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作家】陈映霞 | 小镇之恋(二)

 聚力阅读 2020-06-28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小镇之恋

3

这次首批引进的外来教师一共五人,春霞是唯一的女性,年龄最小,其余四位男老师,来自不同的省份,都是从师范院校挑选来的优秀毕业生。春霞教英语,四位男老师分别教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这所学校有七十多个教职员工,一千二百学生,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新来的老师从低年级带起,春霞上初一年级的一二三班英语课,每周十五个课时。来自安徽的叶峰老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跟春霞分在了初一级的同一个办公室,他做初一三班的班主任,春霞上他班的英语课。有叶老师这个外地人在一起办公,春霞倍觉安稳。

学校的教工民办老师居多,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学习,教语文的,可以教英语,还可以教数学,认识汉字就可以站讲台当老师。这是师资不达标的主要状况。

这批政府引进的正规军,成了学校各学科的权威,遇到有争议的问题,都以这几个年轻人的意见为准。他们是一支鲜活的教学力量,肩负着各项教学改革使命,他们的到来,是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镇上的居民,很快就认识了新来的外地老师,他们白皙斯文的长相,高挑的身材,文雅的穿着,一下子成了小镇的明星。去镇上买菜买肉,会得到额外的赠送,比如菜农会多塞过来几个茄子过来,又或者是在油腻腻的木板上快速切下一块猪肉放进已经称好的袋子里。

自身知识薄弱的老师们,都能虚心请教,不懂的就问,错了就改正。但是也有人私下里担心这些外乡人能力太突出了,将抢去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得来的小职位,比如年级级长,学科科长之类的小官头衔。

初一有六个平行班,其余三个班的英语课,由本地一个为了教育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林老师担任。林老师快退休了,高瘦秃顶,好像是肩上跳着重担似的,心事重重,不拿眼睛看人。他上学期是教语文的,正准备创造条件从民办编制到转为公办编制,这事让他奔了一辈子,就差最后一个步骤了,谁能料想到学校突然来了正规军呢?有了对比,就比出差距来,自己教学班成绩差得太远,转正就无望了。故此,他左看右看春霞都不顺眼。春霞却一味单纯,她哪会知道有人视自己为眼中钉了?

开学头几天,学生们都很听话,他们对这个只会听普通话,皮白肉嫩的小老师保持好奇的友好。春霞一上课就脸红,红到下课。

第二周,有些捣蛋鬼就开始搞些小动作,看看春霞会有什么反应。比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了,春霞就只好自己擦干净黑板再上课。男生看春霞没有什么硬招,于是开始越来越放肆了。

一班有个叫林江华的男生,开始恶意公开捣乱课堂秩序了,他简直就不把春霞当老师看待,他趁春霞转身在黑板板书的时候,过座位去跟另一行的同学打架;春霞要他们跟读的时候,他有意起哄,阴阳怪气地把声音拖得老长。刚站讲台的春霞,真不知如何对付这群粗鲁的农村学生。

第二周到了九月十号,是教师节。春霞上一班的课,发现电源插孔里塞满了粉笔沫,卡式录影机无法接到电源,也就无法上课了。春霞不知所措,还未等春霞转过身来,台下已经笑开了锅。显然全班同学都知道这个恶作剧,他们就等着看这位小老师在教师节下不了台。

春霞课也不上了,哭着跑回办公室。

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春霞就给学生气哭在讲台上。

级长是位上了年龄的数学老师,他用蹩脚的普通话,语重心长地跟春霞谈话。他的谈话责备多与同情,什么站不了讲台就要下岗。春霞一边流泪一边懊恼,后悔来到这个说“鸟语”的外乡。级长跟春霞谈了足足一节课的时间,还不罢休,又把满脸挂泪的春霞领到了教务处。

春霞以为自己要下岗了,想了想,她反而高兴了,能够回家去就好了。

教务处没有人,春霞一个人坐在冷板凳上,上课铃响了,沸腾的校园恢复了安静。

半节课的功夫过去了,她听到脚步声,迈进来一个没有见过面的高个子老师,他赤色的瓜子脸,三十出头,身穿灰色衬衣,黑西裤,还穿了干净的皮鞋。在小镇夏天还穿皮鞋的男士很少,放鸭子的校长和本地老师们,常穿着凉鞋和短裤,一副农民装扮去给学生上课。

“是春霞老师吧?您好!我是教务处的李敬。刚从广州进修回来,还没有跟你们几个年轻人见面。”春霞点点头,原来他就是管教学的李主任,春霞在学校领导名单上看过这个名字。她怕李主任看见自己流泪的脸,便低着头,看地砖上的花纹。

