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这首离家诗,浪漫豪放,难怪被后人认为“不着纸”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唐朝是诗歌的巅峰时代,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诗人,如同天空中璀璨星辰,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在他们之中,最闪亮的当然是李白和杜甫,这对双子星的存在,让大唐无可争议地成为诗歌王国。更为绝妙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类型完全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教科书上的评价,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其实,还有人评价过,李白的诗“不着纸”,杜甫的诗却是力透纸背。这完全是两种最高境界,让人心向往之。李白之诗佳处不著纸,大概就是从这首《渡荆门送别》拉开了序幕: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创作的年代,有开元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三种说法,但毫无疑问,它是李白青年时从故乡出发,外出闯荡世界时的作品。李白本来就是风流倜傥,性格豁达之人,在年轻时充满着对才华的自负以及对世界的好奇,更是抱着雄心壮志出关。

唐朝的风气也是积极向上,并不将离别看得那么悲伤,所以这首诗洋溢着倜傥不群之意。然而,作为年轻人,第一次离开家乡,前程未卜,又有忐忑不安和对故土的眷恋。这种复杂情绪下,让这首诗的情感也是多变的。

第一、二两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作者在介绍写诗的背景。他迢迢渡水而来,先是准备从楚地开始,饱览大唐的万千风情。作为一个身负绝学的少年,自然心怀匡济天下的志向,憧憬着无限精彩的前程。

第三、四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就是千古赞叹的名句。它描述的是高山逐渐向远方隐去,平野逐渐舒展开来,江水一片,仿佛直入广袤无垠的莽原。这是船出三峡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象。无数人曾经行至此处,却只有李白才以无比浪漫的手法,将其描述得雄浑壮阔。

李白的笔触精炼,没有丝毫多余的笔墨,便写出了平原的广阔,江水奔腾的气势。更为关键的是,它以一个“随”字和一个“入”字,不仅写出了行船的动感,而且还蕴藏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蓬勃以及喜悦开朗的心情。

第五、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完全是李白式的招牌绝技。在无限豪情之中,加入了浪漫的想象,制造出不知天上人间的意境。他将月亮的倒影,比作飞来的明镜,指着天上绚烂的彩霞,说是迤逦无比的海市蜃楼。

如果说诗仙的诗歌是“不着纸”,很显然这就是明显的代表作。它似乎飘然而来,飘然而去,构造了一幅立体的画面,又像是天籁之音,袅袅环绕。

本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忧无虑的青年,然而,李白却在最后两句中,让人意外地回到了现实之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说的就是他虽然沉浸在如此动人的山水中,感叹自然的瑰丽神奇,但心中最喜爱的还是故乡水,它们自上而下,千里万里送我到远方。

这首诗写得相当美丽,不仅有千古名句,而且还抒发了唐人志在四方的豪情。最后两句思乡之情,依然表达了他们内心中的眷恋情怀。正是这样有血有肉的感情,才是真正的诗仙,而不是冷冰冰的偶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