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

 杏坛归客 2020-06-29
一、词要叙事,诗要写意
词要叙事,也就是说填词要像讲故事,要像说话,由事出意境,让词耐品,切忌堆砌辞藻,少描写,多叙述。这里我拿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几个词为例。
首先看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看就知道这首词就是说事,是写她与仆人或丫鬟在对话。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由和内心感受。特别是一句“昨夜”让人常读常新,千百年后还是“昨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个如果写成“窗外雨疏风骤。落叶飘零遍野”便是写景了,多了废话,少了内涵,因为“雨疏风骤”时“窗外”一定“落叶飘零遍野”,浪费了笔墨。一句“浓睡不消残酒”设置了时空,内涵满满。
当然,如果是写长调则可多一点描写的笔墨,对环境进行适当渲染。而小令断然不可!
再看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词一开始便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秋天,地点:兰舟,人物:李清照自己。李清照为什么要上兰舟?上兰舟干什么,后面就讲清楚了:好在兰舟上抬头看云看雁,看云看雁干什么?是幻想着丈夫是不是寄书信来了?
而“轻解罗裳”一句则用素描的笔法将李清照休闲、慵懒的神态展示在读者面前。
紧接着后面的句子中,她在诉说心中的事,全部用的叙述句, 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却非常耐品。
有人也许会问“花自飘零水自流”不是写景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写成“花在飘零水在流”便貌似在写景了,但作者的一个“自”字完全化景为自己的主观判断了。
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也一样是说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面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词说事的同时不是为说事而说事,而是为了烘托个人情感,让词具有艺术感染力。
总结上面李清照的几首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一般来讲,词是上片注重说事,下片依事写意,即抒发个人感受。
里我再拿副群主姜依老师的一首长调《满庭芳》给大家欣赏一下:
冰醒流泉,枝横新色。满林泼尽羲阳。
晓风吹过,岑野带梅香。
犹记元章笔下,空描绘、一瓣霓裳。
怎经得,轻撩薄雾,别样拟红妆?
刚强。终不悔,清纯志向,历尽沧桑。
倩魂入泥中,倾尽柔肠。
只为春光托付,纵使这、红落成殇。
来年待,疏狂一阙,再谱满庭芳。
姜依老师这个《满庭芳》合调,合词林正韵。词中的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擅长画梅。上片词人写梅,前五句对羲阳下的岭梅进了客观描绘,从第六句起,她笔峰一转,联想到王冕画梅这件事,由此引出下片对梅的主观感受。
由此看来,好的词要以说事为主线,通过事来流露个人情感, 让我们所写的词意味丰厚。
再说说近体诗,近体诗即律绝诗,律绝诗忌直白,重在写意。那么什么叫诗贵写意呢?写意才能让诗读起来优美,才能让人回味,让人有思考的空间。
我们先来看一帖图:
看了这帖图就会有诗,一个人心境与语境的不同,写诗的表现手法就会不一样。这里我将讲师梅玉荣老师看这幅画后写的一首绝句发给大家看看,这首诗是《七绝·钓》:
春到人间草木知,朦胧柳影语痴痴。
暖风垂下千条线,不钓游鱼钓小诗。
梅玉荣老师由画面马上想到“钓”, “钓”本来是写事,她却从意中生发,想到河塘边的垂柳,垂到水面的柳丝仿佛如钓鱼杆,像钓鱼杆上的垂线,然而,她钓上来的不是鱼,而是小诗,特别是转结句意味深长,这意像多么好,这便是注重写意的效果。
律诗更重写意,如我刊登在2013年第2期《中华诗词》上的《七律·喜迎十八大》:
九州风送九秋高,万里江天景自娇。
北国云连舒野浦,南疆海阔听诗涛。
挥毫饱蘸山河水,展纸长怀世纪潮。
继往开来歌盛世,京都今又聚英豪。