李主任给春霞递过来一支瓶装矿泉水,移张凳子跟春霞对面坐下。春霞把头压得更低了,李主任却笑着硬要看春霞的脸。春霞干脆就抬起头来,正儿八经哭给李主任看。

李主任笑了,说:“我刚站讲台的时候,也哭过;你一个女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工作,不习惯,不适应,哭哭鼻子,再正常不过的了。”

春霞一边哭一边申诉,诉说在这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话也听不明白,吃也不习惯,学生调皮捣蛋,欺负外地人。“主任,你让我下岗吧,我不干了,我这就走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春霞给自己下岗,免得让主任说出下岗来,自己没有了尊严。

“你还没有上岗就想下岗啊?谁批准你下岗?遇到困难就下岗的话,没人站讲台了。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明事理才需要到学校接受教育,这是学校的职能,也是你我为人师表不可推卸的责任啊!我们不把坏孩子转变为好孩子,社会就不得安宁。春霞老师,教育是个需要耐心和爱心的过程,好老师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做着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孩子们只是贪玩而已,没有什么歹毒心肠,没有阶级意识,再调皮,他们也只是孩子,你要从心底里爱他们。爱是最好的教育,不要当学生是敌人,不要讨厌学生。”

李主任的谈话比莫级长的训斥有人情味多了,温暖多了。他没有一点责备的意思,他鼓励,体谅春霞,还说春霞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去找他。

春霞骨子里也不是个怯懦无能的人,她出了教务处,一边走一边想,不能丢人现眼,引进的人才怎么连讲台都站不住,这不是让三角洲人们笑话?不是给母校抹黑?

不行!如果自己干不好,就直接影响母校的分配指标,以后就没有外调三角洲区域的名额了。再说,黄春霞给学生赶下台,这话传回去,多没面子呢!

想到不堪的后果,春霞抹干了眼泪。她回到办公室,已经是第四节课了,看见办公台上放了一束鲜花,还有学生们手工制造的卡片。卡片下面,还有文健的一封信。

春霞正在纳闷是谁送的鲜花,叶老师就进来了,他笑着说:“节日快乐啊!这束鲜花是我们三班全体同学送给你的!你看你收到那么多卡片。”

春霞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看着鲜花和卡片,倒像是在讽刺自己,她木鸡似的坐着。

放学后,办公室的老师都走了,叶峰低声地跟春霞说道:“今早这事儿,林老师在偷着欢,他巴不得你走人。带头捣乱的林江华就是他的亲侄子,明摆着有人幕后指挥,目的就是让你上不了课!”

春霞听后目瞪口呆,我碍着谁了?我是国家统一分配来的,又不是和你林老师争夺编制名额。

叶峰接着说:“我们这批正规军,都是他们的眼中钉。我们的闯入,威胁了他们原来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遭到攻击和排挤是理所当然。级长在教务处造谣了,说我对待学生态度粗暴。”

春霞听了叶峰的话,心里百味杂陈。踏上讲台的第一个教师节,春霞成熟了。

春霞私下里跟学生了解情况,证实林江华确实是林老师的亲侄子。春霞用一个苹果的代价,就让林江华到宿舍里亲口交待了林老师策划捣乱课堂的真相。

春霞痛下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观念转变了,满眼黑不溜秋的乡下娃子顺眼多了,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总不能让几个老鼠屎就坏了一锅粥。

教师节后,春霞里里外外变了个人。她突然就泼辣起来,不害羞,不怕丑了,她会举高教鞭狠狠地抽打不听话的学生,她开始学讲当地方言;她也会蹲下来,温柔地拍干净学生衣服上的泥土。放学了,她跟学生打球,做游戏,周末走乡串户,去村子里家访,跟学生一起下田干活,去江堤放羊,提着一篮子水果到渔民家的船篷里做客。春霞走近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也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她跟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春霞的房门外,办公桌上,经常放着一把绿油油的青菜,带有新鲜泥土的芋头,或者用稻竿做绳子穿过鱼鼻孔的大鲤鱼。

学校的教学设备基本为零,除了一部卡式录音机播放课文磁带以外,就再没有别的教具了。春霞带学生动手做教具,利用情景教学法,唱歌,跳舞,做游戏,硬是把每一节英语课设计得精彩纷呈。

经过两个月的拨乱反正,春霞的课堂变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乐园。春霞发了狠心要强大给别人看,不要因为咱是全校最小的老师,就小瞧了俺!

