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15岁读研18岁读博,被美国列为潜在威胁的他,后来过的如何?

 柠檬猪nyzbh9re 2020-06-27

引言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一代一代人才在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天赋超常的神童,而谢彦波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神童,在同龄人还在上小学的年纪,他已经成功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如同一颗闪闪明星在智慧天空上高高挂起。

01

一岁那年,谢彦波被送到乡下同奶奶一起生活,直到满入学年龄才被接回家中,这时候爸妈才发现他在语言表达方面似乎是有一些障碍,上学后他不喜欢讲话,连老师问他问题时,他也闭口不答。

谢彦波的爸爸知道后就给他讲《小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希望谢彦波的性格能够活泼开朗起来。有天晚上,爸爸在检查谢彦波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对知识探求兴趣也非常浓厚,便开始引导谢彦波进行自学。

▲谢彦波旧照

此后,谢彦波就开始自学,在小学三年级便能解开初中的数学难题,而四年级就完成对高中的数理化的学习,到五年级他已开始自学大学的微积分教程。后来,仅有小学毕业凭证的谢彦波,在各大数学和数理化竞赛中都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人们都便知道了这个小神童。

▲谢彦波学生证

中科大还专门派人来对谢彦波进行面试,他们惊讶地发现谢彦波的数学水平已经达到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水平,其他科目也都在高中毕业的水平上,便把他录取到少年班当中。在15岁的时候,谢彦波已经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修硕士学位了,而18岁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02

本以为自己会在20岁时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彦波,真算得上是天之骄子、意气风发,却不料因为和导师的关系出现问题,导致自己的博士学位落了空。人生中从没经历过失败的谢彦波对于人际关系的问题似乎并不敏感,在获取学位失败后,就直接去到美国读博。

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时,谢彦波非常幸运地跟随了安德森教授。但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难以和别人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谢彦波,又和自己的教授安德森产生矛盾,甚至后来事态一再升级,成为校园中人尽皆知的事情。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照

同一时间里,美国又突然发生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的事件,一时间整个社会都为之震惊。而面对谢彦波和导师之间的矛盾,人们都不由自主联系到上述案件,谢彦波自然就被美国列为潜在威胁,于是中科大的副校长便决定让谢彦波迅速回国。

03

甚至在此期间还有传言说,谢彦波曾经拿着手枪或是菜刀威胁过安德森教授,但在记者向他本人求证时,他非常淡然地否认这一说法。为什么师生关系会如此紧张呢?据说是因为谢彦波的毕业论文被安德森驳回,而谢彦波对老师的做法非常不满,心中的怨恨便越积越深,甚至还会半夜跑到导师的家中大肆吵闹。

▲学生做实验旧照

北大学生杀死导师的事件出现,而谢彦波也在这事件的影响下中断在美国的学习,回到中国。回国后的谢彦波面对自己坎坷的读博之路,心中更是又气又苦闷,还一度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在中科大任教的时间里,他总是独来独往,不仅穿着老派怪异,在课堂上还不时地发出不合时宜的笑声,一度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患上精神病。

▲家长辅导孩子

曾经被无数人艳羡的谢彦波,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取得许多非凡成就,最终因不善与人相处,亲手葬送自己的科研之路,甚至还造成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损伤,实在是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息。

结语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们只看到天才少年拥有超高的智商,却忽略对他们其他能力的培养,忘记了他们也是需要时间来慢慢成长的孩子们。在谢彦波事件之后,也许我们的社会对天才儿童的培养模式有进一步的反思,让他们在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也收获普通人的成长乐趣,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

参考资料

《论语·子罕》

《荀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