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带古镇:一街七巷的休闲,融合在四川山水的客家文化小镇

 桂临塞上 2020-06-29

虽然在成都多年,但还是第一次去洛带古镇游玩。洛带古镇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自古繁华!

四川的古镇有很多,遍布省内各地,都颇有特色,带着一种质朴,休闲的气息。如同四川的性格,热烈而低调!而洛带古镇是成都近郊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镇,文化底蕴非常厚重,行走在古镇中会有一种时间倒流的错觉,一进入洛带古镇一股浓浓的客家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

据说,以镇子为中心,方圆十多里的村镇居民近九成都是客家人,他们说着很有特色的客家话,也叫做“土广东话”,听起来虽然不太懂,可是软软糯糯的感觉很舒适,丝毫不逊色于江南的吴侬软语。反正和潮汕话有些相通。同样的建筑样式风格,同样的口音,会让你感觉来到了两广的老镇里。

古镇内千年老街、客家民居保存完好,呈“一街七巷子”的格局。主街道分为上街和下街,全长约1200米,全由青石板铺路,印象里见到的古镇似乎都是青石板铺的路,从西到东,主街道两边就是纵横交错的“七巷子”了,也全都是青石板铺路。

说实话我是非常喜欢青石板路的,走在上面的感觉很踏实很有安全感,尤其是女士们穿着高跟鞋踩在石板上发出的有节奏的清脆脚步声,还真不亚于一首音乐。仿佛走在老家的巷子里,安静而悠扬,如果让我在青石板路上走着即使什么都不做我都是欢喜的。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都是明清时期风格的建筑,客家文化在这些商铺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美食、手工艺品、纪念品等应有尽有,商业氛围有些浓厚。要是你是一枚“吃货”,那么古镇中的“伤心凉粉”,“油烫鹅”,“盐焗鸡”,“油炸昆虫”你一定不能错过!

洛带古镇的名字都传说和扶不起的阿斗有关!小镇镇口上看牌坊样式的上面匾额就写着:落带镇金色的三个大字。

相传洛带镇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后因蜀汉后主刘禅类似游玩抓鱼,不慎把玉带落入镇旁八角井而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名排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明朝时改隶简州(今简阳),清朝时曾更名为“甑子场”。

我们是从四方塔这里开始游镇之旅的。站在牌坊下,很明显能感受到古镇的地貌,它依山而建,托水而住。明显的客家人的选址理念:“住山不住坝”。因地势而建构,背靠龙泉山,面向成都平原。

从镇塔楼(四方塔)开始,地势由东南至西北从高到底,成跌落之势,可以说,抛去阻碍因素,放一个球从镇口滚下去,可以滚到镇尾。街面略有起伏,富有变化,和很多地方的古镇一样,基本都是一条主街贯穿小镇,七条岔巷穿插其间成树叶状分布。

好看的古镇千篇一律。建筑的韵味各有所长。与其说来游玩,不如说来参观民居建筑的美!

可能是离成都比较近(在成都东北部,距离约20公里),有两条快速通道相连。前来游玩的游客还是非常的多,给小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各种设施完备,因为地铁已经修到龙泉驿,那也是成都的门户,从龙泉驿到洛带古镇,顺国道驱车也不到20分钟,所以还是很方便的!

每到休息日或者节假日,这里都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感受不一样的客家文化和内容!

很多人都在惦记小镇的美食,其实欣赏一下民居也是很好的享受,小镇民居屋顶都是典型的明清南方样式,主要都是用片瓦堆积组合而成,每家每户样式造型都不一样,四四方方成小“U”弧度的黑瓦,在客家建筑匠的手上演变出千万姿态,让人欢喜。就算是不懂建筑学的人都会为这些房顶的艺术所吸引。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巧手和奇思妙想!

至于什么歇山顶,硬山顶,攒山顶这个就是专业范畴了,在外行人眼里,就一个字:美!

为什么四川的民居很多都是明清南方样式的?这个跟张献忠有关系,张献忠是明末两大流寇之一,其攻破成都后,《罪惟录》记载,“蜀王阖宫被难,巡抚龙文光暨道府各官,皆死之。檄诸绅于成都,皆见杀。”《蜀记》中说,“贼大众驰聚而入,不分老幼良贱,皆杀之。三日后,方招安。”此外,还有“屠广元”、“屠保宁”、“屠锦州等州县”、“屠邛州”等等。大凡不事先投诚、经战斗而攻破的城镇,都一屠了之。一句话,到哪杀哪!

“楱榛莽莽,如天地初辟”“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这是张献忠大肆屠戮的结果。因为他的嗜杀成性,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大移民,史称“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就是在这个时期,踏入四川这片土地的。整户,整村,或者整个家族的迁徙移民艰难,这里不做累述,只是因为移民,造就了四川范围内像洛带古镇一样的风情!环境相对的闭塞,使得移民带来的建筑和民风民俗都也能比较好地留存下来,展示在如今的我们眼前!

