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教学时光

 西宁的表情 2020-06-28


文作者:韩有录

乡村教学时光

     晨礼之后,有一段闲暇时间,于是打开手机览信息。忽然一个“同学开心聊天群”闪现在眼前。仔细一看,竟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学生建立的聊天群,我也被群主邀请进里面。他们多数是昂思多初级中学93届初中毕业生,当然其中有一些半路因各种原因流失的学生。听着他们愉悦的谈话,回忆过去的岁月,真是恍如梦中。让人高兴的是他们还牢记这着我这个所谓的“班主任”,他们计划联系能够联系的人,举办一次同学聚会。我也立即和他们聊天,互相沟通。他们多部分在经商,也有一小部分从事公务员的工作,还有几个经营企业。总之,他们的都事业有成。听到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取得成功,我由衷地为他们骄傲。毕竟,学校教育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部分成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是我今天最美的“聚会”。

     且让他们欢声笑语地交谈吧,我匆匆去翻阅1990年8月到1993年7月的日记。令人欣慰的是我的日记载有他们的活动与学习点滴情况,日记记录了他们寻常而又不平凡的学习岁月。

    几年前,在西宁遇到学生马富玉,他已经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见到我非常热情,款待了我们一家子,参加那次盛宴的还有魏军,当时他在从事计算机营销工作,这几年未得到他的任何消息,心中甚念。在吃饭的过程中,马富玉反复感谢我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在聊天中,他反复提及当年我要求他们从初一开始日记写作训练,他说:“当年的日记写作训练,对我今天的事业有极大帮助。”当时,我想,我这样要求他们了吗?仔细回想,的确如他所说,要求过,可是有文字记载吗?

     这就需要翻阅当年的日记就可以啦。于是立即找到那些日记本,阅读当年的日记,查找他们的蛛丝马迹。学生的日记本在搬家时丢失了,幸运的是自己的日记的大部分还保存着。其中有不少关于这个班的点滴记录与教学感想。我打算把这些材料收录在此,以供这些学生阅读,重温他们当年的生活。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终于有了与当年学生建立联系的管道。回想当年,他们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我也是一位帅哥(群里一位学生这样称呼我)。是啊,我担任他们的班主任时,尚不足二十六岁。当年的我,的确很帅。如今青春年华随风而逝,但内心深处依然有一股朝气,尤其是这些学生点燃了我奋斗的思想,与他们一起前进,为时不晚,尤其在文学的事业上。

这个秋天对我来说,多么美丽。我收获的不仅是文字方面的进步,收获的更是友情、情亲,我们彼此之间可以珍惜与相依。这种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带水分的,没有铜臭味,更没有利用被利用的算计,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因为对往日时光的真诚怀念,所以,我乐于加入这样的群体,乐于与他们一起度过这不同寻常的岁月。

 昨日,马富玉、钟生荣、安辉元、马金义、马占龙、冶宪军等六位过去的学生代表曾经的六十八名同学看望我。我们一起回忆了当年的生活,感叹时间真如白驹过隙,一瞬间老师退休了,他们快到四十的年龄了。看到他们,想起一首网上十分流行的短诗:

            鱼那么喜欢水,

            水却煮了煮了鱼;

            树叶那么喜欢风

            但风却吹落了叶。

            人情的冷暖莫不如此,

            熟悉的陌生了,

            陌生的走远了,

            你还是你,

            我依然如故。

我们不是这样,二十多年以后,还是相聚了。这首诗,流传吧,它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心情。让我和这些学生一起回忆那珍贵的岁月,缅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不虚此生。 


乡村教学时光(1)

1990年8月3日 

    从学校到后面林间不过百米路程。爬上曲折的通向拱北岭的泥土路,向右行走,就进入一片不大的树林,但里面有各种树木,各种野花旺盛,以蒲公英多而吸引了很多人。高大的杨树默默无语,间或有野兔从眼前奔驰而过。对它们来说,我是一个不速之客,影响了它们的生存。但看见它们奔驰的身影,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因此心跳节奏也加快了。来这里就是向大自然索取知识,想到自己所教授的植物课程,更觉得来这里是正确的选择。课堂里讲解理论和分析,在这里才是观察了解植物细节,把课堂带到自然界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加到理性的层面。对,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这一想法。

