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土情深】杨国存 | 老家大寨

 聚力阅读 2020-06-28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这个村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过那不是我们的大寨,而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那个村的人们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在七沟八岭一面坡上开山凿石修梯田,战天斗地治山水。他们的精神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大加赞赏。毛主席挥动那震撼世界的巨手,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内黄县二安镇大寨村。

       二安镇流传着这样一个谜语:两边有寨没有寨(墙),中间没寨却有寨(墙),打3个村名。谜底:大寨、观寨和小槐林。3个村观寨在东,大寨在西,小槐林在中间,位于东南西北方向的一条线上。带寨字的两个村没有寨墙,小槐林村名没有寨字,村周围却有寨墙。没有寨墙,为什么叫大寨,无据可考。因古黄河从这里流过,是潘井里32草坡之一。 大寨村以杨、武、许三大姓为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这个村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过那不是我们的大寨,而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那个村的人们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带领下,在七沟八岭一面坡上开山凿石修梯田,战天斗地治山水。他们的精神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大加赞赏。毛主席挥动那震撼世界的巨手,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自此,大寨成了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我们村的村官们从山西大寨取经回来的反思到,同是“大寨”这两个字,同在一片蓝天下,都是共产党领导,为什么他们能做到的事我们做不到?于是坚定了“学大寨,走大寨之路”的信念,带领群众打响了一场“大寨学大寨”的战斗。

       我们村土质恶劣,土地贫瘠。全村2000多亩土地只有南地500亩清沙地,西地是个大风口,东地是个大碱坑,北地1000亩地是流沙滩。旧社会曾留下这样的民谣:“刮风起黄沙,下雨淹庄稼,十种九不收,年年灾情大。”“风沙盐碱蚂蚱窝,一年四季无吃喝。”因风沙肆虐,小麦亩产仅30多公斤,玉米40多公斤,其它杂粮所收无几。解放前,村民们全靠推红车搞贩运维持生计。

       学大寨就是学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村党支部率领群众,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甚至挑灯夜战。他们靠人拉肩挑平整土地,打井办电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锁风沙,翻沙治碱造良田。经过3年苦战,终于建成了树成行,地成方,沟渠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的水浇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推广了优良品种,实行了科学种田。粮食亩产增长了20倍,成了全县产量最高的村。

       大寨学大寨,实现了人们吃饱肚子的梦想。摆脱贫穷的人们笑意写在脸上,甜在心里。他们从心里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在学大寨改变面貌的活动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有的还上了《河南日报》,如《一心为公的好队长——二等残废军人杨学志》。全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县委、县政府很快发现了这一典型,及时在大寨村召开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现场会。并作出“远学山西大寨,近学内黄大寨”的决定。1970年3月16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头题以《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典型——记内黄县二安乡大寨村学大寨改变面貌的事迹》为题,并加编者按编发了长篇通讯。县委将这篇文章印成小册子,发至全县乡村,号召全县人民向大寨学习。大寨村被原安阳地区命名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当时的大寨很快走红,一时遐迩闻名。全国各地纷纷前来参观,每天都是络绎不绝,应接不暇。党支部书记武海章同志,光荣地参加了20年大庆国庆观礼,在观礼台上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毛主席。

       1968年,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大寨也先后住进了大批知青。这些知青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带进了农村,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那时,大寨不但农业生产搞得好, 而且还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办起了翻砂铸造厂、胶水厂、预制场等。

       改革开放给大寨人带来了春天的觉醒,随着“孔雀东南飞”的打工潮,大寨的后辈们也身心洒脱地跨出家门,义无反顾地离开故土,飘然独步天下。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片净土,无论走到哪儿,大寨都是心的归宿!无论走到哪儿,他们都显示出大寨人的勤劳、智慧、质朴、善良,显示出那片热土赋予他们的灵气和聪慧。青年农民许建国凭着一双勤劳的手,靠诚信进入了回收废玻璃的行业,同时占领了全国市场,每个省市都有他的回收点,成了全国有名的“玻璃大王”,并带动村里几十名青年靠收玻璃走上了致富路。许建国致富不忘乡邻,经常慷慨解囊周济贫困乡亲。每年春节,他都为全村60岁的老人每人发100元钱和一袋大米。在旧社会大寨就唱戏起三月三会,但一直没有起起来。现在许建国每年三月三自费唱戏,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那些仍守护故土和家园的人们,和世代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乡人一样,把汗水洒进了黄土,把希望植耕于世间!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重彩浓墨,描绘大寨更加美好的明天。大寨,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指日可待。

       大寨是历史的见证。大寨的发展和变化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大寨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大寨,虽不及江南水乡般婉约动人,更没有都市般繁华热闹,可那里有我纯朴憨厚的父老乡亲、邻里街坊。大寨老井里的水滋润了我的灵气,大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粮食和野菜养育了我的生命,大寨的田间小路印满了我劳碌奔波的足迹,大寨的天空写满了我展翅欲飞的诗句……

       我是大寨人,我骄傲;老家在大寨,我自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