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及红海、沙漠与贝都因人——人生必游地(叶平)

 叶老师YP 2019-02-06
​红海是指介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狭长海域,从埃及苏伊士海湾一直延伸到苏丹边界,清澈碧蓝的海水下面,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是埃及著名的风景区。而埃及尼罗河以东的阿拉伯沙漠,虽然不及西部撒哈拉大沙漠壮观,但它直逼红海之滨,以沙漠丘陵与山川溪谷交替出现而闻名于世。红海和沙漠同样是大自然给埃及精美的馈赠。

我们10天的埃及之旅,因参观了过多的神庙遗址而产生里审美疲劳。接下来的行程,将会在红海之滨海逗留两天,经历红海与阿拉伯沙漠之旅,突然产生眼前一亮、赏心悦目的感觉。

从卢克索前往赫尔格达的路途上,应同行驴友要求,与当地埃及女孩及小驴合影。

赫尔格达

经过四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这座红海边的美丽城市赫尔格达(Huarghada)。赫尔格达不愧是大自然精美的馈赠。与之相伴的红海,更增加了她的魅力。灿烂的阳光,细软的沙滩,翠绿的椰枣树,墨蓝色的海水等,构成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我们下榻在赫尔格达Festival Hotel豪华宾馆。

透过客房阳台俯瞰街景——赫尔格达整个城市沿着红海呈现狭长的一条。之前几乎谁都没有听说过赫尔格达的名字,然而接下来看的美丽却让人终身难忘。

这里的渡假酒店,无论是三星还是五星都大致一样,最前面是酒店大堂,然后是游泳池、体闲场地、自助餐厅,紧接着是花丛绿树中建设的不超过五层的客房。

最后面就是酒店的精华——独享的红海海滨。

热带仙人掌和仙人球

宽大的游泳池

冬季来这里度假的多数是俄罗斯的游客。

赫尔格达基本就是俄罗斯在北非的旅游基地。

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

当然,现在也有大量的中国人涌入。在赫尔格达各个现代化又富有埃及传统的度假村里,到处都有中国游客的身影。

连猫也学会了晒太阳。

在独享的红海海滨,人们甚至可以走向红海深处。

远处红海的颜色显得很深,比碧蓝还要深,海水像泼墨的油画透出无穷诱人的魅力。

宾馆海滨的沙滩上铺满了休闲的床铺,遮阳的大伞林立。

游客可以在这里优闲地看书、发呆或者闭目养神。

红海海滨晚霞映红了天空。

出红海记

乘车来到红海港湾,岸上的清真寺与海边的游艇遥相呼应。

迷人的红海港湾

迷人的红海港湾

红海海水可以说是清澈见底。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

红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大约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诞生了红海。现在还可看出,红海两岸的形状很相似,这是大陆被撕开留下的痕迹。

红海海水多呈蓝绿色,局部地区因红色海藻生长茂盛而呈红棕色,红海一称即源于此。它的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远远超过降水量,两岸无常年河流注入。盐度为40.1‰,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它是世界上水温最高和最咸的海域。

醉人的红海风景——这是一幅曾被印在明信片上为红海做广告的标志性图片。

拍到了一幅自以为得意的逆光照,命名为“天际归帆”——水中星光点点,船夫挥手示意。

在正午阳光照耀下,红海海水奇妙地被自然划分成不同颜色的区域。

深蓝、浅蓝,以及淡褐色,区域之间并不交叠。

勇敢的同行驴友下水潜泳,岸边可见红色的砂岩,据说这也是一种红海得名的传说。

在红海中潜泳。

登上特制的“玻璃船”,准备拍摄海底奇观。

著名的潜水摄影师大卫·杜比勒(David Doubilet)描绘道:“在红海海底,每日每夜都非常热闹,珊瑚礁都在魔术般地默默地有节奏地跳着舞蹈。”

红海碧蓝的海水下,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

我们在我们在玻璃船上,可以下到3米深的“玻璃舱”内直接观看。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自用相机拍摄的海底奇观,尽管不如后来在澳洲大堡礁看到的更加壮观。

