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认吧, 你只是在“伪装学习”!

 老方说 2020-06-28

时代变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的繁杂也让人目不暇接,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海洋里选择出最有效的信息成为一个强烈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既然搜索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为人们提供信息筛选过滤的知识经济,同样也可以。

如果说搜索是在线上为人检索出有用的信息,好市多 (Costco) 是在线下为人筛选出好的商品,知识经济就为人提供了一个知识的筛选器。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也涌现了一批贩卖知识的商人。

但一两年过去后,那些付费学习的人还好吗?

.

据网上问答搜索,退订、取关的居多。

这说明“药效”过去了。

手机订阅了一大堆的专栏,进了几个高大上的付费知识群,连做饭、走路、睡觉都听着知识精英的讲课,每天都沉浸在学习的充实中。

对于这些幻想着马上拥有无敌秘籍,吃下“知识速效胶囊”就能增加技能分的人,老方只有一个字:呸

.

你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追逐刺激。

一本难读的书就像难以咀嚼的食物一样,你难道还是无能的幼儿,需要别人咀嚼后喂给你吗?

这种碎片化知识喂养,很容易让一些心智又懒又不成熟的人成为自己逃避真正学习的借口。

你看,我每天也有在学习啊,为学习忙的连吃饭时间都没有了呢。

.

从古至今,每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没有是通过这种琐碎学习而成功的。

对于那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张口闭口新名词、专业术语的人,古代有一个专门称呼:两脚书橱。

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智慧的增益,是为了有自知之明,是求“道”。

而不是为了社交上的吹牛显摆,自欺欺人。

.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曾国藩“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曹德旺常年读《金刚经》;马云包里常放一本《道德经》。

一本经典,胜过万千碎片。

二手知识再多,也不是自己体悟出来的,压缩饼干式的精神食粮也没有什么营养,只会让你陷入虚幻的“精进”满足里,被“知识贩子”们割智商税。

这种低品质努力只会让你日益平庸。

.

出名后,爱因斯坦经常去很多地方作演讲,每次演讲,他的司机就坐在旁边听,一天,司机告诉爱因斯坦,他已经对爱因斯坦的演讲套路了如指掌,如果他来讲说不定会更动人。

由于那个年代影像传播落后,许多人都不认识爱因斯坦,于是下一场演讲时候没人发现演讲的是司机。

演讲很成功,司机赢得了人们热烈的鼓掌,快结束的时候,有科学家问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司机笑着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没想到你们的研究水平这么低,连我的司机都能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司机和爱因斯坦的区别。

所以,千万不要成为司机型学习。

.

有网友说,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是的,不是给脑子里塞进更多的内容就是在学习进步,那只会让人更蠢更笨,变成妄人。

再多的知识量不如你能够领悟运用的一个道理,知行合一才是真的精进之道。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

低水平的重复吸收浅层的内容碎片,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机械,越来越焦虑,成为一个被情绪左右的“资深庸才”。

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是创造,是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而不是你“吃”掉了多少“精英大咖”的知识胶囊。

别人肥了腰包,你却成了一茬韭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