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滴鼻液长期使用后不管用了,这是为什么?

 重庆耳鼻喉科普 2020-06-29

鼻塞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症状,是炎症作用使得鼻甲内血管扩张的结果,多见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一般情况下,为了及时缓解患者的不适,临床医生多开具减充血类药物。以呋麻滴鼻液(拟交感神经胺类)和羟甲唑林滴鼻液(咪唑啉衍生物)最为常见。这两类药物可以使鼻甲内的血管收缩,从而迅速改善鼻塞症状。


因此,许多患者“久病成医”,当再次发生鼻塞时往往自行购买减充血类滴鼻液,但若长期使用就会发现,滴鼻液越来越不起作用,甚至鼻塞症状越来越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鼻甲上的血管不仅可以接收滴鼻液的收缩信号,还能够接收扩张信号。在早期使用,收缩信号强烈,所以鼻塞症状可以改善。但若长期使用,则扩张信号增强,且接接收缩信号能力减弱,从而出现反跳性的血管扩张,使鼻塞加重。

若进入此阶段,则可以诊断药物性鼻炎。此时,需要立刻停用滴鼻液,给予激素等药物,必要时需行手术治疗。

另外,临床上除以上两类局部使用的药物外,一些口服药物也可能导致此病。比如某些降压药、避孕药、5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西地那非)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附:如何正确使用滴鼻剂

1.使用滴鼻液时尽量采用平卧位,肩下垫枕或头悬空,使下巴尖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每侧鼻孔滴1-2滴,后轻压鼻翼并平躺2-3分钟,使药物充分作用。

2.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