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慎勇|小 麦

 西宁的表情 2020-06-28


Small wheat

小 麦
作者|刘慎勇

在大雪纷飞的寒冬,最不怕寒冷的作物恐怕要数小麦啦。在广袤的田野里行走,你时不时会发现大片大片的麦苗成了冬季田野一道独特的风景,绿油油的小麦无所畏惧,坚强地挺立着身子,仰望着蓝天。浑身透着绿油油的颜色。

进入农历十月以后,人们就开始种植小麦了。人们把一粒粒小麦种子,种进了肥沃的土壤中,在土壤中人们施了充足的肥料,土壤是湿润的。大约十天左右的时间,小麦嫩嫩的尖芽儿钻出了地面,他们摇头晃脑地看着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慢慢地生长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麦苗生长得更茁壮了,叶子绿油油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床绿色的毯子。麦苗快乐地生长着,他们贪婪地吸收着温暖的阳光,时而伸伸懒腰。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北风呼啸,漫天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晶莹剔透的雪花像天使一般,轻轻地落在麦苗上,像是给麦苗盖上了一床洁白的绒毯子,这时候,调皮的麦苗开始躲在绒毯里睡大觉啦。细心的人会发现,麦苗在冬季不会长高多少,你今天去看是这个样子,明天去看还是这个样子。其实,人们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发现麦苗虽然地面上的部分停止生长,实际上麦苗的根部却在努力蓄积力量,它的根系在努力地向四周延伸,深深地扎进土壤里,为春季的生长做好准备。

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像细丝线一样从空中落下来,有民谚说得好“春雨贵如油”。麦苗很可爱聪明,它们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仰起头,吸收着阳光雨露,使劲地向上生长着。春季夏季是麦苗生长最快的季节,它们昼夜不停地长高、拔节,如果你有耐心,静静地站在麦田边上,你甚至可以听到麦子拔节的声音。天气越来越热,麦苗开始开花孕穗,灌浆黄熟。

一转眼,夏天就要结束了,农谚说“一麦分九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白居易的《观刈麦》写道:“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这是古人为麦子唱的一首田园风光的赞歌。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的诗作,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时候主席看到了什么呢?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他们正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如今在广袤的土地上,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麦穗由青变黄,这时候的麦田,就像是一床床金黄颜色的绒毯子覆盖在田野上。每一颗麦穗上面都会长一根麦芒出来,煞是好看呢。人们一天几遍在麦田里巡逻,看看麦子成熟的程度,有经验的老农会拿一颗麦粒在手里搓一搓,放在鼻子下面闻一闻,在嘴里咬一咬,听声响、闻香味作出准确的判断。

割麦之前,要准备好镰刀、手套等工具。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经验的人们不打无准备之战。他们在磨刀石上把镰刀磨得锋快,用大拇指在刀锋上反复轻刮,并且吹吹口气在刀锋上面,试试刀口的锋利程度,直到自己满意为止。那还要准备手套干啥呢?原来啊,麦穗上面长有许多麦芒,比较的坚硬锋利,收割麦子的时候,很容易刺到手上,所以要戴好手套,防止麦芒弄伤了手。

他们还要看天时,要等到晴好的天气里,抓紧几天的时间,就把成熟的麦穗收回家,以免遭受梅雨天气的袭击,麦子霉烂了。这段时间的天气,就像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实际上像是在和梅雨天竞赛,看谁抢在前面。在麦子收获的季节里。人们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就是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他们还在田间劳动着,这就像是现在好多单位职工的一种“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收到家的麦穗,人们还要把麦穗进行晒干、脱粒,然后装袋储藏起来。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家里种麦子以后,把自家的麦子收割晒干,然后拿去本地的面条厂,换回来一把把面条来吃。这些面条人们叫它“土面条”,颜色让人看不起,黑黑的,用报纸包着。前不久,在一个村子里,我吃了一回黑黑的“土面条”,锅里的面条也是黑色的,加了一些白菜、洋芋片,吃在嘴里,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是现在超市里卖的面条无法比拟的,口味纯正,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味。那时的小麦磨成的面粉也是一个样的,表面上看起来颜色不是很好,但是做的馒头,吃起来香甜可口,那种清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小麦最多时一个麦穗上要生出六七十粒麦子,一亩地播种二十斤种子,最高产可以达到一千四百多斤,是播种量的70倍。小麦品种很多,麦子分为早,中,晚熟多个品种,还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之分,我国北方是冬麦集中产区,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的主导品种,在国计民生中有重要地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科学家们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在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上作出突出贡献,为国家争了光,在全国推广种植三千多万亩,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曾获得国家重大科技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小麦新品种更多更好了,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收割全部机械化,连喷药都用上了现代化的无人机。

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一粒粒麦子,比珍珠宝石都珍贵。一粒粒麦子,是汗水凝结而成。一粒粒麦子,是农民们朴素的情结。麦子虽然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和粮食,但它并不渺小,人们只要把它抓紧抓牢,时刻不放松粮食生产,麦子就能为强国富民再立新功!

闲暇时刻,我一直怀念着三十年前麦子的收获季节,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麦香不时在我鼻子下面飘飞,人们奔波在麦场的忙碌身影始终在我眼前闪现,那田间的爽朗笑声经常在我耳旁回荡。



作者简介

刘慎勇 湖北省建始县高平国际实验学校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