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十四)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十四)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十四)

——关注英雄人物为什么会奉献自己

今天阅读《永远的白衣战士》(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这是一篇讲述英雄人物的文本,叶欣护士长以奉献自己的形式维护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在原始状态的人类,除了母亲对于孩子之外,一般人人都是生而自由、自主得互不相干的。然而,因为人类的无限繁衍,导致了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得不形成某种契约的关系。因为,人人都已经感到在这个世界生存充满着艰辛与危险。所以,人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权力,来交给一种无形的组织,或是社会,或是国家,现代社会中又开始出现了单位、共同体。这种无形的组织便担负起保护人类的职责来。久而久之,一种集体无意识便形成了,这种集体无意识,便是普遍存在于人类之间的道德观念。

自然,这普遍的道德观念也就慢慢沉潜在了人类的意识当中,形成了某种潜意识。也就是,在潜意识里,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所在的集体好的,希望人类这个大集体好的。

然而,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成为了英雄,而实现了集体无意识所期望的境地呢?

这里不得不提出一个概念,那就是修养。人之所以为人,那就是人有一种反身与自己进行交谈的能力。这种自我交谈,能够形成一种主观能动性。自我交谈的内容与层次,决定了人外在的对于世界的表现。

一个经常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作为自我交谈的资料的人,会经常修为自己,而形成足够的修养。正如叶欣护士长,她加班”“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顾不上休息”“尽量包揽为重病人的抢救、护理“连水都没喝一口”……这些,都是将集体无意识作为自我谈资的人的必然表现。人从原始的自由、自主、自足的状态而甘愿形成认同集体无意识,并且交付自己生命的状态,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修养的状态。

根据卢梭的观点,一个真正社会的人,一定是认识到自己既具有权威,同时也具有臣属性质的矛盾体的人。而那些能够将自己臣属的状态提升到集体无意识的状态的人,便具有了英雄的潜质。

然而,这样的修养还不够,修养还需要一定的能力作为支撑。正如自己爱这个国家,人人都能做到,但真正爱国家的人,一定会去练就本领的一样,也正如爱这个集体,人人都能做到,但真正爱集体的人,也一定会相仿设法提升自己的本领一样。叶欣抢救病人的技术是如此娴熟。

这就是英雄,英雄不仅具有一种清晰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会具有一种他人无法能及的本领。

这篇文本就是十分清晰地展现了这样的英雄情结。这个世界,人人都会将自己的权力交出一部分给集体,以求集体保护自己,提供自己生存的空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并进而为了这集体无意识而练就过硬的本领。有的人可能有集体无意识,但却没有过硬的本领,而有的人可能有过硬的本领,但却只为了让集体更好地保护自己,提供给自己更好的生存空间。

只有英雄,兼而有之!

只有英雄,才会发出那永恒的微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