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user580 2020-06-27

(2020-06-21 16:36:16)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正当我们上车时,看见有四轮沙滩越野向我们驶来。我们的埃及地陪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也有这一档节目,大家听后,好开心啊。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我们上了车后,车子继续朝撒哈拉沙漠的腹地驶去。
不久,来到了沙漠深处的一个地方,这是贝都因人部落聚集居住的一个村落,我们算是来探访原住民贝都因人。这个村落很小,零零散散分布着几个小土房和草房,村落里没有多少人,没有几户人家。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图片来自网络 诚谢原作者)
来到这里,按照自费项目安排,我们有几项活动。
——撒哈拉的变化
先来说说,撒哈拉的变化。
撒哈拉沙漠,因为人类无法生存,而号称死亡沙海。不过,它曾经有过青葱岁月,那时没有沙漠,只有草原。
在6千年前左右(另说是1.1万年前左右),撒哈拉还是温湿的草原地区,雨水非常充足,足以养活水牛、大象、长颈鹿这些动物。
撒哈拉,从草原变成沙漠,这话说来就长了。
沧海桑田,后世的人们是怎么推断出撒哈拉曾是大草原的?这是因为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岩画。这些岩画就像是一部《史记》、《汉书》,它记载着一段段看似破碎,却实际上为一体的过往。
撒哈拉岩画,可不是分布某一个狭小的区域,而是分布在整个撒哈拉沙漠。从埃及到苏丹,从阿尔及利亚到摩洛哥,甚至是东南非的莫桑比克,都发现了岩画。有学者就认为岩画所记载的东西,是可以视为整个撒哈拉曾经发生的故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发现马、水牛、长颈鹿,说明这里有水草,那么,就不会出现另一种动物——只有沙漠才能出现的骆驼。而这些撒哈拉岩画中,极少有骆驼的身影。即使出现骆驼,也只在岩画的后期才有。也就是说,这里到处是草原,那“沙漠之舟”骆驼不可能窜过来追着夕阳奔跑……
这个变化就是从气候变暖开始的,慢慢地形成遍地飞沙,这就意味着骆驼来到的时代开始了。
——贝都因人
在埃及,我们所去的那黄沙漫漫的撒哈拉沙漠里,有一个在此生活了千年的古老民族—贝都因人。
贝都因人(Bedouins,亦作Beduin),属于闪含语系民族,阿拉伯人的一支,也称贝督因人,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贝都因”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语言均使用当地的阿拉伯语方言及阿拉伯文。
贝都因人,在伊斯兰教兴起前,是阿拉伯半岛部落氏族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传教期间,贝都因人纷纷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剽悍、骁勇、顽强,成为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及其以后哈里发政权向外扩张的基本力量,并随之而散布于西亚、北非的广大沙漠地区。
贝都因人,仍保持其部落特点:族长制,父系社会,族内婚和一夫多妻制,最多可娶4个妻子,但真正可以娶到多个妻子的人只是少数。贝都因人身材颀长,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贝都因人伊斯兰教四大教法学派都有信奉者。
贝都因人,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贝都因人靠饲养骆驼为生。他们按季节和固定路线进行有规律的移动。在农区边缘地带度过最炎热、干旱的季节,参加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采集香料,买回椰枣、食粮 、手工业品等必需品。每当雨季到来、沙漠水草生长之际,他们便向沙漠深处进发。
贝都因人,主要食品是鲜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副食是枣椰与粮食制品,肉食与咖啡只用于节日或待客。生活比较依赖椰枣,通过与绿洲上的定居者们贸易,贝都因人可以得到它的营养丰富的果实。除了提供一种易于保存的食物以外,椰枣还可以发酵酿酒,椰枣核捣碎可以用作骆驼的食物,树叶可以编成篮子或用作建筑材料。椰枣,正如一句格言中所提到的,是“阿拉伯人的母亲与姑母”。
