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选择性”记忆谈教育的闲适性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探索教育闲适性,探索语文教学闲适性。欢迎关注公众号“小陈语林”,或者您也可以通过加我的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全拼)的方式,加微信群“教育的闲适性探索群”

由“选择性”记忆谈教育的闲适性


今天“教育的闲适性探索群”教育的闲适性探索群里提到了两个相反的观点,还是关于记忆的,一个认为孩子天生有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语言文字,他自然会有记忆的冲动;一个则认为,人的记忆主要还是要外力的压迫,比如成年人有意识地记忆一些东西,往往跟挣钱有关系。

这使我想起了学习的问题,或者是因为我本来就一直倾向于学习乃是一种闲适性的事情,或者是由于成立了这个叫作教育的闲适性探索的群,也或者是因为这段时间那位可敬的“小院士”妈妈给我们的介绍……

还是拿今天我在一年级调查闲适性课外阅读的所得来说叨吧。

这个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基本把一本叫作《君伟上小学》的书读下来了,很多字虽然读得并不是很准确,但大致差不多。我采访她:你怎么认识这么多字的呢?

她说:中班的时候老师喜欢读书,我就跟她一起爱读书了。

我问:你不认识字怎么办呢?

她说:问老师和妈妈啊!

我问:为什么有的字读得不够准确呢?

她说:有的字是我猜出来的,因为也听到大人说过……”

不要以为孩子不能产生自发的兴趣,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只是受了老师的影响,兴趣还是自己产生的,因为跟她同班的孩子并不是都养成了这样爱读书的习惯。她稚嫩的话语以及接下来说的话更让我觉得做一个学校或者她的老师要保护她这样的兴趣:现在我特别喜欢到学校小书吧里看那本《365》的书。说完,她还特地把我带到小书吧里找到了那本书。

当然,我也想起了那个有装满昆虫的口袋的法布尔,还有那个跟着马车跑的把马车厢当黑板的安培,而这个时候,我更想起了那个趿拉着拖鞋,穿着床单的爱因斯坦……

这些“成功者”,当然是真正的成功者,他们估计是不一定是为了钱的。他们往往在小时候就有了一种“选择性”的学习,然后坚持了下来……然后他们不仅成就了自己,更为人类作出了贡献!

然而,即使对于这个一年级的孩子,到了初中,到了高中,我便再也不敢保证她能继续按照自己对读书的喜欢来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了,据我现在的感受,中国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基本上没有多少孩子能够有时间去闲读书的。

到了大学呢?估计也是很少的。

然后呢?对了,跟第二个观点开始契合了:为了钱,他们估计会读一点。对的,那将是另一种选择性阅读或者学习了。

这为了钱的选择性学习,又有多少跟小时候自动形成的选择性学习相一致呢?在中国,有多少大学生最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实际学习的专业不一致呢?中国的很多孩子,是不是有很多因为迷茫而对正在从事的职业丧失了兴趣呢?

所以,我一直在试图探索教育的闲适性,正如那位墨尔本陪读的妈妈介绍的,在澳洲学习,学习的范围是很宽的,自主实践的学习很多;在澳洲,没有考试的压力,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按照天性玩耍;在澳洲,孩子可以自由到图书馆学习……

或许澳洲的教育方式有其自身文化的影响,但教育总体上应该是相通的,闲适性学习,或者学校开展闲适性教育,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福音,然而,在中国,针对当下的教育现状,可能还有很多路要走……那,让我们学校先走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