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孩子“学到了什么”,他这样回答,你就可以笑了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陈语林”,或者通过加我的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全拼)的方式,加微信群“闲言教与学群”

问孩子“学到了什么”,他这样回答,你就可以


上午上完课,我问孩子:从老师这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小朋友说:我们学到了看到一个事物,可以想到很多的词……”哇,这还真是我想教给孩子们的。

下午上完课,我问孩子:从老师这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孩子说:今天我至少知道了,一篇好的议论文应该是什么样子。哇,这也正是我想教给孩子们的。

这使我很欣慰。

听课后,我很喜欢问孩子:这堂课你到底学到什么了呢?孩子通常会用课文中的内容来回答。比如,学了《静夜思》,孩子会告诉我,他知道了李白很想念自己的家人;学了老舍的草原,他会告诉我:蒙汉一家亲!

当然,孩子这样回答似乎也没什么错。因为课文确实是这么讲的,而且老师如果不加以验证,孩子的印象可能也不会那样深刻。不过,我要提的问题是:如果老师不讲这些内容,孩子们能不能知道呢?当然是能知道的呀!《静夜思》中的低头思故乡,已经就能让孩子们至少明白了李白在思念啊!而《草原》中,也很明显讲到了蒙古人民大老远欢迎我们到来的呀……当然,如果老师不讲,孩子知道得可能不够清晰和深刻。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原本孩子可以在将来理解清晰和深刻的内容现在讲清晰和深刻,是不是也有拔苗助长的嫌疑呢?比如,那么小的孩子真的能理解思念家乡或者亲人吗?再比如,即使是六年级的孩子,真的能理解蒙汉一家亲吗?这些都是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才能真正理解的呀。

而其实孩子真正很难理解的,是作者,是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技术。技术是一个人的思想和工具的结合品,而思想和工具如何结合,有时候还真的难以理解,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难以理解,而且这应该是大多数。比如,你确定能够理解鲁迅的写作方法了吗?能够理解他观察世界和思考人性的方法了吗?再比如,你确定能够理解某个作品到底是如何使用语言文字的了吗?真的是不能确定的,很多作家在试卷里做根据自己写的作品编的阅读题,都很难做好,就是一个明证。

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难理解的,我们才有去理解的必要。因为人性虽然很复杂,但还是可以用言辞表达的:高兴、悲伤、嫉妒、羡慕、喜欢、讨厌……所以,我们始终是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的。而如何使用语言文字则是一门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是无止境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岁的孩子可以在妈妈的帮助下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一年级的孩子,如果遇到一个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能力的老师,他们的语言表达也会让你惊讶无比……

比如,今天的语文课堂,第一节课,我让孩子根据生活联想词语。孩子们想到很多,我让他们用联想到的词语说话,他们也不负我望;比如今天下午的课,孩子已经掌握了写好议论文的要领,然后我让他们反过来批判所学的议论文,他们居然也当仁不让,因为我告诉他们,这是自己写的文章,等我老实交代这不是我写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文章的批判。然鹅,他们的批判是如此的正确。

造句和批判,完全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也就是,孩子确实学到东西了,而且这些,孩子通过自学也不一定能学到。是的,生产语文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老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掌握的方法通过适当的途径教给孩子,而且使孩子能明确地说出来。

王荣生教授说,最低等的语文教学,是老师不知道在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在学什么。而最高等的语文教学,则是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学最前沿、最有用的语文。目前看起来最前沿的语文,就是跟核心素养有关的语文,比如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

但是,当下很多语文教学,是不是在这样做呢?可能有很多老师认为自己确实在这样做,而且还试图自圆其说,但他们不是!

上完课,不妨问问孩子,他们学到了什么!如果他回答的是有关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你就可以欣慰地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