堤堰薄怯、水势冲注处,预先计度,不得临时失于防护。
《五代史·出帝本纪》:开运元年六月丙辰,河决滑州环梁山,入于汶济。
《续文献通考》:开运元年,滑州河决注曹单濮郓之境,诏发数道丁夫塞之。
《山东通志》:晋羊使君,开运二年,守博州。河溢,城没。使君祝天,免生民垫溺,愿以身代,乃投水而死。
《五代史·出帝本纪》:开运三年夏六月己丑,河决鱼池。大饥,群盗起。秋七月,大雨,水,河决杨刘、朝城、武德。八月辛酉,河溢历亭。九月,河决澶、滑、怀州。癸卯,大雨霖,河决临黄。冬十月,河决卫州,丙寅,河决原武。
《续文献通考》:开运三年秋七月,河决杨刘,西入莘县,广四十里,自朝城北流。
《宋史·杨昭俭传》:昭俭,字仲宝。后唐长兴中登进士,晋使为河南少尹。时河决数郡,大发丁夫,以本部帅董其役,既而塞之。晋少主喜,诏立碑记其事。昭俭表谏曰:陛下刻石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摛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言甚切至,少主嗟赏之,卒罢其事。《五代史·汉隐帝本纪》:乾祐元年夏四月戊子,河决原武,五月乙亥,河决滑州。
《河南通志》:乾祐三年夏六月,河决郑州,补阙卢振上言:臣伏见汴河堤两岸堤堰不牢,每年渍决,正当农时,劳民役众,以臣愚见,沿汴水访河故道陂泽处置立斗门,水涨溢时以分其势,即涝岁无漂没之患。旱则获浇溉之饶,庶几编氓,差免劳役。
《续文献通考》:周太祖广顺二年,河决郑滑。
《河南通志》:广顺二年十有二月,河决郑州。时周主以河决为患,王峻请自行视,遂塞之。
《册府元龟》:广顺三年正月辛未,诏枢密使王峻巡视河堤。峻请行,故从之。三月,澶州言:天福十一年,黄河自观城县界楚里村堤决,东北经临黄、观城两县,隔绝村乡人户。今观城在河北,隔三村在河南。今临黄在河南,隔八村在河北。官吏节级徵督赋租,取路于州桥,迂曲数百里。每事多违程限,其两县所隔村乡,拟回换,管系所冀,便于徵督,修堙补堤岸,河流复故,两县仍旧收管。从之。五月,遣客省副使齐藏珍等三人简视原武河堤。六月,郑州夫一千五百人修原武河堤。宿州言遣虎犍厢主何徽率兵往灵河修堤。八月,河阴新堤坏三百步,遣中使于赞往相度修治。九月,滑州臼重赞言:臣自部署堙塞六名镇河堤。世宗显德元年十一月戊戌,命宰臣李谷往郓齐管内相度修筑河堤。
《续文献通考》:显德元年,遣使分塞决河。十一月,河堤成。初,自杨刘至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环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是遣李谷塞之,堤成。
《兖州府志》:显德初年,河决东平杨刘口。宰相李谷监治,堤自阳榖扺张秋以遏之,水患少息。然决河不复故道,离而为赤河。
《册府元龟》:显德二年三月壬午,李谷治河堤,回见。先是河水自杨刘北至博州界一百二十里,连岁决岸而为派者十有二焉。复汇为大泽,漫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注齐棣淄青,至于海。澨坏民庐舍,占民良田,殆不可胜计。流民但收野稗,捕鱼而食。朝廷连年命使视之,无敢议其工者,帝嗟东民之病,故命辅相亲督其事,凡役徒六万三十日而罢。
《续文献通考》:显德五年,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春三月,汴渠成于是。江淮舟楫始通汴口,导河达淮,即归德至泗州河。
《册府元龟》:显德六年正月甲子,命侍卫都虞候韩通往河阴,按行河堤。二月丙子朔,命枢密使王朴往河阴县,按行河堤。
《辽史·道宗本纪》:寿隆四年三月丙子,有司奏言黄河清。
《宋史·太祖本纪》:建隆元年冬十月,河决厌次。
《五行志》:建隆元年十月,棣州河决,坏厌次、商河二县居民庐舍、田畴。
《济南府志》:建隆元年,河决。坏临邑县城,乃移县治于孙耿镇。