    所以有时孤单很不错,会在大自然中发现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感悟。

1990年8月 12日  晴

   到自己种的地里看看庄稼长得怎们样。昨日一场雨,山坡上、路边有水流过的痕迹。回首看看河床,那里有一座磨坊,依然挺立在河边。磨坊周围是马莲花结实的条形荚果,它的长长的叶子犹如带子,在过去马连叶用于油料加工,是捆绑麻渣的原料。麻渣堆起来,以马莲叶子捆绑成圆形,放在巨大的油梁下压榨,麻渣里面的清油被挤压出来,沿着木槽流进木桶里。这种古老的方式压榨的清油十分芳香。每到冬天,周围村民就到油坊榨油。如今,这种古老的加工油料的方式早已淘汰了。

     庄稼不错,很快就要收获了,在暑假结束之前可以收割完毕。

1990年8月15日 

    这是一个美妙的早晨,我来到东山脚下的油菜地里,油菜花已经败落,但还有余香。油菜地周围有漂亮的馒头花、野菊花,各种类植物的花朵。遇见几个学生,他们也在这里玩耍。不,他们在放羊,羊群进入林间,躲避炎热,他们在树林边缘玩。午后,沉重而黑暗的云雾正在聚集,可能会下雨。这些孩子的父母在附近,不用我多操心。我迅速离开树林,回到家里。

1990年8月25日  

  我当老师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了,当然我是一个乡村教师。记得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是乡村教师,他的晓庄师范挺有名。我所在的昂思多乡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人们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教育并不是人们关心的头等大事,吃饱肚子才是。老师在百姓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但他们对老师的轻视并未动摇我的自信。毕竟,在课余读书学习使我对教育充满信心。这个暑假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读了不少书,其中《猎人笔记》和《李太白全集》部分内容使我对观察自然产生了影响。我渴望过一种《白净草原》中描写的那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面教学。

1990年8月29日   多云

   今天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我被安排担任初一(一)班班主任,担任语文课,外加初一两个班的植物学课程,史玉苗担任数学课。刚刚送走九零届学生,又担任新一届学生的班主任,说明学校对我的信任。

夏天的余威还在,学校后面的山一片翠绿。回想今年暑假在那儿和一些学生游玩的情景,对今后的教学充满信心。

1990年9月1日 

    学生们开始报道,不少家长非要把学生送进我的班里,我也知道许多学生家长信任我。

根据学校规定,班主任收学杂费和书本费。每个学生学杂费20元,住校生另外收取床位费。

我上初中的时间是在1979年以前,那时学校不收费,还有补助。从初一到初三,我每个月的补助是5元,书本费每本书才两三角,极其便宜。

如果没有那几元钱 补助,我的确上不起学,现在要收费了,不过家长们的热情还是很高。尤其时先群村村委书记马乙布拉热情更高,他是省人大代表,在村里也重视教育,重视解决老师的困难,他亲自送自己的孩子到学校。对我充满期待。我顿时感到担子不轻。

1990年 9月3日  晴

成立班委会,任命冶海龙为班长。经过几天教育,学生适应了新的环境,学生学习开始步入正常。初一学生有小学生的性格,要多加观察,严格管理。其中有个叫马占龙,大家都叫他洋火匣子,挺调皮。

1990年9月9日   多云

  到冶海龙家家访,他父亲是杂浪滩村的村医,为人十分热情,招待我们的饭菜十分丰盛。我向他介绍他孩子的学习情况,他说他知道孩子的情况,很调皮,希望老师严格要求,打他都可以。许多人误以为少数民族家长不重视教育,其实这是片面的。家长们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但许多情况是,孩子接触的人不一样,就产生与家长期望相反的结果,他们急着去赚钱,因为他们看到一些不怎么读书的人也有钱,孩子们就产生厌学的思想。针对此情况,我的几位老师也非常乐意与我合作,我们一起到冶海龙家家访,大家热情很高。

