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四)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四)

语文教学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四)

——故事是最好的现象学

故事是最好的现象学,与一般现象不同的是,故事被讲述着讲出来之后,便能够自动发生所谓的现象学还原,让听众或者读者走进人的精神世界,走进所谓的人的。其实,这是很正常的道理,现象学还原依靠的是所谓的悬置的方法,也就是将现象悬置起来,以促进自我的反思。故事被讲述的过程,其实也是讲述者和听众或者读者共同悬置的过程。从这方面讲,故事的文路,其实就是现象被悬置的过程。

今天阅读的是《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这是一篇故事类文本。

故事首先交代的是人物及其身份,一个是英国大作家,一个是苏联小姑娘。讲述者着重突出了对小姑娘的介绍。小姑娘可爱极了,也就是最接近的状态,所谓纯真”“童真。此时的孩子刚刚走出精神胚胎期,精神正按着一种人类特有的记忆基质在发育,他们正在以其会吸收的心灵对周围所有事物及所有人进行全身心地观察和体验,并尝试模仿。但,正是因为他们正依靠着人类特有的记忆基质在发育,所以他们是最接近人类灵魂的核心的,这个核心,就是真理,就是哲学,所以有人称儿童是小小哲学家。也就是,儿童天生就有一种还原现象的能力。因此,故事在开头着力介绍小姑娘的可爱就不足为奇了,三年级孩子自然也是喜欢这个小姑娘的,因为她是他们的同龄人。

接着一种现象发生了。是的,现象往往发生在成人身上。成年人因为在天与地行走太久,需要为生存奔波,因此,他们的便沉沦到了尘世间,成年人说话喜欢弦外之音,他们做事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是的,成年人沉沦成了此在,也就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从表面上看,已经不具有永恒性。所以,他们需要被还原,由“此在”还原成,将诗意大地明晰地区分开。

也只有小女孩能完成这样伟大的工作了。所以,当沉沦在尘世间的大作家萧伯纳说了那段话,并且暗自期待希望的场景出现时,小姑娘的话,一下子就将他悬置了起来。是的,人类最伟大的本领,就是儿童时期的模仿!儿童的模仿已经突破了动物的本能模仿,儿童的模仿已经变成了一种学习,或者已经变成了一种创造,因此他们那无意识的模仿,往往让大人发笑的同时也引起内心的震颤,因为他们的那种模仿式的创造,让大人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真实的自己,看到了此在的,一种惊惧油然而生。

萧伯纳的话是有功利色彩的,小姑娘的模仿却毫无功利色彩,她仅仅在模仿而已,她并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他仅仅是将萧伯纳的言语框架中的语词置换自己的语词,以发生某种创造而已。

这就是儿童,人类最伟大的精神现象学还原大师!

当然,讲述者此时也是站在了小姑娘的立场上的,他几乎同时与小姑娘和读者将萧伯纳悬置了起来,因此,讲述者最后向听众或者读者“报告”自己的还原结果,当然也是萧伯纳在故事结尾说的那段话,看起来是需要的。

然而,我们应该推测到,三年级孩子不一定喜欢这段话,因为他们仅仅喜欢还原,他们往往不喜欢固定的结论,那样,就不太好玩了。尽管如此,从形成孩子判断力的角度来说,将萧伯纳反省的这段话写出来,依然是必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