这类诗比较难写,不少诗人容易概念化,我则把笔力用在写意上。全诗除尾联“继往开来歌盛世,京都今又聚英豪”一句为了收题不完全写意外,其它六句专事写意,显得喜庆且大气磅, 又避开了老干体的嫌疑。我想,这也是能上国家级大刊《中华诗词》的原因。
二、诗词的语言要新
诗词十分讲究语言艺术。当代诗词要创新,它的语言也必须是新的,必须富有时代特色。千万不要陈词滥调,拾人牙慧。因为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发展,语言也在变化。今人的语言跟古人的语言肯定会有很多不同。
今人写诗,如果还是用唐诗宋词中一些已经用烂了甚至过时了的词汇,写到战争就是“烽火传警”,写到时间就是“铜壶滴漏”,写到闺房就是“炉烟尽、绣帘垂”,不是太没有时代气息了吗?因此语言要新。如我早期的作品便有这毛病,如我的《子夜断想 (二首)》:
更深北斗堕琼楼,院落沉沉月影收。
午夜漏残花睡去,拟他碧玉减风流。
绣屏风动舞鸳鸯,宝鼎香消金屋寒。
冷月不随人影去,夜深犹照碧阑干。
其中“漏残、宝鼎香消、金屋、碧阑干”等等都是陈词滥调,现在的习惯说法叫有点旧。那么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下面讲四点:
一是要尽量选用新的词汇入诗。
如我就试着用当代词汇写诗,我的折腰体七绝《写诗偶感》便说到这个问题:
键盘飞点隔屏聊,不觉更深意未消。
古人若有今人便,鸿雁传书词已凋。
这诗古人是写不出来的,一看就是今人写的。
黄道宪在《杂感》一诗中写到:“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斑斓。”这个观点十分有道理。我们如果将“手机”、“电脑”、“网络”等新词汇入诗,千百年后,子孙们不一样也视作“古斑斓”吗?尽量用今天的新词汇,同样能写出好诗来。
请再看当代的一首《鹧鸪天▪深圳西丽湖度假村》:
难得人生稀里糊,假村度假亦吾庐。
近无绿树村边合,远接商城十里余。
蛙鼓闹、鸟喧呼,录音不与自然殊。
平畴何处寻禾黍,或有豪华高尔夫。
“度假村”、“商城”、“录音”、“高尔夫”都是今天的新词,她写入词中,用得十分恰当,使作品富有今天的生活气息,也强化了诗的讽刺意味和幽默感。
再如当代的一首《农忙即事》:
七月农家活路忙,才收稻谷又抛秧。
手机忽响传新讯:明日西瓜送武昌。
写的是今天的新事物,用的是今天的新词汇,同样富有诗味。
二是要创造出新的比喻。
比喻是诗词常用手法, 但要力争新鲜,重复别人的比喻没有多大意思。
有人说“第一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喻女人的是蠢材。”我们要争做“天才”。
上世纪九十年代,红豆集团用20万元,在全国征集红豆衬衫的广告诗。一首《送别》以其新颖的比喻,获得一等奖:
南国春风路几千,骊歌声里柳含烟。
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
三是要提炼出闪闪发光的亮点。
古人写诗,讲究“诗眼”。所谓“诗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诗中发光的亮点。
要用最精炼、最精彩、最富有表现力的字句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以这两句诗为例:“无核葡萄如玛瑙,多浆瓜果似金球。”有人为其改了两个字:
“如”改为“欺”,
“似”改为“坠”。
“如”、“似”还一种静态比喻,用“欺”和“坠”则有动态感,诗意也更深刻,成为诗中的亮点,使诗大为增色。这就要求我们写诗时善于使用动词。
再如有这样一首写山塘垂钓的诗:
儿时往事已如烟,倒计时中觅旧缘。
白首山塘边上坐,一钩钓起是童年。
童年如何钓起?诗人艾青曾说:“诗歌的句子不是一些合乎文法的句子。”钓起童年,看似不合理,实则十分精炼、生动。正是这一“钓”,不仅“钓”起了鱼,更“钓”起了作者对儿时往事、童年乐趣的记忆,表现出一个老者无比怀念儿时往事的情感,在全诗中起到了点睛传神的作用。
四是要创造出新的富含人生哲理的警句。
古诗中,警句甚多。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今人也应创造出今人的警句来。
如我们湖北有位作者的《感雪》是这样写的:
天地苍茫成一概,杳无行迹费疑猜。
雪中谁敢开先步,定有后人接踵来。
后两句就是富有哲理的警句。
作者用呼唤在改革开放中敢于开辟新路的先行者,对读者既有启迪,更有鼓舞。
再如一首《春日偶成》的转结句是这样写的:
“连天野草无名目,总是先生让后生。”
一语双关,深含哲理,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