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元友 | 《新闻联播》随想(外二篇)

 聚力阅读 2020-06-28

总第1060





《新闻联播》随想

文| 郑元友

《新闻联播》是我每天的必修课,这是几十年坚持下来的习惯。虽说读过几年的书,毕竟称不上是个文化人,“两耳不闻窗外事”倒成了常态。喜欢看新闻,自然也喜欢看老家的《齐河新闻》。喜欢《新闻联播》是关心国家的事;喜欢《齐河新闻》,觉得是关心自己家的事。尤其是在外地,更是对乡音情有独钟。

对《新闻联播》之爱,恐怕要追溯到少年时代。

七十年代,村子里面只有一台黑白的熊猫牌电视机,看电视简直是一个梦想。放学回来,在那没有电视的傍晚,每当收音机里传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声音的时候,我就依偎在收音机旁一动不动的静静的收听,半个小时的时光愉快的度过。听听祖国发生的大事,听听国外发生的趣事。心灵的愉悦,妙不可言亦!那时候的电台节目也算是丰富多彩,新闻就更新鲜。记忆中,我的童年就爱上新闻节目了。

对《齐河新闻》的喜欢,不能不跟一个人有关——自家侄女县领导桂萍。90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的桂萍分配到县里工作,她是我们村里为数不多大学生,于是便成了大家议论的话题,成了全村人的羡慕的对象。此后,由于工作努力,业绩出色,职位常有升迁。时过境迁,她已经挤身于县领导行列,因此在电视上便能看到她了。每当看到“侄女”在电视上的《齐河新闻》里出现的时候,心里总会很自豪,很激动,常常喊来后院的堂哥,也让他在电视上看看他的侄女。

说是侄女,其实是按照家族里的辈分来称呼的,她其实只小了我一岁,说同龄人显得更合适。很多年来,由于工作各异,我们联系的不是太多。但有些往事,非但不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磨殆尽,反而在头脑中愈加清晰。记得第一次在桂萍家吃饭,好像是因为在县府大街的一次偶遇。她虽身为县领导,但对族里的人依然十分热情,没有一点“官架子”。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很温暖,是我更加为有这么一个出色的侄女而骄傲。前年,她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名牌大学,可谓光宗耀祖了。我们作为老家的代表提出庆祝一下的要求,结果被她婉言谢绝了。作为一名领导,她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族人,她能体谅父老乡亲的不容易。经过这件事情,我更加佩服她了。

每当去到晏城办事儿,经过宽阔又安静的县委大楼时,心里都会涌起一阵激动。一想到这个县政府里有我的侄女桂萍正在为人民和国家辛勤地工作着,嘴角就禁不住露出笑容来。毕竟,她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也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

明月湖游记

去年冬天的某一日,因公出差到百公里之外的德州。早就听在德州工作的朋友提起过位于市中心的明月湖风景秀丽,工作之余索性决定只身“赴”湖,一看究竟。

走近正南门,牌坊上方刻有“明月湖”的匾额字迹隽永,它的名字给我留足了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苍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心中突然涌起了许多诗句。门前有市民在跳广场舞,好一派歌舞升平,好一派欣欣向荣。古人的诗句究竟是有魔力,令人想入非非。往前走了没几步,几位宽袍长袖的“太极先生”便将我吸了过去,他们在变动的步子和动作之间展示着武术的魅力和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心态。说实话,很是羡慕这样的生活。多年以来为了生计奔波劳命,不能有一时的倦怠。担心自己的出现会干扰他们的修炼,只好恋恋不舍地悄悄离开了。

围绕着湖慢慢悠悠得走了一圈,平日里的疲惫的双眼,欣然跑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我看到了另一群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生活。