贝都因人,酷爱自由而不受约束的生活,豪侠行为是游牧部落衡量每个人道德的最高标准。阿拉伯语“姆鲁族”一词的意思极勇敢、好义、为氏族利益勇于冲锋陷阵,不惜牺牲性命。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热情豪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贝都因人的个性特征。为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贝都因人宁愿过艰苦的游牧生活,也不肯过定居的城市生活。当然也有例外,已故的阿联酋总统扎耶德就是地地道道的贝都因人。贝都因人不承认部落传统以外的任何法律,除了本部落的酋长外,不服从任何政权,不承认任何政治制度,没有纪律秩序和权威的概念,也没有定居社会所具有的政治组织。
贝都因人,男子穿长到脚踝的灯笼裤、肥大的长衫,冬季外加斗篷,腰间插一弯刀或手枪。妇女的长衫、外衣、斗篷都绣花,喜欢佩戴各种首饰:手镯、脚镯、戒指、项链、鼻环以及用金属、兽角、珊瑚、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胸饰。贝都因女孩自16岁起,在前额、下颏、双唇、双颊、手、胸、脚掌上黥染蓝色或绿色花纹。
贝都因人,骆驼对他们来说至为重要,故贝都因人又喜欢自称驼民。在西亚、北非的沙漠和草原,因长年干旱,夏季气温经常在40℃至50℃之间,而且降雨量极不均衡,有的地区牧草都被旱死。因而,寻找牧场争夺水源,就像一条线贯穿在贝都因人的整个历史。由一个牧场奔赴另一牧场,经常要走400到800公里。要能走完这段“干渴之路”,牧畜必须具有特殊的适应能力,贝都因人选择了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贝都因人牧养的是单峰驼,看上去它比中亚及蒙古地区的双峰驼清瘦,但耐渴力很强,可4、5天不喝水,而且奔跑起来更快,世界上的赛驼奔跑一般用的就是这种单峰驼。骆驼是贝都因人的全部,既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又是为他们换来生活必需品所要用到的“沙漠硬通货”。在北非流传一段佳话:有一个商队因向导迷路在沙漠时里转了20天,带的水用完了,大家都绝望了。这时,一只老骆驼的领头走了起来,整个商队都跟上它走,最后走到了水井旁,原来它曾在这口井饮水过。在沙漠中,一般的只有骆驼能知道水在哪里,它会带你去找水。

美国学者希提在他的《阿拉伯通史》中这样写道:“贝都因人、骆驼和枣椰,是沙漠中一切生物的三位一体的统治者;再加上沙子,就构成了沙漠里的四大主角。”沙漠的生存环境形成了贝多因人独特的民族个性,沙漠不仅是他们的一个长期的居住之地,也是他们神圣传统的守护者,更是他们纯粹的语言和血统的保卫者。这样一个自由不羁的民族,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关注。因此,到贝都因部落去做客探秘,成了埃及旅行一项很受欢迎的节目。
——骑骆驼
我们来到贝都因人部落中的一个小村落。只见面前有8头骆驼蹲在那儿,当然,也有8个小孩,其中有几个岁数比较大点的,他们身穿着民族服装,每人牵着一匹骆驼,有站有坐,迎接我们的到来。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据说,那里的孩子都不读书,因为贫穷和落后,没有钱来接受教育,甚至小孩连自己的身份都没有。孩子们的身上负有许多责任,比如照看家里的动物,或者使用皮囊去天然水塘取水。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生活,小孩一旦能帮大人做些事,赚点小钱,这就能为家庭分担了一些困难。
说来骑骆驼费用,在我们的自费项目里已经包括,在来之前,埃及地陪说过,看着这些小孩怪可怜的,给他们送点小钱和清凉油之类的小礼物。在骑骆驼前,我们马上从包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圆圆的小铁盒装的巧克力糖,送给了给我们骑骆驼的两个小女孩,他们见了好开心、好喜欢,可能不曾见到过。趁我们不注意,其中一位年龄大点的小女孩一转身,把糖送到站在不远处她妈妈的手里。
在骑骆驼的途中,两个小女孩很懂事。一个大的比划着叫把我们的手机交给她,意思是帮我们拍照。我在想,行吗?或许大人教过她们使用过。后来,她们居然拍出来的照片还不错呢。她们领着我们围着一个小山头兜了一圈,回到了原地。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骆驼,一般都在干涸的沙漠地带出现,而骆驼自带有强大的“储水箱”。有说是骆驼喜欢吃盐,实际上不是所有骆驼都吃,只有双峰野骆驼才是。非洲的骆驼是单峰的,骑起来没有国内双峰的骆驼好骑。
在这个贝都因人的栖息地,我们的游客都纷纷骑上骆驼,悠悠而行,使我们享受了一次骑骆驼的快乐,感受了最古老交通工具的滋味。我在想,我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贝都因人在沙漠中生活的情趣,更是在重读贝都因人生命的里程,这种与沙漠桀骜之生命同路的体验,正是撒哈拉沙漠游的最有质量的感受!
