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长顺 | 量子纠缠与《茅屋所破歌》

 聚力阅读 2020-06-28

■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我喜爱诗翁杜甫。

我喜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真真儿的喜欢,从心坎上喜欢,打小从姐姐的中学课本里,第一次读到时就喜欢。

1

当兵时,部队驻地离这儿不算太远。我一次又一次来到这里,品味这首诗歌。

今天,我又来到这个地方,这首名作诞生之地。

不用再说,你知道的。此时此刻,我在锦官城外,诗圣草堂。

季节虽是暮春,脑海里却一片秋色。

秋色,在不同人的眼里,好似《石头记》里的风月宝鉴,一体两面,景色各异。

有人说,秋天,美!金黄,丰收季,五谷丰登,五彩斑斓色。

有人叹,秋天,悲!  枯黄,肃杀季,落叶纷飞,萧条霜重重。

古人说:“西方者秋。秋,愁也。”

愁字的结构,很明显,下心上秋。心上一个秋,秋容满面。秋字在心头,秋绪满腹。

秋云惨淡,秋雨凄凉,叫人焉能不愁?

2

此时此刻,我心中阵阵秋歌,替古人担忧。

此刻此时,浣花溪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我心中回旋,更在诗翁杜甫胸中激荡。

好凉一个秋,今夕秋风吼。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想我杜甫,躲避战乱,辗转来到蜀地。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年把以后,多亏亲友相助,好歹才盖起这几间茅屋。谁料想中秋将到,秋风狂叫,把我这屋顶遮风挡雨的几层茅草,席卷而去。拦也拦不住,追也追不上。让我这身瘦体弱拄杖之人,穿着单薄破旧之衣,可怎么办?

好凉一个秋,今晚秋衾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狂风虽停,黑云压顶,阴沉迷蒙,乌暗如晦。被衾多年,冷硬如铁,又破又旧,多处蹬裂。不足御寒,今晚如何?

好凉一个秋,今夜秋雨紧。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秋雨降临,屋顶漏雨,雨水像麻线般密集不断,连绵不绝,连床头都无一干处。长漫漫的雨夜,湿漉漉的床被,怎样到天亮?

好愁一个秋,秋风秋雨愁煞人。

突然,笔锋一转,指向一换,诗人的广阔胸襟,惊天地动鬼神,震撼人世间。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如何才能得到,高楼大厦,千千万万。普天下贫寒度日的人们,人人得到庇护,个个欢呼跳跃。不管风吹雨打,俱都安稳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啊呀!只要我的眼前,出现这样大庇天下寒士的房厦,而只有我的房子破漏,我就是冻死,也心满意足,也心甘情愿。

好一个诗翁,好一个诗圣,好一个悲天悯人的平民诗人。

3

说起来千古一理。个人的遭遇,无时无刻不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们的诗翁经受风吹雨打屋漏衾湿的自然之秋,正是大唐王朝阴雨绵绵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

杜甫在避居成都之前,已是多灾多难遭到沉重打击。

诗翁人生的河道上,已跨过了条条湍流,块块暗礁。

长夜难眠的诗翁,摸摸自己瘦得突出的颧骨,洼陷的面颊,尖尖的下巴,看看熟睡的娃子们,回忆入蜀前的遭遇,叹一口气,自言自语:“还好,这里不会饿死,也不会入陷敌营。”

多年前悲痛之下激愤而作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又响在耳边。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洞洞不可掇。”

妻子儿女寄居奉先,十口之家骨肉分离,风风雨雨已经十年,无依无靠忍饥挨饿岂能长久不管,此次前去就是为了共担苦难。

再也想不到,万万没想到,小儿子因为饥饿难挨已经活活饿死。我能不悲痛万分,邻居们也陪我流泪。我这做父亲的羞惭无比,儿子竟然没饭吃而死。怎么也不会料到,今秋粮食丰收,贫苦的人家,还是缺少饭吃。

我因为当官,还能免除家人的兵役,也不用纳税交租。但我仍然免不了家人饿死的遭遇,那平民百姓岂不是更难过活。

还有那失去土地的人们,更有那守卫边防的士兵,他们的千忧万虑堪比终南山,数也数不清。

诗翁发出悲愤的控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皇族高官们骄奢淫逸,吃不完的酒肉发臭随意扔掉,而路边却有许多冻饿而死的穷苦人。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这样的天下,还会继续下去吗?

“安史之乱”后赴灵武投肃宗陷敌营的凶险八个月,贬官后从河南探亲回华州路途中所见所闻,如同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浮现在诗翁的眼前。

那次被敌军所俘又被押送到失陷的长安,万幸敌人轻视自己官小而没有监禁,所以能冒险逃出。先是被肃宗授官左拾遗,又因受房綰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连年的战乱,给百姓们带来多少灾难!多好的百姓,仍然忍辱负重,参军参战。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从笔下奔涌流泻。《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自笔端汩汩而出。

4

草堂秋雨中的诗翁,知道自己一生命运多舛。但不知天命之年后,还有几多坎坷。更无法预知,自己活不过花甲之年。也绝不知道,自己的辞世与饿死的小儿无异。

我们的诗翁,因好友严武去世离开成都草堂。在奉节居住二年后,诗翁思乡心切,乘舟出峡,漂泊于湖南,漂流于水上。终于因贫困而未能回到亲爱的故乡。最终在惨饿数日许久未进食后,我们的诗翁,因猛然饱餐一顿县令好心送来的食物,胃肠难以承受严重消化不良而病逝。

苍天不公啊!为什么要让我们的诗翁,仅仅59岁,就遭受如此厄运,一连串苦难?

上天有眼哪!我们的诗翁,生前失去的,后世得到了补偿,这就是人民的怀念。

千余年后的今天,居于最新科学前沿的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系统相互影响的强关联现象。即使相距遥远,一个粒子的行为,也必定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

我们的诗翁与百姓们的关系,就如量子纠缠现象一样,遭遇相同,命运相似,心心相印,息息相连。

诗翁的诗作,随人民的脉搏而跳动,为人民的痛苦而发声。

于是,才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才有了《赴奉先咏怀》,才有了《三吏三别》。才有了这样的评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人民才给诗翁,戴上了诗圣与诗史的桂冠。

杜甫的影响,草堂的名声,早已超越国界,走向世界。

在中国的杜甫诞辰1250周年(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杜甫为世界文化名人。

为缅怀世界的诗圣诞生1300周年,我国国家文化部与四川省政府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于2012年9月在成都隆重举行。

稚稚学子的诗朗诵,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一次飞扬在杜甫草堂的上空,高高飞扬在中国与世界的上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歌声,灌入人们的耳,沁入我们的脑,藏入世人的心。

作者简介

李长顺,笔名黎阳。河南省安阳市人。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个人散文随笔集《梦之羽》,《在庸常中寻求诗意》,《书山寻梦》。散文作品散见于《奔流》,《牡丹》,《散文选刊》,《时代报告》等文学刊物。获“沙家浜精神”全国征文散文优秀奖,第二届包公散文奖优秀奖,《雨花》阅读奖二等奖,“为河南现代化建设点赞”征文一等奖等。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