《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二年二月壬申,疏五丈河。《文献通考》:建隆二年,孟州河溢,坏堤。
《山东通志》:建隆二年,河决棣州。
《宋史·五行志》:建隆四年,齐州河决。
《太祖本纪》:乾德元年八月,齐州河决。
《河渠志》:周显德初,大决东平之杨刘,宰相李縠监治堤,自杨谷扺张秋口以遏之,水患少息。然决河不复故道,离而为赤河。太祖乾德二年,遣使案行,将治古堤。议者以旧河不可卒复,力役且大,遂止。但诏民治遥堤,以禦冲注之患。其后赤河决东平之竹村,七州之地复罹水灾。
《太祖本纪》:乾德三年秋八月癸卯,河决阳武县。乙卯,河溢河阳,坏民居。己未,郓州河水溢,没田。九月辛巳,河决澶州。
《河渠志》:乾德三年秋,大雨霖,开封府河决阳武,又孟州水涨,坏中潭桥梁,澶、郓亦言河决,诏发州兵治之。《五行志》:乾德三年七月,开封府河决,溢阳武。河中府孟州并河水涨,孟州坏。中潭军营民舍数百区。河坏堤岸石,又溢于郓州,坏民田。淄州济州并河溢,害邹平高苑县民田。
《太祖本纪》:乾德四年夏六月甲午,东阿河溢。甲辰,河决观城。秋八月丙辰,河决滑州,坏灵河大堤。乙丑,河溢,入南华县。
《河渠志》:乾德四年八月,滑州河决,坏灵河县大堤,诏殿前都指挥使韩重赟、马步军都军头王廷义等督士卒丁夫数万人治之,被泛者蠲其秋租。
《五行志》:乾德四年,东阿县河溢,损民田。观城县河决,坏居民庐舍,注大名。又灵河县堤坏,水东注卫南县境及南华县城。
《太祖本纪》:乾德五年春正月,治河堤。秋八月甲申,河溢,入卫州城,民溺死者数百。
《河渠志》:乾德五年正月,帝以河堤屡决,分遣使行视,发畿甸丁夫缮治。自是岁以为常,皆以正月首事,季春而毕。是月,诏开封大名府、郓澶滑孟濮齐缁沧棣滨德博怀卫郑等州长吏,并兼本州河堤使,盖以谨力役而重水患也。
《五行志》:乾德五年,卫州河溢,毁州城,没溺者甚众。《太祖本纪》:开宝元年六月癸丑朔,诏民田为霖雨、河水坏者,免今年夏税及沿徵物。
《五行志》:开宝元年六月,州府二十三大雨水,江河汎溢,坏民田、庐舍。八月,集州霖雨河涨,坏民庐舍及城壁、公署。
开宝二年七月,下邑县河决。
《山东通志》:开宝二年,河决澶州,东汇于郓濮。
《宋史·安守忠传》:守忠为濮州刺史。会河决澶州,命守忠副颍州团练使曹翰护役,河决遂塞。
《太祖本纪》:开宝三年春正月,增河堤。冬十二月,增河堤。
《山东通志》:开宝四年四月,河决观城。
《五行志》:开宝四年六月,郓州河及汶、清河皆溢,注东阿县及陈空镇,坏仓库、民舍。郑州河决原武县。《太祖本纪》:开宝四年夏六月乙酉,河决原武。冬十一月庚戌,河决澶州。
《河渠志》:开宝四年十一月,河决澶渊,泛溢数州,官守不时上言,通判司封郎中姚恕弃市,知州杜审肇坐免。
《太祖本纪》:开宝五年春二月丙子,诏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员。夏五月,河决濮阳,命颍州团练使曹翰往塞之。六月己丑,河决阳武。丁酉,诏沿河民田有为水害者,有司具闻,除租。戊申,修阳武堤。
《河渠志》:开宝五年正月,诏曰:应缘黄、汴、清、御等河州县,除准旧制种蓺桑枣外,委长吏课民别树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仍按户籍高下,定为五等:第一等岁树五十本,第二等以下递减十本。民欲广树蓺者听,其孤、寡、茕、独者免。是月,澶州修河卒赐以钱、鞋,役夫给以茶。三月,诏曰:朕每念河渠溃决,颇为民患,故署使职以总领焉,宜委官联佐治其事。自今开封等十七州府,各置河堤判官一员,以本州通判充;如通判阙员,即以本州官充。五月,河大决濮阳,又决阳武。诏发诸州兵及丁夫凡五万人,遣颍川团练使曹翰护其役。翰辞,太祖谓曰:霖雨不止,又闻河决。朕信宿以来,焚香上祷于天,若天灾流行,愿在朕躬,无延于民也。翰顿首对曰:昔宋景公诸侯耳,一发善言,灾星退舍。今陛下忧及兆庶,恳祷如是,固当上感天心,必不为灾。六月,下诏曰:近者澶、濮等数州,霖雨荐降,洪河为患。朕以屡经决溢,重困黎元,每阅前书,详究经渎。至若夏后所载,但言导河至海,随山浚川,未闻力制湍流,广营高岸。自战国专利,堙塞故道,小以妨大,私而害公,九河之制遂隳,历代之患弗弭。凡缙绅多士、草泽之伦,有素习河渠之书,深知疏导之策,若为经久,可免重劳,并许诣阙上书,附驿条奏。朕当亲览,用其所长,勉副询求,当示甄奖。时东鲁逸人田告者,纂《禹元经》十二篇,帝闻之,召至阙下,询以治水之道,善其言,将授以官,以亲老固辞归养,从之。翰至河上,亲督工徒,未几,决河皆塞。
