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语文知识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桥梁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语文知识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桥梁

“这篇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其中有两个调皮鬼会犯错误,据说已经改邪归正了,我们来看看……”

“这首诗说想听男孩子与女孩子配合起来读,你们愿意吗?……”

“来,谁在黑板上把你知道的名胜古迹写出来,让我们想去玩……”

……

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复习课。这节课没有什么花样,没有什么巧妙的设计,但孩子们听得十分入迷,我也被迷住了。

语文教学确实是一件很烦难的事情,它联结着两头,一头是语言知识、语法原理,一头是关于语文教学的方法。它确实跟其它学科不一样,数学学习,一般就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素养;历史学习,就是学习在时间里发生的大事,然后发现规律……唯有语文教学,绝对不会通过练习语文知识而形成语文素养,也不会通过练习语文原理而形成语文素养,它一定要一些别的媒介。

然而,就是这一个别的桥梁,是一件很烦难的事情,张志公先生曾经思考过一条桥梁,叫作《语言辞章学》,张先生治学十分严谨,他考察了汉语的语素问题,考察了汉语的语汇问题,考察了汉语的“语文法”(这是张先生的独创),考察了汉语的篇章问题,考察了汉语的句读问题,考察了汉语的听说读写问题……可以说对汉语言考察得已经十分细密,并且用最通俗的语言作了介绍,语文老师只要读一读他的这篇大部头论文,对于汉语是怎么回事,汉语的口头语与书面语是一个怎样的关系,然后落实到语文教学上,一定是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

然而,语言辞章学可能还是侧重语文知识这一块,听了今天这节课,我突然想到,在语文知识、原理与语文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确有一条桥梁,这条桥梁,便是教师的语文教学的语言素养。

孩子看起来是跟教材学口语表达,看起来是跟教材学书面表达的,然而,我一直以为,孩子们必须要经过一个通道,那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无论教材里有怎样的语文知识、语文原理,无论语文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但都要通过教师的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应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就是一个中转站。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我们也能发现,语言素养高的语文教师教出来的孩子,孩子的语言素养也就自然高了。

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师就算是语言素养高了呢?我以为需要在教师的语言里找答案,比如上述的老师。首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里,要包含着对孩子的爱,这个爱首先表现出对孩子年龄特点的关注,就是能说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话语。其次,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里,要包含对语文知识或者语文原理的喜爱。上述的老师如果不喜爱语文知识,如果不喜爱诗歌的原理,我想是不会将语文知识或者诗歌朗读的要求说得那么形象到位的。第三,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里,应该包含着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上述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里,让我们十分感动得感到了他就是一位教师,他在完成他教学的使命,而且没有半点勉强。

看起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素养,真的是显得如此必要啊。但,或许也不是很难,仿佛做到三点即可:认识你的孩子;认识语文;认识自己。这样,语文的知识及原理可能可以通过你的语言,然后附着在你的语文教学方法上,走进孩子的生命、精神和灵魂中。有时候,甚至语文教学方法都显得并不重要了。这个中转站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啊。我想,如果我们要建立一种桥梁性学科,倒是也可以考虑《语文教师语言学》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