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作家内黄篇】李翠利 | 肖坤小事

 聚力阅读 2020-06-28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肖坤小事

作者:李翠利

与肖坤结识于徒步。2012年,县文联发起“用脚步亲近大地,用心灵感悟四季”的徒步运动,在如此诗意贴切的感召下,我等文艺青、中、老年纷纷响应,田间地头,名胜古迹,整个内黄大地都留下了徒步者的身影与足迹。

那是徒步古镇楚旺,在郊外宋义墓附近,因贪婪几株野菊,我被落在了徒步队伍的最后。抬头再向前赶时,迎面的肖坤几分腼腆的招呼我:“来看下我给你拍的照片吧?”有点小意外,不过还是很好奇的凑过去看:杨树林立,几分烟雾朦胧深远,落叶满地,几棵枯草摇曳清凉,羊肠小道,我持一束粉菊憨笑而来……虽是暮秋时节,这张照片却让我从中读出一种我从春天要到春天去的美好向往。

---低调,腼腆,善于扑捉美好瞬间,并且有点帅的摄影爱好者,这是我对肖坤的初印象。

而随后发生的一件村事,让我对肖坤有了新的认识。2012年11月我生活的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和附近几个村庄所种植的萝卜白菜大获丰收。可即使每斤的价位降到了一毛钱,可还是严重滞销,堆积如山。不仅一季的收成打了水漂不说,还直接影响了下茬庄稼的播种,那时的自媒体不像如今发达,乡亲们也没有找媒体帮忙的超前思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季的心血发霉,腐烂。17日,我们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庄突然走上了新华社的版面,在《白菜萝卜滞销,每斤仅售0.1元》报道中,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正在推挤如山的白菜堆上玩耍,丝毫不能体会劳作父母的满面愁容。正是这篇图文报道,引发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燃眉之急,而这篇图文报道的作者正是肖坤。还未来得及言谢,就得到了肖坤因为这篇报道,受到了某些人的谴责的消息,说他满目秀色不见,却是偏偏报道这种“负能量”。我为肖坤忿忿不平,肖坤却说这是小事,对此不以为然一笑置之。

---关注基层民生的记者肖坤,在对肖坤的初印象后我又默默的加上一条。

后来,我因为乡间阅读推广受到媒体关注,和肖坤有了更多接触。发报道,帮助我募集图书;提建议,促进我做阅读推广;做记录,留下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在这些无私的帮助中,我对肖坤和他的作品也有了更多了解。

肖坤姓刘,78年出生,在内黄县民政局工作,作为派驻村官,曾驻村多年。也正是在多年的驻村工作中,让他感受到生活每天日新月异的变化,开始举起相机“用镜头记录生活”。肖坤的摄影作品多以人物为主,以扑捉人们生产生活中每一个经意或不经意的瞬间表情,诠释人物内心,或以人物叙事,或以眉目传情,方寸之隅,色彩之间,一张一弛,一颦一笑,尽显世间本色,而他为每幅作品精心所取的标题,更是让人心生共鸣,过目不忘。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肖坤一组“守艺人”的摄影系列,和笤帚,蒸花糕,糊灯笼,磨剪刀,其中一张“打拽糖”的照片让人尤为动容。梳着小辫的红衣女孩静静的守在一辆“打拽糖”自行车旁,蓝衫老者正以无比认真的姿态打着拽糖,四周的一切都是虚化的,也都是凝固的,只有这根糖“拽”着这一老一小,我们的心在画面中静怡,似乎聆听到他们穿越时光的交谈……肖坤说:我做的都是小事,我记录的也都是小人物做的小事情。

不错,这些都是小事,可这些老祖宗传下的来的手艺到了今天,还有多少人在传承,又有多少人守住了这些手艺?肖坤所做的这些记录正像他为这一系列作品取的名字一样“守艺人”,它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关注这些手艺和这些“守艺”的人。而肖坤这个“守艺人”的标题,后来不断被一些大报大刊所引用,足以说明肖坤的实力与境界。

还有一组小人物作品同样让我印象深刻,《戏子》。在传统印象里这是个让人有所联想的词汇,这个标题不由得人不去打开浏览它。在肖坤的这个系列作品中除了记录一些名角演出,更多的关注了基层演员们从表演到发饰、服装、油彩和后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与好奇孩子们的互动,热情观众们交流和掌声与喝彩以外的平凡中让我们重新解读了“戏子”,这两个字更深刻的含义。

