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是由音符、音节和节奏组成的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谈管建刚习作点评课

很荣幸观看了管建刚老师的这节习作点评课,受益很大,主要表现在让我懂得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习作点评课是什么?二是习作点评课评什么?三是习作点评课怎么评?

首先谈谈习作点评课是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点评课首先在于一个“评”字上,这个“评”便是要分出优劣,具有甄别性的。首先,是要对本次习作进行一个总体评价的,然后是要对文章进行个别化评价的,比如分出好的文章来,中等的文章来,以及不好的文章来,然后优秀优秀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也就是要走上一个“总—分—总”的程序的。我称这样的点评为甄别性点评。这种点评侧重于“评”。当然,也有侧重于“点”的,这种“点”往往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拿出一两个片段来,让孩子自由阅读,然后自己发现文章优劣,然后教师点名孩子自由评价。我称这样的点评为“闲言式”评价。甄别性评价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样的评价往往直接让孩子从总体上认识到自己的习作目前处于怎样的水平,从而引发继续前进的动力。但也有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评价往往忽视了优秀孩子习作的不足,也忽视了总体不好的习作的优点,会形成一刀切的后果。“闲言式”评价是有好处的,因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既可能说出好处来,也可能点出不足。海德格尔曾经分析过闲言的力量。闲言可以形成一种舆论氛围,所以,不要小看孩子的闲言碎语的点评,对受评的孩子也是很有启发性的。然而“闲言式”点评一般会使孩子的习作停留在孩子的水平上。也就是,“闲言式”点评会出现教师缺席的情况。

管建刚老师的点评课,很好地结合了“点”和“评”。然而,他的“评”基本上很少让孩子们感到甄别的存在,他从整班抽取了优秀的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孩子身上,因为那些习作整体水平不高的孩子,也有可能写出好的语言现象的。这样,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有被选中的机会。这就体现了“点”,体现了面向所有的孩子。管老师的“评”,也只评好的语言现象,完全给孩子以正能量,为孩子指明习作修改的方向。这样的点评,是一种客观的、公正的又有建设性的点评。

第二、点评课评什么?捋一捋,便可以发现,管老师的习作点评,主要评句子被读者读起来的感觉;句子中的词语选择;情节的节奏感。我觉得这是抓住了文本的关键点的。写作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读者原则。因为文本写出来,便成了读者的消费品。所以,读者的感觉很重要。如果读者读起来,句子朗朗上口,很顺溜,很舒服,读者自然是愿意读下去的。管老师提出,为了让读者读起来顺溜一些,我们可以写一些短句子。因为短句子换气频率低,短句子要调动的思维量较少,因此,读者读起来可能更加轻松一点。这个建议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关于词语选择的问题,按照索绪尔关于语言的“聚合性”“组合性”特点,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句子的同一个地点,可能用上很多差不多的词语,因此,在我们的大脑里可能需要储存一些差不多同义的词语的,但这个点上有时候用上这个词语就是不如那个词语好,这就是所谓的组合性原则在起作用了。管老师长期这样训练,对于孩子的习作表达是非常有好处的。最后是情节节奏的问题。管老师提出找小插曲、体验小动作的方法。实际上,是让情节更有节奏感,一个文本看起来行云流水,但如果平铺直叙,一点起伏都没有,那么这样的文本一定是平淡的,因此需要节奏感,而这节奏感,有点时候是通过小插曲表现,有时候是通过情绪的变化表现等,但在语词上,则可能表现在细节性的变化上。所以,管老师这样的点评符合文本的美学原则。

第三、点评课怎么评?管老师的教学策略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我们可以看到,管老师在课前作了大量的工作,他所出示的语言现象,完全在孩子的习作中选择。这样,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但,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管老师将这些语言现象上升到了写作知识的高度。当前的习作教学,提到写作知识便讳莫如深,认为习作是孩子的个性化行为,写作知识是抽象的,是不能教的,但我们看到,管老师巧妙地讲语言现象与写作知识进行了配套,比如“小插曲”“小动作”“短句子”这样的写作知识,孩子通过语言现象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讲,管老师的课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

但也有几个方面的建议:

1.本堂课缺少了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感觉。2.本堂课老师一直在试图教什么,而不是让孩子自己感悟,可能孩子会少一些自主学习的体验,因此也缺少了游戏感,孩子课堂上显得不够轻松,或许与第一类甄别性评价和闲言式评价结合起来,也未必不可。

总之,就像音乐是由音符、音节和节奏组成的旋律一样,习作点评需要化语言现象为言语知识,从而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感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