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理论中提到的气血和阴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甲状腺陈大夫 2020-07-24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医理论中提到的气血和阴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高兴和大家再次见面,在以后的时间里,陈老师会不定时的给大家科普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如果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或者一起探讨。

我们平常去治疗疾病的时候,一些老中医大夫会把“气”“血”挂在嘴边,那么这个“气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各位要知道一点,气血的概念与阴阳二字相辅相成。当然,现在有一些医者,抛弃了这些理论概念。这个我们不去做过多的评价,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上面我们提到了“气”、“血”、“阴”、“阳”。这样的四个概念。

现代社会的习惯,喜欢把气血放在一起讨论,再把阴阳放在一起探讨。阴阳,不是某一个行业单独占有的,它属于整个华夏,整个五千年来有依有据的一个学说。

所以,“阴阳气血”的观念是正确的。因为这个学说比较抽象,陈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办法。我们把人体想象成一个圆圈,要多圆有多圆。在我们的思考里,这个圆圈里的“气”、“血”、“阴”、“阳”。是四个独立的概念。其实不然,在这个大的圆圈里面又被分为两个圆圈。这两个小圆圈分别代表着阴阳,血在阴的小圈里,气在阳的小圈里。气血相对。

血,这个没什么多余的概念去赘述,血液,汗液,精血......

气相对来说要抽象一点,但是既然能够理解血,应该对气息都有点了解,气可以指气息,亦可以说是运转在周身的一种气机。气功都理解吧?意思大差不了多少。因为这个人体的气有很强的一种穿透性,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任何形状,现在的理论怎么说的“不可量化,难以观测”?有些你不知道的事,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现代的一些治疗方法,只认血却不承认气,让人有些玩味。在传统的中医范畴里面,气血本为一体,相生相克,互为依存。有这样的四句话: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失血,气随血脱。血如河水,气就好像是飘在河流上面的波浪,甚至可能带有水气,所以在某些理论里,大师看水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体里面有血液的地方有气的存在,但是血液达不到的地方,气也可以存在。气是充斥着整个人体,更深一层的理论是人都会有一个气场,这个气场是真实存在的,可不是什么心灵鸡汤的气场啊。中医常说:望闻问切。观测这个气的时候,除了把脉,还有就是观测。气虚的人容易累,呼吸弱,甚至有时候有气儿无力。这都是气虚的表现。血虚气盛的情况很少出现,如果出现了,那么过一段时间,患者也会气虚的。如果我们把人体的脏腑划分一下,可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肺主气,心主血。中焦:胃、脾、肝。下焦:膀胱,肾阳,肾阴。

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形成人体的一个“周天”。

血虚会导致气虚,从而导致气血两虚。这个理论是从哪里得出的呢?这就要从“阴阳”学说谈起了。就从气血理论而说,气是无形,归为阳。血有形,为阴。说道阴阳和气血的关系,有的朋友就会问,是不是气虚是阳虚,血虚是阴虚?这个理论是大错特错的!只能说它们是一个集合的大元素,就像荷花的生长离不开淤泥和水流。这么解释大家应该明白了吧?那么淤泥和水也有不同的物质,所以气有阴阳,血也有阴阳。便于大家牢记,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静脉血是“血阴”动脉血是“血阳”。有的老师说:流动在六腑之中的血是血之阳,流动在五脏的血液是血之阴。这个理论我认为非常好,大家应该牢记。

阴阳在我们的印象里,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没有概念的,好像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定论,没错,阴阳就是一个从有到无的一个研究过程。在下一期,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下,诊脉的学问,别忘了关注+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