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人到中年,你在职场还好吗?

 老方说 2020-06-29

员工和企业之间肯定是有矛盾的,两者的利益诉求很难达成一致,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都需要面对生产关系重塑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承认员工想要的什么,老板想要的是什么,在这点上容不得虚伪和掩饰。员工想要的是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而老板想要的是员工的随时可取代性。

看看华为,看看阿里巴巴,看看网易,很多案例都在说明这个矛盾的尖锐性。

对员工来说,他之所以争取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是为了话语权的增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对企业而言,也是一样的,老板想要的掌握控制权,避免自己、企业的利益被员工绑架——不然的话,员工跳槽怎么办?

所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企业的生产关系、生产力都会受到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员工竞争力的提升。

2019,人到中年,你在职场还好吗?

我有个前同事今年39岁,他在北京某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了有近10年,昨天他跟我在微信上聊天,说自己刚换工作不久,是个小公司。

不是被辞退的,是他主动离职的。为什么?

同事说他是不得不走,因为所在的项目黄了,他负责的小团队也解散了,那些年轻人很快就打散了融入其他部门。而他的境况就比较尴尬,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他。

人力资源说他可以自己选择一个部门进去,待遇不变,但职位可能要调整,毕竟别人的团队老大要考虑自己的兄弟。

他选了一个过去,新部门的老大是个90后,对他也还挺尊敬,但他自己觉得是很难融入进去。要只是如此也就算了,毕竟车贷房贷的压力还是蛮大的,他也想等等再说,可前两个月团队有个任务要紧急赶工,他在公司熬了几个通宵,身体受不了了。

同事觉得精力跟不上年轻人了,硬撑也不行,更让他受打击的是他的技术能力也被碾压了——因为他负责的任务进度没跟上,从而扯了团队的后腿,还是老大亲自陪他熬夜加班才赶上的进度。项目完成后,同事就递交了辞呈。

长江后浪推前浪,企业永远在新陈代谢,那个同事说当年自己看一些公司老人觉得是在尸位素餐,能力不行,干活不行,自己一个人可以顶他们两个。但现在他觉得自己也成了这样的人,好多90后、95后的后辈在技术能力、拼命劲头和精力上都超过他太多了。

同事不恨企业,本来他可以继续待在那里直到退休,但他就是觉得不甘心,他不想变成他所讨厌的那种“废物”。

但出来后找工作才发现很难,年龄是个关卡,他就算想要降级也没用,原来工资一半的工作都不好找,好不容易找了家创业公司,进去才发现自己过去被“体系化”了。他过去做的工作都是被分解的,有固定的流程和标准,但创业公司不一样,需要员工的综合能力,一个人能够做几件事,能独当一面。

同事说他还在慢慢调整,他最后感叹幸亏自己出来的早,要是再晚个10年,真的就太迟了。

像我这个同事的情况很多人都有,35岁后的职场人就两条路,一个是往上走,做到企业的核心位置,位高权重,但就算在大企业这样的位置也是有限的。

一个是往下走,要么混下去,要么跳槽或创业。

可以说,你要是到35岁还没有什么职场危机感,那么就很麻烦了,意识不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是,危机怎么破呢?

两个层面,一个是企业的层面,一个是个人的层面。企业如果是高速扩张期,那么好的位置和资源就多,对员工来说也是机会多和前途大。当然,创业维艰,这样的好企业可遇不可求。

所以,归根结底,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在职场上打拼的人一定要尽早建立自己的“可迁移能力”,比如资历、经验、见识、人脉和技能等,这些才是你真正安身立命的东西。

要知道,企业也是有寿命的,企业是商业公司,除了你自己,没有谁能为你负责一辈子。

俗话说得好,一技在手,可走天下。如果你自身的价值很高,一个是企业不舍得放你走,一个是你跳槽的选择也多,一个是就算自主创业也有很大机会。

比如阿里巴巴前COO关明生52岁被马云从通用请到阿里,一手搭建、改造了阿里的组织文化体系,这样的人哪里不欢迎,又岂会说什么35岁职场危机?

最后,员工的“可迁移能力”并不意味着与企业有冲突,相反,个人的能力提升对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提升,从而达成双赢的局面。当然,这也需要企业和个人之间有个很好的平衡才行。

有人会问“可迁移能力”怎么打造,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激情、能力和资源情况,要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注意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功不唐捐,35岁正当年,比如任正非、柳传志、宗庆后、马云等都是中年才开始创业的。

要么让自己越来越值钱,要么让自己越来越能赚钱,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工作。成年人的安全感基本都是钱给的,钱到了一定程度,安全感就会变为自由感。

人在职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