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莆田红了!

 邈思遐想 2020-06-29
莆田的荔枝越来越红
越来越芳香诱人了

林昇辉摄

郭沫若先生曾题诗

“荔城无处不荔枝”

莆田素有“荔城”之美称

荔枝红了

莆田更美了

莆田荔枝种植历史悠久

自唐开始

莆田人利用南北洋河网密布

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在沟河岸边大量种植荔枝

宋朝鼎盛时期

南北洋上荔林绵延数十里

构成“荔林水乡”美景

夏日里

一棵棵荔枝树  枝繁叶茂

累累硕果挂满枝头

剥开淡粉色的薄膜

诱人香味扑面而来

那晶莹剔透的果肉映入眼帘

一口咬下去

甜滋滋的味道渗进心底……

林昇辉摄

离大暑虽还有些日子

但是莆田本地的荔枝已提早上市

每公斤的价格在30元左右

现阶段上市的荔枝属早熟品种

产量比较少

预计7月中旬本地荔枝就会全面上市

大暑前后几天将是上市高峰期



莆田人如何过大暑



大暑,是中国传统节气中最热的节令,在高温天气的煎熬过程里,民间想到消暑的东西当然是越凉越好。而在咱莆田地区,在大暑这一天却大肆朵颐热性食物,堪称莆田人过节的重头戏。其中,啖荔枝和吃温汤羊肉堪称最经典的搭配

走在莆田的田间、水塘旁、街边,人们总能轻易发现郁郁葱葱的荔枝树,正所谓“荔城无处不荔枝”,荔枝成为莆田一张闪亮的名片。每当临近大暑之时,家里有种荔枝树的会开始采摘工作,不管收获情况是否可人,大家都会心照不宣预留着最好的荔枝,专供大暑这天全家人的享用;而没有种荔枝的人家,到了大暑这天,便走上菜市场或者水果摊,采购那里新鲜水灵的荔枝。

△林昇辉摄

  明代莆田籍书法家宋珏所著的《荔枝食谱》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盘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旧时莆田人坐在院子里,乘着凉风吃着刚从井水中捞起来的荔枝,别有一番风味。长辈会亲自剥荔枝,把孙辈叫到跟前,再把果肉喂给他们吃。因为,在长者心里,这个时刻吃荔枝,是最惬意的,也是最滋补的,它的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关于吃荔枝的方式,莆田人的创新精神也是不可小觑。含露采摘,井水浸润,自然是最诗情画意的食用方式。但对今人而言,即使是从冰箱中取出,也不会减少一丝食用荔枝的热情。大暑这天未吃完的荔枝,到了第二天早上,又是一道美味配菜,往热腾腾的白米粥中放入几颗刚剥皮的荔枝肉,荔枝独有的香甜立刻溢满整只碗。若是实在剩下得多,家庭巧妇便会小心翼翼地将荔枝摘粒,用竹筛装好,放在日光充裕的角落暴晒,二三十日之后,荔枝干也便做成了,这又是一味大补的食材。

林昇辉/摄

  大唐杨贵妃嗜吃岭南荔枝,唐明皇督令八百里快马加鞭,终博妃子一笑。莆田地区的传说里,大暑吃荔枝的习俗也与唐明皇另外一位妃子有关,她就是梅妃江采萍。作为土生土长的莆田人,梅妃自是喜爱荔枝的。深宫围墙里的哀怨情仇,终究化解在家乡风物上,在炎热的大暑,梅妃的乡愁越发浓郁,于是也得八百里传递,家乡的荔枝很快就摆上她的餐桌。名人效应大概在古代就有惊人的传播力量,很快在梅妃的故乡,过大暑吃荔枝,成为一种时髦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