《五行志》:开宝五年,河决澶州濮阳绛和庐寿诸州,大水。六月,河又决开封府阳武县之小刘村。
《太祖本纪》:开宝六年春正月,修魏县河。
《五行志》:开宝六年,郓州河决杨刘口,怀州河决获嘉县。
《太祖本纪》:开宝七年夏六月,安阳河溢,皆坏民居。开宝八年夏六月辛丑,河决濮州。辛亥,河决澶州顿丘。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秋七月癸未,河决荥泽、顿丘、白马、温县。闰月己酉,河溢开封等八县,害稼。《五行志》:太平兴国二年六月,孟州河溢,坏温县堤七十馀步,郑州河溢坏荥泽县宁王村堤三十馀步,又涨于澶州,坏英公村堤三十步。
《河渠志》:太平兴国二年秋七月,河决孟州之温县、郑州之荥泽、澶州之顿丘,皆发缘河诸州丁夫塞之。又遣左卫大将军李崇矩骑置自陕西至沧、棣,按行水势。视堤岸之缺,亟缮治之;民被水灾者,悉蠲其租。太平兴国三年正月,命使十七人分治黄河堤,以备水患。滑州灵河县河塞复决,命西上閤门使郭守文率卒塞之。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辛丑,治黄河堤。夏四月,河决获嘉县。秋八月,滑州黄河清。冬十月,河决灵河县。
《五行志》:太平兴国三年五月,怀州河决获嘉县。十月,滑州灵河已塞复决。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四年二月,次澶州观鱼于河。九月,河决汲县。
《五行志》: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宋州河决宋城县。卫州河决汲县,坏新场堤。九月,澶州河涨。
太平兴国五年五月,徐州白沟河溢入州城。
太平兴国六年,河中府河涨,陷连堤,溢入城,坏军营七所、民舍百馀区。鄜、延、宁州并三河水涨,溢入州城:鄜州坏军营,建武指挥使李海及老幼六十三人溺死;延州坏仓库、军民庐舍千六百区;宁州坏州城五百馀步,诸军营、军民舍五百二十区。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七年夏六月,河决临济县。秋七月,河决范济口。冬十月,河决武德县。蠲临河民租。《河渠志》:太平兴国七年,河大涨,蹙清河,淩郓州,城将陷,塞其门,急奏以闻。诏殿前承旨刘吉驰往固之。《五行志》:太平兴国七年六月,河决临邑县。十月,河决怀州武陟县,害民田。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八年夏五月,河决滑州,过澶濮曹济东南入于淮。冬十二月,滑州河决。
《五行志》:太平兴国八年五月,河大决滑州房村,径澶、濮、曹、济诸州,浸民田,坏居民庐舍,东南流入淮。六月,陕州河涨,坏浮梁。鄜州河水涨,溢入城,坏官寺、民舍四百馀区。是夏及秋。开封、浚仪、酸枣、阳武、封丘、长垣、中牟、尉氏、襄邑、雍丘等县河水害民田。
《河渠志》:太平兴国八年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澶、濮、曹、济诸州民田,坏居人庐舍,东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诏发丁夫塞之。堤久不成,乃命使者按视遥堤旧址。使回条奏,以为治遥堤不如分水势。自孟抵郓,虽有堤防,唯滑与澶最为隘狭。于此二州之地,可立分水之制,宜于南北岸各开其一,北入王莽河以通于海,南入灵河以通于淮,节减暴流,一如汴口之法。其分水河,量其远迩,作为斗门,启闭随时,务乎均济。通舟运,溉农田,此富庶之资也。不报。时多阴雨,河久未塞,帝忧之,遣枢密直学士张齐贤乘传诣白马津,用太牢加璧以祭。十二月,滑州言决河塞,一时群臣称贺。
