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加龙骨牡蛎附子汤治疗肩痛

 逸农农 2020-06-29
使


亲前段时间肩头疼痛,开始我没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着凉,让涂抹一些黄道益,但是几日后发现并不见好,而且疼痛部位肿大,这让父亲比较着急,准备去医院。但我还是向师兄请教,看有何办法。

我告知师兄父亲肩疼一周左右,睡眠还可以,只是每晚要被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折腾一两个小时,大便正常每日一次,小便偏少,舌胖质红,苔薄,脉数。

我又告知我近日给他用龙胆泻肝丸降胆火以便降肺金平喘,而且感觉效果还不错。平时偶尔又会有早搏、潮热、自汗出的现象,我配了,玉屏风散和生脉饮每日让父亲抓少量泡茶喝,现在易感、自汗出的现象好了不少。

师兄于是判断父亲为上热下寒之证,拟方柴胡龙骨牡蛎汤加附子:北柴胡60g、黄芩20g、党参20g、法半夏20g、大枣12枚掰、生姜20g、大黄20g、茯苓20g、龙骨20g、牡蛎20g、磁石20g、黑顺片12g、肉桂20g。二剂。

此方用量偏大,为《伤寒论》原方用量,师兄告知直接煎够一个半小时,无需分两次煎。照方服用两剂后,效果立显,疼痛减轻,肿块变小,于是继续服用五剂,肿消痛去。



案分析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为《伤寒论》原文,先做如下解读:
伤寒日久化热,又遇误下,更致热邪深入,故出现胸满烦惊、谵语之阳明证。太阳经受邪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故致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为体内湿盛之表现。故针对此条文,应以去湿、退热、潜阳为主。本方重用柴胡为君药,以疏肝利胆,清少阳之热;黄芩助柴胡透胸中之热;龙骨、牡蛎、磁石平抑肝阳,共助柴胡疏肝利胆,且牡蛎软坚化结,可治肩头之肿块,原方铅丹有毒,故用磁石代替,也起重镇坠痰之效;半夏苦辛,引阳入阴,以化体内之痰;生姜和胃降逆;茯苓甘淡,宁心利湿,导湿热从小便出;大黄下行之力猛,涤体内之邪从大便而出;肉桂换原方桂枝加大温养下焦之效,更加附子以增温下通络之效。

本方为小柴胡变方,在和解少阳之基础上,加入龙骨、牡蛎、磁石重镇之品以增平抑肝阳之效,去甘草加大黄、茯苓以使体内之邪从二便而出。加入肉桂以温经通络,让人体津液动起来。由于龙骨牡蛎磁石皆为重镇之品,通常需先煎,而本次依师兄经验一同煎够一个半小时即可,同时也为了减附子之毒。

师兄告知我有慢性鼻炎和哮喘病史之人,多为下焦有寒,而下焦有寒,膀胱气化功能更易失司,以致于水液代谢受影响,故用桂附温养下焦,水液得火则可周身通行。

肩部疼痛如果不是明显的受伤导致,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受凉,故而父亲先用活血化瘀之药黄道益,但并不见效,反而肩头肿了起来,故可知非寒之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黄玉璐《素问悬解》对此段解释:“寒闭其表则伤形,热蒸其里则伤气,气伤则内郁而为痛,形伤则外发而为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病而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病而伤气也。”

父亲的病应该是先痛后肿,故而是热先伤气而后伤形也,根源在热而不在寒。肩头身侧为少阳经所管,又正值春季厥阴风木生发之计,出现的疾病多与少阳有关,故而用本方既温养少阴,又清少阳之热,同时重镇安神,肩疼哮喘并治,正是切中要害。

   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