——烤大饼
结束了骑骆驼,我们在当地接待导游引领下走向前面。
拨开历史的浮尘,看着贝都因人的背影,当年他们离开阿拉伯半岛那片广阔的沙漠,趟过两河流域,踏过波斯神庙的残砖碎瓦,牵着骆驼,来到茫茫的北部非洲,走进撒哈拉,再度走进沙漠。他们来自于沙漠,又回归沙漠,只有沙漠才是他们的家。从阿拉伯沙漠到撒哈拉沙漠,他们踩踏出一条连接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的沧桑古道。他们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在沙漠里踽踽独行,逐水而栖,身后留下一行行人畜深深的足迹,贝都因人生命的全部秘密,都印在那些深深的足迹里,这些足迹是沙漠里一条连接生命和沙漠原始文化的符号,它只属于贝都因人和他们的骆驼。浩瀚的沙漠仿佛是为了贝都因人而存在,而贝都因人也仿佛是为了沙漠而存在。长年累月的酷热沙漠生活,最终将他们熬炼成硬朗、坚韧和狂放的性格,这种性格与沙漠的狂野相互呼应,直到贝都因人自己也成为沙漠的一部分。我在那种永远的寻找和迁徙中,看到了沙漠生命的壮美。
一般来说,贝都因女人负责管理家务,例如寻找木柴、准备家庭用餐、编织帐篷罩、制作工艺品,当然还包括照料孩子。这里的女人黑袍裹身,黑纱遮面,颇有几分神秘;皮肤黝黑,神情盎然,亮黑的眼睛里闪烁着顽强与执着。
片刻,我们来到了一间草棚搭的简陋屋,观看一位包得只留下一双眼的妇女擀面烙饼,当面饼烤熟后,她撕下成小块状,让我们每个人品尝,吃在口中,味道香的,如果还想吃,一美元烤一块。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围巾
接着,走向前面另一间屋,在草席围成的墙边,拉着的一根绳子上面挂着好多手工编织的驼绒围巾,花纹挺好看的,是流行埃及风的编织图案,参观中有兴趣的可以购买。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居家
接着,我们走向沙漠中的一家动物园。
贝都因人的小孩是没有什么儿童玩具可以玩的。走在路上,我忽见一个小男孩用一块木板当车牵着一根绳子拉着走,不时的还蹲下抓一把沙子放在上面。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途中,我见一位身着宽大袍子的中年男人正把家门打开。我忙特意走近,往里瞧上一眼,可不,家中搁着一只台子,放着一张床,别的像样的东西一件都没有,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动物园
前方不远处有几间屋子。很快,我们来到了这家动物园。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这个动物园很小,里面有响尾蛇、角蝮蛇、沙蛇、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眼镜蛇、唾蛇、沙蜥、麻蜥、蜥蜴、蝎子、跳鼠、鸵鸟、野骆驼等,种类不多,另有他们饲养的小动物。
也奇怪,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由于布展陈列太简单粗糙,我们在里面兜上一圈,草草了事。
——四轮沙滩越野
接着,继续往前走,将乘坐四轮沙滩越野。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质荒漠,它气候条件非常恶劣,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沙海。当地接待导游对我们说,不会开车的,他们派人开;会开车的,可以自己开。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我的邻居会开车,我就坐上了他的那辆。我的那位坐上了来自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开的那一辆。我不会开,可也握着车把手,像模像样过了一把瘾。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当听到“出发”。几辆车,一前一后,向前开去。这车非常破旧,行驶中,会发出“咣当咣当”声响。
穿梭于起伏不定的山丘,灰沉沉的,一路向前。行驶途中,车后扬起一道道沙尘如浓浓炊烟,紧跟在后面坐在车上的人可要遭罪了:这沙,撒落身上,飘进嘴里。大家也顾不了那么多,开心就好。
我们围绕着二座小山,兜上一圈。一刻钟后,回到了出发点。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夕阳西下
