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什么时候最危险?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时候

 老方说 2020-06-2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创业就是逆境求生,根本没有别的法子,你要么苟且偷生,要么奋斗向前。如硅谷创业者本·霍洛维茨所说,“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高度,从创业者来说,其公司的人员、市场规模和赚钱多少的心理预期,就是创始人、公司的瓶颈和局限。

我曾观察过一些创业公司,以10年为期,一般分为4个阶段:开拓期,扩张期,积累期,瓶颈期。

开拓期是最辛苦的,资源有限,你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够让自己的小公司扎下根来。

但这时候公司的精神面貌却是进攻性最强的,创始人和团队锐气十足,就像旭日东升一样,朝气蓬勃,生机无限。

扎根立足之后,就顺势进入了扩张期,在表面形式上,人员增加,办公面积扩大,市场规模增长,公司处于一个野蛮生长的发展阶段。

然后呢,就是公司的一个积累期,业绩的上升,利润的增长,渐渐全方位的沉淀,随着水量的增加,公司整体发展的节奏开始放缓。

最后就是瓶颈期,对很多老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舒服的时期,没有了朝不保夕的生存挑战,公司积蓄的粮草让他从心理上觉得自己已经强大了,或者说,他以为自己已经成功了。

成功是危险的。

伟大的企业从不说自己成功,它们只认为自己还在成长。

但大多数公司都是平庸的,当世俗的成功符号——金钱、车子、房子和社会地位等——都已经品尝滋味的时候,很难有人可以挣脱其中。

斗志开始在觥筹交错间日益消磨,凭借手里的资源、资本,创始人觉得可以“钱生钱”,从而去赚一些容易的钱、快速的钱。

这就形成了公司的发展瓶颈,作为公司最大利益者创始人都觉得比较舒服、安全的时候,团队、员工还有什么理由去奋斗呢?

因此,办公室政治就滋养起来了,人人开始在存量利益中争斗。以前的惯性还会带着公司滑行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人可以觉察到这点。

当公司的瓶颈期两三年的时候,一般性的小公司就原形毕露了,市场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旧的公司不进取,要么被大鳄吞掉,要么被新公司赶超,开始很快萎缩、消亡,走向失败。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做企业,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是最重要的,最可怕的是死在你身体最好的时候,过去的成功把你的鼻子嘴巴闷住了,你越强大就越脆弱。”

大公司也会如此,但大公司有资本、有底蕴去犯错,“巨人倒下的时候尸体还是暖的”,一旦它们意识到危险,大公司的生存的机会要多许多。小公司则不然,一步走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还是要相信常识的规律和力量,公司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创始人的思想意识不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不进化,公司就只会成为一潭死水。

所以说,突破公司瓶颈期的关键就在这里,先有创始人“想通”,然后才有公司和团队的改变。事实就是这样,你在公司发展上用了多少正经心思,下了多少工夫,做了多少正确的工作,决定了你公司的前途和命运。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一个公司死过三次才算是强大,瓶颈期也是公司脱胎换骨的机遇期,这当然不容易,还十分痛苦,但你没有选择,不是生,就是死。

最后,要么苟且,要么奋斗,公司的命运,不是生长就是死亡!

还是那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不唐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