除了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春霞还要面对一日三顿的油盐柴米。独立过日子才知道粗茶淡饭也颇费脑筋。不到月底,早就没钱用了。

财务处总是推迟发工资。二十五号以后到发放工资的那些天,春霞只能一日三顿都吃榨菜和白饭了。她饿得两眼发昏,浑身无力。

春霞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一百九十八元。她不会算计,这钱不经使,总是跑得快,好像很不情愿跟春霞呆一起。后来,她用小本子记着每一分的支出,还是不奏效。手里有钱的时候就忘了没钱的囧慌,看见什么好看的,好玩的都买了。

新来咋到,大家都不熟,不敢去跟别人借钱借米啊!家人不在身边,也不敢跟文健说,说了反而让他担心。这几天快没米下锅了,可是教务处的人优哉游哉说,数字还没计算清楚,要缓几天。

傍晚,春霞呆在房子里,呜呜地哭了。叶老师来敲门,春霞本不想开门的,可是他咚咚咚敲了老半天,非得把门敲开不可。春霞想现在跟叶老师关系最近,能向他借米借钱是最后的退路了。

春霞打开了门,强颜装笑:“什么事呢?”

“想来蹭饭吃的!”他说着就去打开电饭煲,又打开旁边装米的塑料袋。然后他看着春霞良久,坏坏地笑了。说道:“你怎么搞的,今天才二十五号就这景象?女人当家当成这样啊?娃娃都会给你饿死哦!”

春霞只好破涕为笑,叶峰掏出钱包,拿出五十元,递给春霞,说道:“你先用着,我用钱也没有打过算盘,下个月要把你也打进预算才行!”走到门口又回头看着春霞,笑了笑才离开。

春霞呆望着那张来得及时的五十元,筹划着等发了工资,还了叶峰的钱,还请他吃顿饭。

这天就到了中秋节,学校要提前放学。春霞上完课回到办公室,看见书桌上放着一个加急电报的通知单,是北京发来的。春霞心头一惊,文健出什么事了?她没有去洗干净满是白色粉笔沫的手,朝镇上的邮局奔去。

节日的邮局特别繁忙,等着取件的人排了一条长龙,春霞站在队伍的最后面,她踮起脚跟,伸长脖子往前看,心里烧着一把火,电报是报忧不报喜的。非是万分火急的事,不会发电报。春霞急得脸色发白。

干了一辈子邮局工作的老局长,早就认识这位外来的女教师,他看出春霞的着急,于是招手叫春霞来到前面。

电报的电文翻译出来了,四个汉字“中秋快乐”。

焦急的春霞抿嘴笑了,老局长像慈祥的父亲,看着年轻人也笑了。他翻译了几万条电文,第一次在中秋节翻译出充满喜悦的四个字。

出了邮局,春霞流出眼泪来。心想,何必呢?她知道文健要去北京市很远的地方发这四个字,还要花钱,还把自己吓着了。谈恋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别人看来是多此一举,毫无用处的事,恋爱着的人却一本正经,全副心思在做。

中秋节是这批人才来到塘头镇的第一个节日,学校特别叫厨工在晚餐加了几个菜,还把饭菜抬上实验楼的顶楼上,一边赏月一边吃大餐。饭后还有盐水花生,豆沙月饼和酸柚子。

淡黄的中秋月,早早就悬挂在半空了,像是人工制作的月亮模型,站在楼顶上,伸长手臂就可揽月入怀。

耳边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五个年轻人在饭桌上谈论着来小镇的感想。春霞抿着嘴巴,谁发言就看谁笑。叶老师没有发表什么阔论,只是拿眼睛瞄着春霞。春霞今晚穿着白色的连衣裙,月光下的姑娘,是男青年中的调味品,像热气腾腾的肉汤上浮着的香菜叶子。因为文健在开学前就离开了学校的,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春霞姑娘已经名花有主了。

月亮越来越明亮了,天幕变得墨绿而深邃。夜风徐来,竟有些凉意了。大家突然停止了刚才那热烈的谈话,安静下来,就不免思家念旧,各自揣着不可公开的心事。

春霞当然在想文健哥哥,他一定会在校园里的草地上独自呆坐,把相思情话对着月儿诉说,知道千里之外的心上人也在看同一轮明月。春霞想到他下午发来“中秋快乐”的电报,心里暖暖的,也不觉得夜风里的寒意了。