1990年9月12日 

今天晚上举行了迎亚运火炬接力活动,日落时分,所有学生集合在操场上,举行誓言,迎接亚运会,努力学习,做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接着每个老师接受任务,从学校到碳化硅厂,每一百米,有老师值班,我在终点。举行火炬接力的师生唱着《亚洲雄风》,响彻昂思多小镇。不到两个小时活动结束,学生们非常兴奋。我记得这是最近几年中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能和学生一起举办这样的活动,的确很高兴。

1990年 9月15日 晴

除了初一(1)班的语文课,还担任初一两个班的植物学课程。其实这不是第一次讲授植物学,早在化隆三中我的为师的第一堂课就是植物学课程,迄今还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情景。

要说跟植物的关系,就要追溯到小学时期。当时赤脚医生挺吃香,家里有一本赤脚医生用的《中草药手册》,无事可干时,就读这本植物学书籍,我就从那时起开始认识了一些中草药的形状、药用价值以及地理方面的分布。于是我到野外去寻找书中提到的植物,这种行动给我带来莫大的乐趣。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花瓣,叶脉,叶柄,雄蕊,雌蕊,这些概念就从小学开始影响我的生活。

虽然植物学不是专业,但我还是认真教授。当然,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根本模糊,不喜欢学习,可我的有关植物的常识日日增长。

1990年9月22日

收听亚运会开幕的仪式,这是今天的活动。

1990年10月8日    

云雾遮住了四围的山,空间显得狭小。学生们起了床,唰唰的脚步声不绝于耳,到灶上去吃早餐,今天有雨不上早操了。

 第一节有课,课已经备好。铃声响过,进入教室。我原以为先群村的几个学生到不了(马良、马,马生明),谁知他们早已经到校。鞋子和裤子被泥水弄脏,他们几个在教室过道走过,留下几道带泥的脚印。先群村离学校将近二十几里地,他们这么早到校,真不容易。看见他们的帽子被雨水淋湿,半路遇到雨水,我有点难受,又多看了他们几眼,但他们在认真读书,并未意识到老师的反应。

 上完了课,站在校园中间,感觉寒冷,全身打颤,天气如是之冷。

 课后,读袁宏道的《游黄山记》,欣然产生登山愿望,可是下午还有课,还要批阅作业,只好作罢。不过这这几句话对我影响深:“天雨甚寒,端午犹披重拥火。有古松根生于石,身扑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真是奇松。

 日暮,天依然在下雨。由于厕所与教室之间的道路没有硬化,而且是红土,粘性大,极易粘在鞋子上,很难弄下来。所以教室里外到处是泥巴。卫生真难搞啊!别忘了,这是本镇的唯一一所初级中学,其环境如是。

1990年10月10日    多云

  我校处在这样的位置上:东西两面是山,南北是一条长大的沟,比较宽。除了山,还是山。五河(五道岭——河南县)公路经过学校门口,交通相对便利。

 或许是所见空间狭小,大部分老师显得很忧郁。常常看到老师们站在宿舍门口,两手插进裤兜,向远处观望。远望是群山,俯则是村社而已。我也和他们一样,有时情绪不好,尤其阴雨绵绵时,就有这样的举动。那雨丝,秋天的雨丝,带有寒意,浸入内心。静坐一室之内,淅淅沥沥,使人楚然。有时浮想联翩,听闻生命之钟声在内心深处敲响。

于是乎,默默翻开书本,或有振奋人心的警句,亦有撕心裂肺之故事;翻阅学生的作文,既有娓娓叙述心事者,畅叙所见所闻者…..既有文墨不通者,使人哑然失笑,也有自创文字者,使人惊愕。真是大开眼界。

