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老人发现明代圣旨,专家要求上交,老人霸气回复专家无地自容

 天使之剑 2020-06-29

前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中国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有一些文物是通过墓葬群考古挖掘出来的,有一些是被偶然之间发现的,还有一些则是在家族中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曾经一档非常火热的鉴宝节目的舞台上经常有人拿着所谓的“传家宝”请求专家鉴定,但是有很多都被鉴定为伪造品。其实很多人家中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传家宝”,但在战争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些价值连城的宝物都在动荡中被损毁或者丢失了,但是也有很多宝贝在妥善的保管下完好无损地流传下来了,从这些宝贝中,我们也许能够了解到古时的社会制度以及古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例如:河北老人发现明代圣旨,专家要求上交,老人霸气回复专家无地自容。

一、意外发现的圣旨

2015年,河北邢台的一位老人在家人外出务农时也没有闲着,而是把屋前屋后都给收拾了一遍,顺便把一些陈旧的物件给保存好。他在整理书桌的时候,在其中的一个抽屉里发现了一卷卷轴,虽然卷轴外表看起来有些破损,但是打开后里面的字样还是清晰可读的。老人只看了这个卷轴的前面几个字,就立马意识到了这是什么东西。开头是非常熟悉的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没错,这是一道圣旨。

二、传家宝

老农家发现了圣旨的事情很快就在村里和周边地区传开了,邢台的考古专家听说这一消息之后立即赶往老农家想要一探究竟。在对圣旨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之后,专家判断这并非伪造品,而是真真切切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圣旨。这道圣旨是明朝时期明英宗朱祁镇颁发给时任南京户部主司郭英宾的父亲郭士贤的,长近两米,宽31厘米,右边绣‘奉天诰命’,左边绣‘宣德二年’,宣德,就是明英宗的年号。末端还有“敕命之宝”的方形印章。整道圣旨上用楷书端正地书写了135字,详细地记录着郭英宾的功绩。算一算,传到老人手中已经经历了整整十九代人了。

老人说:自己和家人都非常明白这个传家宝的价值,所以为了更好地保存它,每年夏天都会拿出来晒一晒,防止绢本发霉。平时也会用密封袋把圣旨装好,所以也不会落灰。听到老人这样说专家十分激动,因为很多价值连城的宝贝都是因为保管不当而损坏的,但是这一道绢本的圣旨却能够流流传至今日,和老人妥善的保管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三、老人的霸气回复

这道圣旨中称赞郭英宾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在其位,谋其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示对他的嘉奖和恩典,朝廷对其推广封赠,封赠其父郭士贤。这道圣旨上记录了我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制度——推恩制度,推恩制度始于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是允许诸侯国的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孙。明朝时朱元璋也设立了诸侯,所以这道圣旨对于研究明朝前期的社会文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专家要求老人将宝物上交国家,并希望能够将圣旨带回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老人立马回绝了,他霸气地回复了一句:这是传家宝,不能给别人。”专家听到这句话,虽然感到十分失望,但是也不能多说什么。因为毕竟这道圣旨是祖祖辈辈传了十九代的传家宝,而且从平时的保管来看老人对其是非常珍视的。专家只得用相机对圣旨全貌进行了拍摄,以便后续的研究。

结语

传家宝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文物价值,其实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就带着先人对自己后世子孙的一种念想和期盼,以及像上文中提到的圣旨更是代表了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和荣光,代表着一种传承,一种情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价值是远胜过它的实际价值的。所以当有些人的“传家宝”被专家鉴定为“近代产物,没什么价值”的时候,他们也并不生气或者失望,而是小心翼翼的地将其包好,并且说:“虽然这个不是古董,但是也是我的祖辈非常珍惜的东西,所以我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要好好保管,留给我的后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