大概在湖心的位置,看到一对练习舞蹈的青年男女。我莫名地感到一阵欣喜,大概是岁月吧,把我从眼前这样的青春送到几缕白发的年纪。这样想着,竟然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新湖啊,你是美的,昔日的湖水荡漾,修炼成了今日的玉洁冰清;青柳的婀娜,过度成金柳的成熟之美,摇曳。此时,我只想赞美一种事物,如眼前的明月湖。

湖的东面,靠近码头的地方是一尊美女雕塑。身姿矫健,清纯靓丽。我走在水中的石雕荷叶上面,给她拍了一张照片,看到她就就觉得年轻了。难道,这是维纳斯的魔力吗?突然想起我一手创办的“树人教育”。我们学校任教的老师都是当代的大学生,研究生,我们的同学们更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眼前的这美少女不正是我们年轻的“树人教育”的真实写照吗?毫无疑问,遇到他们是我的缘分,我的幸运。

想着想着,我这个年近不惑的人,一下仿佛青春了起来;想着想着,就发现自己走成了校园里昂首阔步的样子。

七月的怀念

自从父亲过世后,我思想上对姑母的思念就愈加强烈;而行动上,对姑母的关心却是远远不够的。

今年春节,直到大年初一的晚上,我才例行和姑母通电话,通话的结果确是,大表哥告诉我:姑母没了!去年七月份就去世了……

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不能容忍他们当时没有告诉我们。儿子在电话这头也与大表哥大吵起来。

后来,电话那头就没有了声音。再后来,是大表嫂的声音——原来,姑母的弥留之际,正是大表哥二次心梗发病,在医院抢救之时……

我一愣,且劝慰大嫂,照顾好大哥,并为刚才的冲动后悔。大嫂知书明理,一边向我们致歉,一边约我们别忘了去哈尔滨玩,我也邀请他们有时间来山东玩。

至此,打姑母嫁到刘家已经超过一甲子的时间。这份秦晋之好,这份亲情,在我心里,并不能随着姑母姑父的离世而结束。虽然姑母不在了,但是,“哈尔滨”,依旧让我亲切,让我感动。

曾经,我那亲爱的姑母就在这座城市。松花江,松花江上的太阳岛,曾经留下我的身影。

打我有记忆,哈尔滨就有姑母,每年年关,进了腊月二十,我家总会收到来自哈尔滨的二十块钱。那二十块钱,曾经使我们大半个村里的人向我们家投来羡慕的目光,那二十块钱,能足以过一个最富有的年!

后来,爷爷不在了,每年进了腊月,我们依旧能准时收到姑母汇来的钱,而且,汇款单上的数字,不断变大。由最初的二十到五十,到一百,到二百,到五百……

就这样,姑母一直挂念着他的哥哥,挂念着她的侄辈,挂念着我们这个贫困的家。

直到姑母去世的前两三年,我们的生活早已很好了,她老人家还在电话里问:“家里打的粮食够吃吗?”

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无论我们去哈尔滨,还是她回家来,她总会塞给我们各种颜色的布料与衣服。在相当长的年月里,我们全家身上穿的,床上盖的,都是姑母的,就连我结婚时的窗帘,都是用姑母带来的花布做的……

直到现在,姑母仍被誉为是我们村里“最挂家的闺女”。

后来,年迈的姑母,每到年关,总是天天跑到哈尔滨的三棵树火车站,看看有没有回老家的山东人,好让他们往家带个口信儿。

每当我想象着姑母走路蹒跚的样子,眼泪就禁不住湿了双眼……

姑妈走了!走得太急!走得太早!侄儿还没来得及尽孝!

姑妈走了!离侄儿计划好了去看你,仅差一步之遥!

