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哲学上说白马非马?

 深度视讯 2020-06-29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提出的难题,在违背常识的同时,又有一定的道理。要想解决“白马非马”这一难题,我们并不能仅仅依靠这些简单的猜测与推论,而应该既考虑文本的解答,也要考虑公孙龙本人的思想。

1.对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解答基本上把“非”解释成“不是”,也就是说“白马非马”变成了“白马不是马”。而支持“白马非马”的论点则是把“非”解释为“有异于”或者“不同于”,这样两种解释就导致了两类不同的观点。

2.究竟公孙龙在哪种意义上使用的“非”,解释为“有异于”是现代的说法,而仅仅解释为“不是”又不符合公孙龙的论证。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白马论》中的阐述。首先,公孙龙指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里明确得指出“马”这个名称是用来指称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用来指称颜色的,指称颜色和形体相结合的“白马”之名不是单单指形体的“马”之名。所以说“白马不是马”。

3.在这里我倾向于把“非”解释成“不是”,因为公孙龙并不是讨论白马和马这两个实物类的区别,而是在澄清作为概念的“白马”和作为概念的“马”这两个名称的不同,这种意义上来说“白马”的确不是“马”。其次,“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有的观点指出公孙龙这里说求马,黄、黑马均可致,却没有说白马也可致,本身白马就是马的一种,为什么没有算进去呢?

1.我认为公孙龙这里想要强调的是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同样是黄、黑马可以算作马却不可以算作白马。没有提及白马可以算作马,并不意味着否认这个命题。所以说白马是不等同于马的。这里把“非”解释为“不等同”,因为具体提到了性质的结合,那么就不再单纯讨论概念了,而涉及到具体的类。

2.解释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曙光,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并不是诡辩,那些认为他诡辩的观点似乎都是误解。然而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就在于公孙龙的论述并不是完全清晰,造成争论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非”字的多义性,一方面在于公孙龙本人的论述问题。我认为“白马非马”中的“非”是一个语法含义比较广泛的词,因此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单一的定义,从《白马论》的全文看,公孙龙也并不是在一个意义上使用这个字,也就是说,公孙龙本人没有对“非”做一个统一的解释。

3.通读《白马论》全文之后,就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对用自然语言表述的命题,特别是用多义词表述的古汉语命题,不能仅仅根据常识中的习惯用词或主观猜测而把其中关键性的多义词硬性做单一的解释。对“非”字的不同解释导致了对“白马非马”观点的争议,所以我们在理解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主观臆测,还要通过结合他的其他思想来理解。

结论

我认为“白马非马”不是诡辩,而是一个充满辩证色彩和逻辑高度的命题,是一个承认个别异于一般、种名异于属名的逻辑命题,它所要求的正是不同概念的确定性和不矛盾性,即两个不同的名必然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它们是不能简单等同或者混淆的。这不仅符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也同样是符合辩证法要求的。所以说,“白马非马”在公孙龙并这里不是一个割裂个别与一般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命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