大家正想结束赏月,李主任赶来了。大家又围着大桌子坐下,听李主任说了一通有关小镇前途无量的慷慨陈词,学校和政府不会亏待大家的,保证让男的娶上温顺媳妇,女的嫁到如意郎君。这五个外乡人都嗨嗨地回应。李主任拿眼睛瞄着春霞良久,直到叶峰发出几声干咳,李敬才一本正经地表扬春霞,说大家都要向春霞学习。领导说话,大家都正襟危坐,叶峰却不耐烦地离开了大桌子。李主任最后说:“我是你们的朋友,四海一家亲啊。”又特别问了春霞还有什么困难吗?春霞摇摇头。

李敬下楼去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他的事情来。春霞一向不爱探听别人是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别的老师像是私人侦探,知道李敬很多私事。说李主任爸爸是塘头镇镇长,在这小地方一掌遮天,李敬是下一任的校长人选,他妻子原是镇上中心小学的老师,五年前的一天,为了送一个生病的学生回家,在返回的路上遭遇车祸而身亡。

大家在月光下散去,各自回宿舍了。路上叶峰悄悄跟春霞说:“李敬贼眉鼠眼的,不是个好东西!”

春霞疑惑地看着叶峰,点点头。

4

一转眼,期中考试就到了。这是全县统一时间的正规考试,由县教研组闭卷命题,采用初二年级跟初一年级对调试卷评分。这就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半个学期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对各科任老师教学水平的公正考量。

统计成绩出来了,春霞三个班平均分为85.5,林老师带的三个班平均分63分。这个差距太不留情面了!

春霞扬眉吐气,引进的外来人才,全部都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教学成绩在各学科中遥遥领先。

叶老师看到教务处发来的各科成绩总结一览表,朝春霞竖起了大拇指,笑道:“你出招也太狠了!”

叶老师还告诉春霞,林老师总是趁春霞不在办公室的时候,私自去翻春霞的书桌,叶老师去镇上买了一把锁,要春霞一定给抽屉上锁。

“我就是瞧不得本地人那贼眉鼠眼模样!”叶老师愤愤地说“看我们几个人就可以把他们统统整得往地下钻去!”弄得春霞哈哈大笑。

第一次统考成绩公布以后,学校的气氛明显发生了改变。有目共睹,政府没有白花银子引进人才啊!

林老师开始主动跟春霞拉家常道近乎,他用暗的硬招损不了春霞,于是改用明的软招。从家里带来蔬菜给春霞,讪讪地说道:“这青菜是我亲手栽种的,比外面买的新鲜干净,种多了吃不完给猪都吃了,你就要吧!”春霞觉得很别扭,开始坚决不要。可是转而想道,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给人台阶下。于是她就顺水推舟,直截了当说道:“林老师,你要什么资料尽管来我这里取,教学上我能帮助你,也是我们外来教师很乐意的事。”

这一席话让林老师满脸不自然,直把半秃的脑袋生硬地点个不停。

春霞更是快马加鞭,把英语教学搞得热火朝天,非但在学校内部呱呱叫,在三水县也出了名。她的课成了全县英语科组效仿的示范课,经常有来自外校的老师,坐在课室的后面观摩她的课堂。

有一天,三班的课代表张慧玲说起教师节的卡片和鲜花,春霞才恍然大悟,原来鲜花和卡片都是叶老师自己买来,让学生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春霞的。

张慧玲又说道:“春霞老师,叶老师经常在窗外听你讲课,你不知道吗?我每天都看见他躲在柱子后面,他喜欢你,他又害羞,不想让你看见。”

说得春霞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春霞正色道:“你小屁孩,懂什么喜欢不喜欢,不能随便开老师的玩笑。”

为了证实张慧玲的话,第二天上三班的课,春霞走进课室不到十分钟就走出来,果然看见叶老师在教室后面的柱子那边站着。

春霞心里一阵慌乱,叶老师不是英语科组的,听我的课干什么呢?

打那以后,春霞就渐渐疏远叶老师了。发工资的第一天,春霞取消了请叶峰吃饭的计划,去镇上买了两斤柿子。春霞一手递过去五十元的纸币,一手递过去柿子,说道“这是利息。”

叶峰呵呵地笑了,盯着春霞看,伸手去袋子里拿出一个柿子,没有洗就吃了。说这是他小时候最爱吃的水果了,也是他吃过的最甜的柿子。他要春霞吃,春霞不吃;他要春霞坐,春霞不坐,说了声谢谢就走了。叶老师顿时觉得柿子不甜了,根本还有涩味呢。于是把剩下的柿子挨个排列在窗台上,直到它们从硬变软,由青黄色变成橙红色,最后都化作水,烂掉了。

—— 未完待续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