这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当地接待导游讲着我们听不懂的话,示意我们跟着他到山坡上去看夕阳。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沿着山坡往上走,到达坡顶,我们站在那儿,遥望远方,看那沙漠,平平展展的,一直铺到天边,在天和地接头的地方,起伏地耸立着锯齿形的沙丘。无边无际的沙漠像黄色的大海,太阳照在上面,万点光亮闪耀。慢慢地,一盘浑圆的落日贴着沙漠的棱线,大地被衬得暗沉沉的,透出一层深红;托着落日的沙漠浪头凝固了,像是一片睡着了的海。又慢慢地,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落日的余晖斜射在山坡上,增添了一层沙野的朦胧。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夕阳美,夕阳无限美!我们对着太阳,来了个单顶、双托、合心,享受了来自撒哈拉沙漠夕阳带来的快乐与愉悦。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最后,我们团内来到撒哈拉沙漠游玩的6人,一起拍了一张集体照。
下午4时半,太阳正式下山了,我们也下了山。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沙瓶画
下了山后,我们随当地接待导游来到了一间简陋屋内,见桌上摆放着各种颜色的极细沙子。
提起沙画,大家并不陌生,在白色背景板上现场用沙子作画。
这里的沙瓶画,却是鲜有人知。沙瓶画是一种极具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在平面沙画艺术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技法,用简单的工具将五颜六色的沙子灌入形态各异的玻璃瓶中,利用沙子的可塑性,不使用任何黏合剂,堆砌出各种画面。
等制作人完成了手上的这件作品,想要买的,可买下,我们同行者中的一位男士,来自于上海音乐学院的男高音歌唱家、教授,他买下了刚做好的那一瓶,说是回去留个纪念。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露天圆形舞台
等到下午5时,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已是傍晚时分,我们的晚饭就在贝都因人村落里吃的。我们的埃及地陪,还享受当地的水烟,一个大桶连着管子,水烟管子里的尽头塞上贝都因人制作的烟草。看着他那番抽烟方式,我感到挺有趣的,问了他一个问题,他觉得我好奇,问我,“你要抽吗?要抽,我帮你去拿,尝尝这儿的烟味。”哈,我对他说,我从不抽烟。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一会儿时间,叫我们去拿饭菜了。我走到那儿,一看这东西,觉得挺不卫生的,不敢吃。饭和菜是随意拿的,有黄瓜、西红柿、橙子等,有烤鸡、烤羊,另有叫不出名的埃及野味,大都是烤出来的,还有啤酒、饮料。这些,我都没有吃,我决定还是回酒店去吃。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这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中央是露天圆形舞台。围绕着舞台,我们边吃边观看当地人为我们表演的当地歌舞,有旋转舞、肚皮舞、民族舞。
天色黑下来后,开启了小型发电机。灯亮了起来,随着音乐响起,演出正式开始。
对我来说,整场演出,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旋转舞,这跟土耳其旋转舞有区别,上下裙子一起旋转,舞者可以旋转半个小时,中间不做停顿,很赞,很美。埃及的旋转舞(也叫苏菲舞)起源于土耳其,始于14世纪时神学诗人加拉丁鲁米的灵感,相传他在连续旋转36小时后成道。而这里埃及的苏菲舞具有表演性质,土耳其的旋转舞貌似已经只是一种仪式了,即使作为表演,也没有埃及的那种专业性。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土埃之行(三十一)埃及*撒哈拉沙漠*走进沙漠
演出半个小时。5时半,我们结束了一个下午的沙漠之旅。

7时,回到酒店,我们去餐厅吃晚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