一位演员在镜子中端详自己浓墨重彩下流露出的忧伤,让我瞬间想到席慕容的那首《戏子》: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而另两位身着戏服的演员在人群中悠然漫步的抓拍,让我也不尽为此生出:“一身行头,几抹油彩,我从戏中来。都道岁月易世,谁知容颜已改,一折好曲唱千年,看似故人非故来。谁人在戏里,那个在戏外?”的感慨。

太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象,而忽略了表象下面你的、我的,我们真实的内心。

      而肖坤另一组以24节气命名的摄影作品,同样记录了一些小人物的小事情。作品以农事为题材,以父老乡亲们情感为主题,贯穿全年记录了百余位主人公的生产劳作。一张在粮食收购点抓拍的作品“丰收写在脸上”,被《人民日报》刊登在2014年6月22日的头版头条,安阳电视台还专门为此做了期“寻找照片上的主人公,为您讲述丰收背后的故事”专题片。这可是难得的大事吧?发信息恭喜肖坤,他却依然谦虚的说:都是小事。

---因此,在对肖坤的印象里,我不得不加上一条:谦虚的,做小事的肖坤。

不过,肖坤做的另一些小事却正影响着一些人一生。

马上乡燕庄村的燕志学、吴明艳是一对普通的农民夫妇,农闲之余,在乡里经营一家小相馆。他们从2005年开始,连续12年累计捐款16万元,让13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让20多名孤儿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让11名社会贫困人员在最困难的时期感受到了人间温暖。然而,谁也不曾注意到这两位一心帮助他人的好人夫妇,一位是残疾人,一位是慢性病患者,他们在关注、帮助别人的同时,同样需要来之他人的关注和帮助,2014年,肖坤和安阳晚报的任贵伟记者开始关注好人夫妇的生活,在他们持续的关注报道下,好人夫妇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2016年他们夫妇被评为内黄县道德模范,入围中国好人榜;亳城乡裴新庄一对患病兄弟,同样在肖坤的报道中,受到关注,疾病得到了有效救治。最近,肖坤在工作之余还特意去看望了两兄弟。

前些时日,我在燕志学、吴明艳夫妇经营的照相馆里偶遇采风的刘肖坤。或为尽地主之余,或为报感激之情,我和吴明艳大姐商议要请肖坤吃顿饭,话一出口就遭到了肖坤拒绝:不吃,我报道你们又不是为了让你们请我吃饭,再说这些都是小事······

这样的小事,其实肖坤每天都在做。

打开肖坤经营的“甲乙拼图”公众号,“花丛中的甜蜜事业”讲诉了一对养蜂夫妇创业故事;“68家单位公厕开放,方便枣乡人”告诉大家最切实的生活信息;高考系列、征兵系列、民俗系列、城建系列、女性系列、留守系列、最美笑脸系列······

从2007年,发表第一篇图文报道到现在,肖坤敬终如初,始终把镜头聚焦着身边的人,用他们的音容笑貌记录生活,以他们的喜怒哀乐讲诉故事。肖坤说自己半路出家,没有什么摄影技巧,直到现在有些摄影的专业词汇自己还都说不清楚,为了自己的爱好,所以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勤奋和努力。一天拍摄照片几百张,一年发出报道两百余篇;一年骑丢两辆赛车,两年按坏一部快门······

如今,这位基层通讯员已经在中央、省等新闻媒体发表图片新闻两千余篇,其中《人民日报》46张,新华社通稿240余篇,国家级其他媒体200余篇,获得国家、省、市摄影大奖40余项,是新华社、人民图片、视觉中国等媒体的签约摄影师和多家国家级报刊的签约通讯员。

肖坤在记录流河沟变迁的拍摄现场接通了我的电话,我问他,这么多年的坚持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没有提到他获得的奖项和取得的成绩,而是郑重其事回答我:记录了生活,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稍稍停顿了一下,肖坤接着说:我还会继续拍下去,我的一些作品现在看起来或许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但我想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后会有保存价值和历史意思。一定会的!因为在肖坤的记录中,我们分明已经看到我们的生产情景、生活变化和社会变革。

“用镜头记录生活”,肖坤依然在用心中的大爱做着自己的小事。

作者简介

李翠利,女,1980年出生,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人。自幼酷爱写作,曾在多家媒体发表诗歌、散文百篇。2008年自费创办零门槛借阅微光书苑,至今已在乡村阅读推广一线走过了将近10年历程,累积推广阅读13万余人次。曾获2016年智慧女性.书香三八全国征文一等奖、2017年图书馆年会征文一等奖;河南省5.1劳动奖章、河南省3.8红旗手、全国书香之家、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等荣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