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首先是一种“致善”的事情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在昨天某个会议上,我的导师提到了老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老师说,其实人本来无善无不善,只是后来由于习气的影响,人的心开始开始进入了不善,因此,人心便拥有了不善了。在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的,尤其是在行动中,当我们不注意省察自己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已经做错了。

今天,听了一位音乐老师的课,这位音乐老师个人专业技能十分优秀。听完课,我们开始聊课。我提了一个问题:你让孩子在练声的过程中想象的目的是什么?

她说:希望孩子能够想象到大草原,因为接下来的新课就是学习关于草原的歌曲。

我说:那请你真实地跟我讲,就这个旋律,你是否也真的能联想到草原呢?

她很诚实:说实话,我好像不能。

我说:这就对了,我知道你是想自然过渡到你的新课。但,这样做,是违背你的心的,因为你明明知道你自己都无法想象到草原,这个旋律不是描写草原的,所以孩子想到草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除非你课前跟孩子作了交代。

我接着说:如果孩子说想不到草原,你会怎么办?

她说:我可以告诉他们,我想象到了草原。

我说:你刚才明明告诉我,这个练声的旋律不是描写草原的呀。

她说:我配上歌词,歌词里有大草原。

我说:说实话,这将代表着一种不真诚。

是的,她是一位年轻的音乐教师,资质很好。所以我实在不希望她为了上课的顺畅,而教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

我接着说:其实这很简单,你可以让孩子边练声边想象,但无论它想象到什么,你都可以表示认可,这样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和孩子的诚实,而告诉孩子,音乐是一门可以激发我们想象的艺术。然后,让孩子听今天的歌曲,再发挥想象,看看能不能想到大草原。这样的教学是诚实的,是善的。

她说:但有一次上课练声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跟我说,他仿佛听到了鬼叫的声音。(她真的十分真诚)

我说:你如何评价的呢?

她说:我很冷静对待,表扬他“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我说:我能说,你这样的表扬已经是一种批评了吗?

她如实地点了点头。

我说:假如你这样说,这个练声按理是不可能让我们想到鬼叫的,那说明老师示范得不好。这样课堂气氛可能会好一点。

她表示同意。

看着她认可的样子,我很欣慰。

教学是一门的艺术,然而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禁就陷入到了一种不善的境地了。比如让孩子做老师可能也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过分地表扬孩子而形成了一种不真诚。

但是这样的“不善”又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基于老师一种想教好的渴望,想让课堂尽量不出意外,想尽量表示对孩子友善的美好愿望。

然而中国哲学里有“不立异”“不逆情”的说法,也就是对于任何事情,不要过度,也不要太执着。比如,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只要适度即可,太孝顺了,以至于古代的一些让人胆颤的孝顺,就属于那种逆情和立异的做法了,这样人就陷入到了一种不善的境地。

真正的教学,我倒是依然赞成王阳明先生所谓的致良知,也就是按照自己的良知去教学,按照所谓心即是理的知行合一的哲学去教学——你心里第一闪念应该如何教学,应该教什么,这很重要。我想,这位因为老师一开始应该不会认为自己非得要让孩子想象无法想象的画面的,她的内心也不会通过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的表扬来间接地批评孩子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位老师有一种过度地想上好课的欲望。

现在想想,导师所说的,真的是对老师的一种深厚的希望,在中国哲学中,善与恶本来就是同一种事物啊!作为教师,处理好的问题,即是把握一种,这,就是时时刻刻问问自己的内心,这是我想要教的吗?这是我想这样教的吗?

对,致良知

突然想起,我们学校的校训主题就是致善,望我校老师勿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