姑妈走了,走在人间的七月,带着对我们的牵挂……

哈尔滨,一个温暖的城市,一个亲切的名字,这座城里生活着我的大表哥、二表哥、大表姐、二表姐、小表妹……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一定要永远怀念她老人家!一定不辜负她老人家的希望。我们要好好团结,更要走好我们人生的路。

愿姑母在地下安息 。    

作者简介

郑元友,笔名金明,山东齐河人,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大众电影》、《德州晚报》、《齐鲁晚报》、《西楚文艺》等。有散文集《南园记事》(上部)。


即将截稿

➣➣➣


《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9》

隆重征稿

投稿邮箱:julichuanmei@yeah.net

订阅方式:微信 yuwei0124

 征稿/征订启事


入选作品目录

1、  王久辛 | 冷冷的鼻息

2、  卞毓方 | 射阳赋

3、  顾  坚 | 花开的声音

4、  梁长峨 | 带不走一片云

5、  凌鼎年 | 石头剪刀布

6、  冯积岐 | 怀念恩师陈忠实

7、  何建明 | 万鸟归巢

8、  朱山坡 | 台风的故乡

9、  李 婍  | 邂逅水墨乌镇

10、 黄秀峰 | 生命的底色

11、 许道连 | 许溪河,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

12、 王忠正 | 从秋天回乡

13、 李  景 | 纳木错的深情

14、 王希社 | 桃花谷

15、 刘海亮 | 长安一片月

16、 范  诚 | 卖红薯的母亲

17、 陈才生 | 雪里访青年

18、 姬学友 | 浮生半日,片刻欣然

19、 徐国忠 | 六奶奶

20、 李  顺 | 生日絮语

21、 袁瑞珍 | 迷失在丽江

22、 于 雷  | 沙雅秋天的札记

23、 薛 媛  | 却话云起时

24、 董昕枫 | 抹不去的记忆

25、 河 丁  | 逆向生长

26、 向德森 | 烧瓦

27、 王顺中 | 父亲的柿子树

28、 孙悦平  | 玉龙雪山

29、 杨国存 | 雨夜读画

30、 陈建军 | 那年,一树槐花盛开时

31、 王  新 | 和母亲一起乡下过大年

32、 褚福海 | 宁馨的夏夜

33、 丁  子 | 夜的黑

34、 鹿剑林 | 拉萨,致敬文成公主

35、 王咏梅 | 够了

36、 徐少平 | 的确良

37、 贺  昕 | 等待在时光深处的女子

38、 孙  瑜 | 美丽的中文永远不老

39、 刘发祥 | 文脉 

40、 雪  迪 | 雪

41、 郑  立 | 七洞门

42、 刘丰歌 | 锈蚀的弯刀

43、 薛玉林 | 晚秋的雨

44、 曹  矞 | 牡丹之美

45、 黄建南 | 攀 援

46、 周岑岑 | 一场跨越前世今生的爱恋

47、 阳  涛 | 庭院除草杂记

48、 老  土 | 冬青树

49、 郑友贵 | 父亲的歌

50、 淮战科 | 把酒入诗词

51、 肖  龙 | 人到中年看月亮

52、 林友侨 | 一场等不及的生死之约

53、 邓思杰(加拿大)| 移民人的旅途

54、 尹小平 | 小巷叫卖声

55、 梅会林 | 发烧的夏

56、 吕华青 | 近看卞毓方

57、 张  杰 | 米娜

58、 张修东 | 向南行

59、 章科才 | 坐在窗前观大海

60、 张钧杰 | 野草的随想

61、 张乐鹏 | 星星

62、 石丽霞 | 嘉峪关悬臂长城

63、 袁风燕 | 樱花赞

64、 赵亚琼 | 剪

65、 顾乐生 | 东坡赤壁游

66、 姚兴科 | 心灵之旅

67、 支立明 | 老屋· 老树·老人

68、 王志明 | 春草又绿了

69、 苗志军 | 辣椒咸菜

70、 李  忠 | 赛 虎

71、 李秋菊 | 老家的腊肉

72、 张鹏鹏 | 水的记忆

73、 唐宗洋 | 青桩

74、 何  枫 | 有梦想,岁月静好

75、 董  琳 | 乡村纪行,梁山脚下的魅力乡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