在蓝天白云下,黑瓦,斑驳的黑墙,青灰的石板路,潺潺的穿街流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走在小镇街上,仿佛时光倒流,如果不是两旁铺面店家老板的热情招呼,过往游客的时尚穿着,还真以为是穿越回到明清时期。

一根根柱子,撑起一个个外伸的屋檐,是不是感觉熟悉?就是骑楼的样式。临街的的房子都是铺面,人从柱子和铺面间走过,避免日晒雨淋,方便了店家,也方便了游客!一些小绿植垂吊下来,增添了走廊的情趣和韵味。

一间间房子紧挨着,古朴而古老。平时游人不多的时候,更是显得古韵悠长,尤其在落日时分,太阳余晖照影下,更是欣赏民居的绝佳时候,街道和房子都好像镀上了一层金粉。深沉而夺目!

背光的地方似乎隐藏着整个小镇的秘密,所有的传说和故事都在这里散发,等着游人来追寻!

洛带古镇的山墙也带有明显的湖广民居痕迹。

山墙,砌筑于建筑两端的墙体,以支撑建筑上部的屋山,山墙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坚固的墙体、而上部大多数为三角形,这样的山墙大多是在硬山和悬山建筑中。在歇山建筑中,山墙一般是山花。在那方一般民居建筑中,山墙的上部不是一般的三角形样式而是做成阶梯状的防火墙样式。

山墙分内山墙、外山墙与排山墙。

内山墙是指每个房间与房间之间的墙,它一般与前后墙成丁字形。

外山墙是指在外面能看到的墙但前后墙不算,如:一房屋是门朝南,则东西那两面墙就叫外山墙。

排山墙就是老式房子,房间与房间是用木头或水泥柱立起来,再用砖进行砌筑起来的那就叫排山墙。

大幅水式山墙

几乎湖广各地的山墙形制在这里都能看到!尤其是广东潮汕民居五行山墙的水式山墙,都多数以大幅水式的形式出现,醒目,显眼,抬头就能看到。尤其是几个会馆。

五行山墙:金者头圆而足阔,木者头圆而身直,水者头平而生泥,平行则如生蛇过水,火者头尖而足阔,土者头平而体秀。

更多的民居采用的是人字形山墙,主要是比较简洁实用,修造成本也不高。

在三角梅的点缀之下,山墙也焕发出一种别样的美,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房子的雕梁画栋也铅华退去,有些破败的感觉,一种时光镌刻的古老感,让人心生感慨,想当年也是荣光无限。先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留存在这些建筑构件里

这些斑驳都浓缩了移民们的艰辛和曾经的希望。如今成为游客留影的好背景。愿这美景永久流传。

据说每年小镇的节日这里是人声鼎沸,更是感受和欣赏客家文化的好时候。有机会要感受一下!

字库塔

这塔算是小镇的中心点了,名叫字库塔。其实就是一个焚烧炉。上下两个窗口,一个投纸,一个冒烟。

为什么叫字库塔?客家人爱惜字纸,有字的纸不能随意丢弃,光绪六年人们为焚烧字纸建造了专门的场所-----字库塔.也不知道它装了多少客家人的故事和乡愁在塔身里。

无处不在的这些绿植不知道是小镇故意放置还是随心摆放,给小镇增添了柔美的气质和无限风情。

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供奉佛教禅宗的创始者六祖慧能,名曰"南华宫"。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由戏台、乐楼、耳楼及前中后殿组成,呈中轴线对称排列,复四合院结构,总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广东会馆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其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绝无仅有,已成为洛带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洛带古镇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江西会馆)生动演绎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湖广填四川时期,入川落籍的客家人以会馆为中心,是客家同乡聚会议事和祭祀的重要中心,是移民们的栖息地。

可惜的是没有开门,不知道是不开放还是不是时候,只能在外面看看,可惜了,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来再看!

几大会馆各有特色。江西会馆在整体布局和建筑美学方面都颇有价值;湖广会馆较完整地反映了湖广移民的艰苦创业和社会生活;川北会馆则集中反映了川北移民的社会生活,对建筑有兴趣的游客不能错过!

一镇藏九州,一院会天下。

博客小镇内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居建筑。属于新开发的旅游点,分别有川派、徽派、晋派、海派、闽南派五种风格。在大面上都是中国风,小细节又分别具有各派民居特点。

新旧景点相辉交映,尤其是幸福场的开业,让时尚和传统在这里碰撞和相互影响。给小镇增添了新的元素和亮点。

金龙长城由于去的时间比较晚,没时间爬,有些可惜。据说也是仿真长城,颇有气势。仿佛一条游龙蜿蜒盘旋在山上。

离繁华的成都很近,离幽静的大自然很近,希望您在这里可以找到心灵上的慰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