虽然是隔着厚厚的玻璃,图像不可能清晰,经过处理还是有几张可以看到大概。

游来游去的浅海鱼群

游来游去的浅海鱼群

游来游去的浅海鱼群

五颜六色的海底珊瑚

五颜六色的海底珊瑚

近的仿佛触手可得

阿拉伯沙漠

埃及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5%为沙漠。尼罗河的西边是地球上第一大的撒哈拉沙漠,尼罗河的东边是地球上第二大的阿拉伯沙漠。阿拉伯沙漠面积233万平方公里,位于尼罗河谷地与红海之间。

坐上号称“沙漠之舟”的越野车,驶进了广袤的沙海之中。

阿拉伯沙漠的遍地砾石使我想起了撒哈拉沙漠黄沙的细腻。

沙砾万里,一览无余,阿拉伯沙漠的粗旷展现在视线之内。

然而,远处,砂砾山巍然耸立,阿拉伯沙漠地貌却强过撒哈拉沙漠的单调。

放眼望去,满目荒凉,茫茫沙海,直通天际。

沙漠中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连越野车在沙海中也显得十分孤独无助。只有炽热阳光下的倒影呈现出一点生气。

埃及导游穆罕默德·哈里发为我们摆拍了这幅“雷人”的照片。

沙漠大峡谷

远近山川,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就像科幻电影里奔驰在死寂的火星表面。

奔驰在死寂的火星表面。

狂风吹皱了“一池沙水”。

金色的沙丘,蔚为壮观

惬意的滑沙运动

惬意的滑沙运动

跳起了沙漠广场舞。

沙漠贝都因部落

被越野车拉到一个很遥远的、也不知道东南西北方向的沙漠部落。这是一个被称为阿拉伯民族发祥的族群,逐水草而居的贝都因人群落。

“贝都因”在阿拉伯语中就是“荒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属于阿拉伯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先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张和游牧业的发展,逐渐扩散到西亚、北非许多国家。

美国学者希提在他的《阿拉伯通史》中这样写道:“贝都因人、骆驼和枣椰,是沙漠中一切生物的三位一体的统治者;再加上沙子,就构成了沙漠里的四大主角。”沙漠的生存环境形成了贝多因人独特的民族个性,沙漠不仅是他们的一个长期的居住之地,也是他们神圣传统的守护者,更是他们纯粹的语言和血统的保卫者。

埃及红海阿拉伯沙漠有许多个贝都因部落,他们游牧为生,也专门为游客牵骑骆驼。

在贝都因部落,再次享受骑骆驼的颠簸。非洲的骆驼是单峰的,没有国内双峰的骆驼好骑。

小鬼当家: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也能牵着两匹骆驼。

在沙漠中学习开车技术,没有翻车的危险。

参观贝都因人的居所。他们居住的房屋十分简陋,类似国内的那些窝棚。

贝都因人有一套烤馕的好手艺。馕是她们的主食,可以储存很久,抵御沙漠的饥荒。

包裹得只剩一双眼的妇女擀面烙饼。

现在的贝都因人部落,仍然保持族长制、父系社会、族内通婚和一夫多妻等古老传统的部落特点,男人最多可以娶7个老婆,但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养孩子恐怕都不容易。

贝都因人酷爱自由而不受约束的生活。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热情豪放、无拘无束,是贝都因人的个性特征。

利比亚的卡扎菲就是贝都因人。他生于利比亚戈壁沙漠的一个贝都因牧民家庭,在故乡沙漠度过童年,靠喝骆驼奶长大。他一直坚持贝都因人的原则,不抽烟、不喝酒,对代表现代化的汽车手机也不感兴趣,却对沙漠和帐篷情有独钟……

现在贝都因人,也靠旅游来改善生活。他们用彩色砂粒创作美丽的“沙画”。

美丽的“沙画”

用古老的纺织技术编织具有民族特色的织物。

沙漠挂毯

沙漠动物园

各种沙漠动物——鸸鹋

各种沙漠动物——巨龟

各种沙漠动物——长虫

各种沙漠动物——长虫

各种沙漠动物——蜥蜴

各种沙漠动物——巨可爱的跳鼠

贝都因部落晚霞满天

贝都因部落晚霞满天

沙漠泛舟

从赫尔格达返回开罗,一直穿行于阿拉伯沙漠。

埃及人的习俗——水烟是男人的最爱

水烟是男人的最爱

又一幅“雷人”的照片——轮船航行在沙海中?

原来,阿拉伯沙漠紧靠着红海,两者几乎没有海拔落差。

也不需要堤防设施

海沙一体。

海沙一体。

终于融入浩瀚的红海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