1990年10月11日

  今晚没有晚自习,心情闲适。

  于是到屋外观看起伏的的云雾。兴起的浓雾已经把东山裹得严严实实,犹如受伤的士兵的头被包扎。西山没有云雾,喧闹的校园一下子安静下来,没有走进教室的学生像我一样静静注视着这一奇景。运动的雾气越来越浓,越来越宽,树木、村落被浓雾遮住。浓雾在动,树木也似乎在动,村落也在雾气之中忽隐忽现。天上飘荡的云和浓雾终于连在一起,浓雾似乎被什么东西拉起来,东山渐渐露出脸颊,最后树木也露出来。东山洗了一个云雾的澡。谚语云:“早雾有雨,晚雾放晴。”且待明日看个究竟。

1990年10月17日  多云

晚自习结束到了,到宿舍检查,看到学生们都准备睡觉,心里感到安宁,于是在校园徘徊。

 月亮升起来了,闻听猫头鹰在附近山沟鸣叫,声音忽高忽低。再次进入宿舍,督促学生睡觉,等他们安静下来,我才回到自己的宿舍,读了一会儿书,当四周一片寂静时,我才入睡。

1990年10月19日 

我一位学生的母亲去世了,他来请假,我说去吧。

这位母亲我是很早了解的,她才三十六七岁的样子,我原以为像她这个年龄的人动作轻快,目光有神,其实她不是这样。她的脸色总是漆黑的,我以为他没有洗脸,干活时总是习惯用手揩去鼻涕,衣襟总是有奶、剩饭的痕迹。干活动作缓慢,走路也是慢慢的。很少有笑容。只有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时,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然后转过身倾听别人的谈话。

 有一次,家访,她正在灶火里点火,满屋子是烟雾,熏得人直流眼泪。她见我走进来,起身接我。我这才发现她的眼睛里也流着泪,鬓间流出汗水,衣襟被染黑,有一个不足一岁的小男孩在旁边玩耍。不知怎的,这一情景影响颇深。

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回校的路上碰到了她。她抱着那个小男孩,看见我站了起来,问我:“老师去学校?”我说是的。她依然是那副模样:黑黑的脸,衣服上点点污垢,而她走路的动作比以前更慢了。贫穷的生活,没接受教育的行为,终于使她两眼无神,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麻木不仁了。

我母亲也十分熟悉她,据母亲说最近她住院了,也做了手术,不成功,病情没有好转,因为没钱继续看病,被送回家里。那不是等死吗?可怜的人,今日终于离开世界了,可是我的这位学生可能要失学了。

1991年4月29日    

 晚上,批阅学生日记,读了两位女学生的日记,内心极为不平静,她们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深刻,她们已经体味出女孩子的困境:父母瞧不起女孩子,总以为女孩子是别人的,她们为自己的处境,在日记中痛苦呻吟。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对生活有这样的认识,这是多么不幸的事啊!

我的心也十分沉重,因为我不能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而她们在日记中似乎向我呐喊:替她们说话。可是,我只是一名教师,一名匠人而已,谁听我们老师的话?我们甚至连生存都不易。大部分老师在农村,他们以种植业养活自己,靠工资生活一定非常尴尬

 窗外的阳光多么灿烂,洁白的探春、粉红的杏花正在盛开,还听到春鸟的鸣叫…

 而我的心沉重、沉重,像一块铅直往下沉,我能为她们说些什么呢?

1991年5月6日    雨雪

 准备期中考试了,我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这是因为工作量减少,但是需要组织学生搞好复习也是不易的,怎样指导学生复习也是个问题。

尽管有困难,自编了几套资料,刻印后发给学生,然后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算是尽责了。而窗外,大雪纷飞,地上雪水四流。想起几位老师的戏“买几斤肉,在炉子上,烤着火,喝着肉汤,耳闻落雪之声,该有多意。”可是我没有他们那种浪漫的心情,看着学生在泥水中到灶上打饭,鞋子湿了,有些学生鞋子本来就是破的,农村孩子,还是很坚强,感冒的人倒是很少。(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韩有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