太平兴国九年〈即雍熙元年〉春,滑州复言房村河决,帝曰:近以河决韩村,发民治堤不成,安可重困吾民,当以诸军代之。乃发卒五万,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田重进领其役,又命翰林学士宋白祭白马津,沈以太牢加璧,未几役成。
《五行志》:太平兴国九年,延州南北两河涨溢,入东西两城,坏官寺民舍。
《太宗本纪》:雍熙元年春三月丁巳,滑州河决既塞,帝作《平河歌》,蠲水所及州县今年租。秋八月壬寅,河水溢。
《魏仁浦传》:仁浦,子咸信知澶州。太宗雍熙四年,本郡黄河清,咸信以闻,诏褒答之。
《太宗本纪》:端拱元年春正月,澶州黄河清。
《五行志》:端拱元年二月,澶濮二州河清二百馀里。淳化元年六月,孟州河涨。
《太宗本纪》:淳化二年闰二月,河水溢。夏四月,河水溢。六月,河水溢。
《河渠志》:淳化二年三月,诏:长吏以下及巡河主埽使臣,经度行视河堤,勿致坏隳,违者当寘于法。
《五行志》:淳化二年四月,京兆府河涨,陕州河涨,坏大堤及五龙祠。六月乙酉,溢于浚仪县,坏连堤,浸民田。上亲临视,督卫士塞之。辛卯,又决于宋城县。博州大霖雨,河涨,坏民庐舍八百七十区。亳州河溢,东流汎民田、庐舍。
《柴成务传》: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
《山东通志》:淳化三年,河决𡏮陵故城。《东昌府志》:淳化三年六月,博州河决,城坏,徙州治于孝武渡西。
《宋史·五行志》:淳化三年十月,上津县大雨,河水溢,坏民舍,溺者三十七人。
《凤阳府志》:丁罕,淳化三年,为泽潞团练使、知霸州。会河溢坏城垒,罕以私钱募筑,民咸德之。
《宋史·太宗本纪》:淳化四年九月,河水溢,坏澶州。诏溺死者给敛具人千钱。仍发廪以赈。冬十月,河决澶州,西北流入御河。
《河渠志》:淳化四年十月,河决澶州,陷北城,坏庐舍七千馀区,诏发卒代民治之。是岁,巡河供奉官梁睿上言:滑州土脉疏,岸善隤,每岁河决南岸,害民田。请于迎阳凿渠引水,凡四十里,至黎阳合大河,以防暴涨。帝许之。
《魏仁浦传》:仁浦,子咸信,拜彰德军节度。淳化四年,河决澶渊,陷北城,命知州事。太宗亲谕方略,传置而往。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承翰入奏:方冬难成,请权罢其役。咸信因其去,乃集工成之。奏至,上大悦。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五行志》:淳化四年九月,澶州河涨,冲陷北城,坏居人庐舍、官署、仓库殆尽,民溺死者甚众。十月,澶州河决,水西北流入御河,浸大名府城,知府赵昌言壅城门禦之。
《赵安仁传》:安仁父孚,知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受诏与殿中侍御史柴成务、供奉官葛彦恭、殿直郭载行视黄河,分南北岸按行,复遥堤以纾湍决。孚言治遥堤不如分水势,于是建议于澶、滑二州立分水之制。时决河未平,重惜民力而寝焉。
《赵昌言传》:昌言知天雄军,赐钱二百万。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仍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视耶。敢不从命斩。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河渠志》:淳化五年正月,滑州言新渠成,帝又案图,命昭宣使罗州刺史杜彦钧率兵夫,计功十七万,凿河开渠,自韩村埽至州西铁狗庙,凡十五馀里,复合于河,以分水势。
《五行志》:至道二年七月,郓州河涨,坏连堤四处。闰七月,陕州河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