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道理:会预习的孩子能成功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有道理:会预习的孩子能成功

01

今天进入到“校长读书班”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第二天,上午在古美高级中学参观,并听取了郑荣玉校长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经验讲座,受益匪浅,深深感到现代技术在教育中所发挥的简便、高效的巨大作用,也深深感到,我们的教育在普及信息技术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讲座中,郑校长提出一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会预习的孩子能成功。尽管郑校长所指的是高中的孩子,而且也是就他们所开发的预习微课而言的。但,这依然对我们小学的孩子很有启发。

人类是一个最善于模仿与学习的物种,这也是人具有神性的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迄今还有说人的大脑开发还未到3%的观点在流行。但人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更喜欢学习新的东西是毋庸置疑的。这从人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就可以看出来,人喜欢沉浸在不可知却又感到安全的环境或者情境当中。一旦人长久地呆在一成不变的环境或情境中,人就会变得失落、郁闷甚至压抑,久而久之,当好奇心开始消逝时,人将变得慵懒、抑郁,对世界不再感到兴趣。

01

在教学理论上,我们常有“温故而知新”的说法,或者如桑代克等人的关于刺激、联结强化学习模式。但,现在看起来,这些理论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它们被简单化了。比如,温故而知新,我以为应该是一种要求,就是师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的时候,一定要能产生出一点新的认识来,或者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一定要设法让孩子感到这复习巩固的作业是能够让他们走向新的未知的领域的。关于“刺激、联结”的教育心理学说,这更可能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或者合作参与,让孩子进行自我“刺激”“联结”,有点自残的仿佛,谁愿意忍受“刺激”的痛苦呢?

或许,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复习巩固绝大多数情况,应该在课堂上由师生共同完成。

01

这样一来,预习的时间也就腾出来了,孩子的预习尤其是小学孩子的预习就不会成为一种摆设了。教师或许就能真正走向对孩子预习的关注。

首先,教师应该教给孩子预习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将对孩子的终身学习产生作用,比如语文预习,交给孩子圈圈画画、查阅工具书、摘录、提问等方法,这些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用的,而且让孩子独自完成,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加强对预习的检查,可以更加发现某一个孩子在某个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对孩子基于具体能力的个别化指导,当然,如果有了现代教育手段,教师则更容易与孩子进行点对点的互动;

第三,学生学会预习,他们就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感到问题,是一个孩子进行自我反思能力形成的前提,也是孩子从平庸走向优秀的必经之途。

第四,学会预习,将使孩子有足够的资本和时间与教师交互对话,而知识和能力往往是在交互对话中缄默地形成的。

然而,看起来,关于预习,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这主要是一些陈旧的教育理论造成的,但同时也因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思维还不够开放,更主要的是,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还缺少社会和家庭的积极配合。

但,这个观点我以为基本上没错:会预习的孩子能成功!

提问:各位小学老师和或者家长,您的孩子有预习的习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