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总穴歌——足三里主治肚腹疾病

 丹江川流不息 2020-06-28

今天来说一说四总穴之一的——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下肢,左右各一,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顺便提一句,四总穴都是十二正经的穴位。

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的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犊鼻是膝关节外侧的一个窝,又称“外膝眼”。在它对称的内侧还有一窝,称为“内膝眼”。三寸指的是同身寸,就是你手掌除去大拇指,剩下四指并拢的距离。

四总穴歌——足三里主治肚腹疾病

操作:足三里穴常见操作有针刺、艾炙等,也可以进行指压、按摩,不过由于这里肌肉紧实,按摩时需用力大些,否则疗效不显。一般家庭常用的方法是艾炙。

临床应用:“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的治疗范围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试举几例:

  1. 胃痛、呕吐。包括受凉导致的胃痛;饮食不节导致的胃痛、呕吐等等,以及反酸、恶心、胃胀都可以选用足三里穴进行治疗。由于胃病一般多虚多寒,可以选择应用艾条炙,大多数疾病在艾灸后3到5分钟左右就可以缓解。如果是慢性的胃病,可以每日艾灸一次,炙的时初期为10到15分钟,两三次之后,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延长时间,最终达到每次艾灸30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感觉温热为有效。
  2. 肠炎腹泻。饮食不洁导致的腹泻、拉肚子,以及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等病。同样可以用艾灸足三里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有研究证明:针刺或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消除肠粘膜水肿,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道痉挛,改善肠道微循环。有效缓解肠管胀气、腹泻、疼痛的症状。
四总穴歌——足三里主治肚腹疾病

除了主治胃肠道疾患,在临床上,足三里还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1. 补气作用。足三里穴是身体上重要的补益穴位。中医有句古话叫做:“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指的就是经常对足三里穴进行刺、炙,人体的元气就充足,身体就不容易得病。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其实就是足三里穴,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在感冒流行期间,对足三里穴进行艾灸或按摩,可以有效的预防感冒。这一点很多的循证医学已经做出了证明。另外因为足三里穴具有的补气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很多慢性疾病,例如冠心病、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贫血等等。只要长期坚持对足三里进行按摩和艾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此外,足三里穴还是进行养生长寿的有效穴位。在人的身体上,一共有三个穴位,被历代养生学家奉为长寿要穴。一个就是位于肚脐下的关元穴,另外两个就是双下肢的足三里穴。因为关元页内含元气,而元气是由肾精生化而成。肾为先天之本,因此对关元穴治疗可以补肾益精益寿延年。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与脾相表里,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强大,营养物质吸收充分全面,气血充足,自然健康长寿。

大家在艾灸足三里穴是时,需要注意一点:就是经常上火(咽痛、牙痛)和口干的人,不适合直接艾灸足三里。因为这样两类人是阴虚火旺体厦。而灸法是一种温热的补法,容易助火、伤阴。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掌握两点:第一,初期艾灸时间应该短一些。第一次可以选择3到5分钟,以后每次延长两三分钟,这样就不容易上火。第二点是初期先炙三阴交和太溪穴,以引火归元。3到5次之后再进行足三里艾灸,就不容易上火了。

四总穴歌——足三里主治肚腹疾病
四总穴歌——足三里主治肚腹疾病

在日本的某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数千年来留下的习惯。即在五月端午节这一天,对12岁以下的孩子进行艾灸足三里。而且他们不是用艾条进行悬炙。,而是采用一种叫疤痕灸等方法。即直接将艾绒放在穴位上点燃,直到火燃尽熄灭。这样炙后的足三里穴,不久之后就结痂,痴皮脱落就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疤痕。古人认为进行过疤痕炙后,身体的“卫气”充足,百邪不侵,不容易得病。即便患病也会很快痊愈。这一习俗至今流传。可惜现在很多人都爱美,不愿在皮肤上留下的疤痕,所以疤痕就逐渐失去了市场。其实在古代,人们是非常重视疤痕久的,因为那时没有现代医学所谓的疫苗。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只有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而他们选择了有效穴位,就是今天所说的四总穴之一的足三里穴。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下期我们再讲讲“腰背委中求的”——委中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